孙中山为何说武昌起义是“首义”?后世史学家莫名其妙,争论不休


老覃在昨天发布了《唐德刚:孙中山在美国当跑堂,突被告知当上大总统,情形实在搞笑》 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武昌起义胜利了,远在美国丹佛市的孙中山在知道这个喜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赶回国内分享胜利的果实,而是考虑到新政权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经费和国际的支持。

因此,他决定游走于美、英、法等国,争取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

在赴纽约途中,他明明从美国的报纸上看见了“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的文字,依然以平常心对待。

他的理想是救国救民,至于做不做总统,并没有表现得很迫切。

该年11月中旬,他从纽约到了伦敦,对伦敦《滨海杂志》记者公开发表政见,说:“不论我将成为全中国名义上的元首,还是与别人或那个袁世凯合作,对我都无关紧要。我已做成了我的工作,启蒙和进步的浪潮业已成为不可阻挡的。”

实际上,他也已经耳闻国内传来的黎元洪或袁世凯担任总统的声音,因此在致民国军政府电报中也说:“今闻已有上海议会之组织,欣慰。总统自当推定黎君。闻黎有请推袁之说,合宜亦善。总之,随宜推定,但求早巩国基。”

凡此种种,可见孙中山风光霁月,胸襟磊落。

不过,从他写在美国好友荷马李的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他对黎元洪的能力、以及对袁世凯的野心的担心。他说:“各地组织情况甚好,都希望我加以领导。如得财力支持,我绝对能控制局势。在我们到达之前,不可能组成强有力的政府,因此贷款是必需的。”

毫无疑问,在列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孙中山争取列强对革命政府的外交承认和财政援助,都成为了空想。

而国内的大局急需他回去操控。

1911年11月24日,他不得不在法国马赛登上“丹佛”号轮船归国。

12月21日抵达香港,见到了胡汉民、廖仲恺等人。

胡汉民劝他先不要急着到上海、南京,因为到了上海和南京,必被推戴为总统,但那只是一个虚名,手上无兵,无法对付北洋兵力。不如先到广东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再行北伐,直捣黄龙。

孙中山拒绝说:“上海和南京属于前方,广东属于后方,全国的同志正在引颈望我到前方,你让退避广东,是要我避难就易,我万万不能答应。敌恃兵力,我恃人心。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建立新政府,一旦创建了新政府,那么就可以宣告清朝政府彻底倾覆了。新政府的所有对内对外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胜任,希望你们还是同我一起迅速赶往上海。”

这样,在胡汉民、宫崎滔天、池亨吉、荷马李等人陪同下,孙中山于12月25日抵达上海。

上海万人空巷,争相涌到十六铺金利源码头一睹伟人风采。

孙中山为国为民,流离奔波海外近二十载,在船上远眺欢迎自己的人群,流泪了。

江湖传闻说孙中山从国外筹到了几百万美元回来,有记者等他上岸,激动地向他提问,说:“先生是否带了百万巨款来上海供革命军使用?”

孙中山掷地有声地回答道:“革命重在精神,不在金钱。孙文这次回国,没有带金钱;只带回了满腔的革命精神。”

一周之后,也就是12月29日上午,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正式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得一票,孙中山得十六票。

孙中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2月31日,参议院决议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正月一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将在南京宣誓就职。

老覃在今年春节期间发布了《辛亥革命胜利,孙中山迫切想当总统,却磨蹭不肯北上,原因很可笑》一文,文中说了,1912年1月1日,中午11时,孙中山在各省代表会议特派代表汤尔和、王宠惠的陪同下,登上了由和沪军都督府所派卫队的护卫专列,于当天下午五点抵达南京。

夜里十点,庄重地履行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宣誓就职仪式。

在他发表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上,庄重地向世人宣示:“武昌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

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说了,在武昌起义发起之前,抛开别的起义不谈,单是孙中山本人策划和发起的起义,有就广州起义、惠州起义、潮州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汕尾起义、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与黄花岗起义等十多次。

而且,要说武昌起义单单是辛亥年的首次起义也不对。因为黄花岗起义就发生在同年的3月29日。此外,在保路运动中,四川还发生了成都起义。

为什么把武昌起义说成是“武昌首义”呢?

后世史学家为此争论不休。

这极可能是孙中山的一时口快。

孙中山因为口快闹出的误会可是不少。

比如说,1914年,孙中山在东京向同志们介绍熊秉坤时,就不假思索地说:“这就是武昌起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

他后还在《孙文学说》中称“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

实际上,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是程定国而非熊秉坤。

还有,孙中山在1912年9月视察太原,见到了阎锡山,当面表扬说:“武昌起义,山西首先响应,共和成立,须首推阎都督之力而为最。”

实际上,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省份是湖南,其后是陕西,接下来才是山西。

孙中山一时口快,罔顾历史,随口说出的话,腐儒们不察,牵强附会,争论不休,空耗精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历史   武昌起义   首义   争论不休   史学   后世   莫名其妙   孙中山   大总统   上海   南京   武昌   总统   口快   黄花岗   中华民国   孙逸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