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边境的珍宝岛打得不可开交,勃列日涅夫甚至动了用核武器的念头,想给中国来个狠的。
周恩来总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跑去找毛主席商量怎么办。结果毛主席却淡定得很,随口问了一句:“你读过明史没有?”
这话但背后藏着大智慧,毛主席是如何用一句明史典故,把核战危机给化解了。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出生在乌克兰,1982年去世。他是个典型的苏联硬汉,1964年爬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一直干到咽气。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牛得不行,核弹头多得能吓死人,可经济却像个瘸腿的老马,走不动道,史书上管这段时间叫“停滞时期”。
他对中国态度强硬得很,尤其1969年,跟中国杠得特别凶。不过,他也不是没脑子,动核武之前还掂量了一下后果。
周恩来1898年出生在江苏淮安,1976年去世。他从小就聪明,后来投身革命,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当了国务院总理。这人外交手腕一流,性格沉稳,不管多大的事儿都能扛得住。
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他忙着内外协调,稳住局面。苏联核威胁传来的时候,他急得不行,但最后还是靠着冷静和智慧,帮国家渡过了难关。
毛主席,1893年生在湖南湘潭,1976年去世。
他带着共产党打天下,最后建了新中国。面对外敌,他眼光长远,脑子里的战略一套接一套。1969年那场危机,他不慌不忙,用历史经验给苏联上了一课。他的智慧和胆识,真不是盖的。
1969年3月,珍宝岛把中苏关系点炸了。珍宝岛在乌苏里江上,中苏两国对此地的归属一直存有争议。
3月2号,苏联派兵直接闯进来,中国边防部队立马反击。双方你来我往,打了好几仗,最后中国守住了珍宝岛,把苏联赶了回去。
中苏关系早几年就已经“坏”了。
50年代末,赫鲁晓夫上台,推行“和平共处”,跟美国和好,中国觉得苏联背叛了革命。
1960年,苏联把专家全撤了,援助也停了,两国彻底翻脸。勃列日涅夫1964年上台后,火上浇油,边境小冲突没断过,珍宝岛就是个大爆发。
打完珍宝岛,苏联高层觉得中国太不给面子。国防部长格列奇科跳出来说,要不咱用核弹,直接把中国核设施和工业基地炸平,一了百了。
勃列日涅夫听着挺有道理,毕竟苏联核武器多得吓人,中国才刚造出核弹,底子薄得很。
可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泼了盆冷水,说中国这国家韧性强,真打起来没完没了。勃列日涅夫想想也有道理,就先跑去试探美国啥态度。
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和基辛格正盯着亚洲局势。如果苏联真把中国炸了,美国在亚洲的平衡就没了,所以他们不希望中苏开打。
美国故意通过报纸放风,说苏联可能对中国搞“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这其实是给中国提个醒。中国收到消息,周恩来坐不住了,赶紧去找毛主席。
周恩来把苏联的核计划一五一十说了,语气里全是担心。可毛主席不急不躁,还问了句:“恩来啊,你读过明史没有?”这话听着云里雾里,但其实点出了他的应对办法。
毛主席说,明朝朱元璋打天下时,靠的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他也有自己的“三板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啥意思呢?“深挖洞”就是全国建防空洞,核弹来了也能躲一躲;“广积粮”是囤粮食,打仗了不至于饿肚子;“不称霸”是告诉世界,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这三招一出,等于告诉苏联:你敢打,我就敢扛。
全国上下马上动起来,防空洞挖得热火朝天,粮食也攒了不少。苏联一看中国这架势,知道讨不到便宜,核打击的念头就慢慢歇了。
1969年10月,苏联总理柯西金到北京,跟周恩来谈了谈,双方说好边境问题慢慢聊,紧张的气氛缓了点。
不过,中苏关系还是冷冰冰的,边界纠纷也没彻底解决。
到了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偷偷摸摸来中国,1972年尼克松也来了,中美关系一下热乎起来,中国在国际上站得更稳了。
勃列日涅夫一直干到1982年,临走前苏联经济已经烂得不行,解体的种子算是种下了。
周恩来1976年得癌症去世,他那几年忙活得太狠,身体扛不住。毛主席同年也走了,他的“三板斧”成了中国抗外敌的经典招数。
这场危机里,周恩来的稳和毛主席的智,是把核战挡在了门外。
参考资料:
1、美国如何看待中苏珍宝岛冲突:加速中美缓和 《党史博览》
2、从解密的档案看中苏关系重大史事 人民网 2013年03月03日
3、家详解中俄珍宝岛冲突始末 驳斥核危机传言 中国新闻网 -2012-03/20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