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割韭菜”,达成“不平等条约”,欧盟被迫签下天价账单

在苏格兰西海岸风光旖旎的坦伯利高尔夫球场上,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敲定了一项号称“史上最大能源协议”的交易。

7500亿美元的能源、6000亿美元的投资、15%的全球性关税协调以及一笔“不公开金额”的军火买卖,在球杆与会谈之间悄然落地。

关税炸弹引爆全球神经

2025年7月初,华盛顿的空气并不平静。特朗普在白宫一间金色吊灯下的会议室里对幕僚摊开了一份“待执行”清单:对欧盟商品加征30%关税。这不是一次常规调整,而是一记高压电般的信号。

特朗普在回归白宫后,继续推行他一贯的“以压促谈”外交策略。这次目标明确——欧盟。表面是贸易,实则是能源、军火和制造业的全方位杠杆。

7月10日,美方正式向布鲁塞尔发出通牒:若未在月底前就能源采购与市场准入达成协议,美国将不再延迟,将对欧盟所有进口商品征收统一的30%高额关税,涵盖汽车、机械、农业产品甚至奢侈品。

消息传出,震动整个欧洲政坛。

布鲁塞尔当夜灯火通明,欧盟贸易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冯德莱恩取消原定北欧行程,连夜听取各国代表意见。法国态度最为激进,认为美方举动是“对多边贸易秩序的公然挑衅”。德国则焦虑于汽车出口,若被加税,宝马、大众、奔驰将首当其冲。意大利、荷兰担忧农产品输美受阻,波兰、罗马尼亚更担心北约军购谈判被搁置。

欧盟随后抛出反制清单,总值超过1090亿美元。列入清单的不仅有美国产玉米、大豆、飞机,还包括特斯拉汽车、高通芯片和波音订单。

与此同时,市场立刻响应。巴黎CAC指数能源板块两日内下跌3.8%,法属道达尔能源集团股价应声回落。德国DAX指数中,戴姆勒和西门子遭遇资金撤离,摩根大通发布报告称“美欧爆发贸易战风险达五年新高”。

华盛顿没有回头。特朗普推特发文:“欧盟占我们便宜太久了。美国不再容忍。30%?这只是开始。”

7月22日,苏格兰媒体报道称,美国前总统、现任总统特朗普将于27日现身Turnberry高尔夫球场,计划“与重要国际访客会面”。

没有人当真,直到27日早晨,冯德莱恩专机降落苏格兰普雷斯蒂克机场,事情,开始有了变化。

特朗普亲自布局的“非常规”会谈

Turnberry,高尔夫迷心中的圣地。这里曾是英国公开赛的举办地,也是特朗普2014年收购后改造的私人帝国。草坪如毯,建筑如堡,安保森严,远离喧嚣。

2025年7月27日上午,天色阴沉,大西洋的风夹着细雨,拍打在球场边缘。冯德莱恩从一辆黑色SUV中走出,身穿深蓝风衣,步履坚定。迎接她的不是外交部长,不是副国务卿,而是特朗普本人。

谈判没有仪式,没有翻译团队,也没有草拟备忘录。

会谈时间:75分钟。议题核心:一,欧盟是否愿意从美国采购更多能源;二,是否能大幅增加对美直接投资;三,美方能否给予欧盟优惠税率;四,军购协议能否重启;五,钢铝税是否维持。

特朗普没有逐条询问,而是连贯施压。他掏出一份数据清单:俄乌战争后,欧盟在天然气与石油进口方面面临巨大缺口。美国的LNG装载能力足够填补这个缺口,但需要欧盟“放弃价格博弈”。他要一个大单,一张能写进历史课本的协议。

冯德莱恩也不软弱。她指出欧盟绿色转型目标要求能源多元化,不能仅依赖美方供应。更重要的是,30%关税是一种政治威胁,不是合作起点。

僵持不到20分钟后,特朗普抛出杀手锏——“统一15%关税提案”所有欧盟对美出口商品关税调至15%,同时美国取消对除钢铝外所有惩罚性税收,并承诺不再提高。作为交换,欧盟三年内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追加6000亿美元投资,另附大宗军购协议,金额“可谈”。

这是特朗普式交易法。他不谈过程,只要结果。

冯德莱恩沉默半分钟,随后表示愿意将该框架提交欧盟委员会,并推动理事会特别会议讨论。如果美方同意公示初步条款,并撤回30%关税计划。

交易达成。协议未签,但双方发布联合声明,称“达成历史性贸易框架协议,涉及能源、制造、军工与关税体系重构”。

草坪边,特朗普面对摄像机宣布:“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能源交易。”

他笑了,冯德莱恩没笑。

美媒蜂拥而至,但被拒之门外。他们能报道的,只有那个数字:7500亿美元。没有文件、没有证人,只有草坪与传言,但这场“高尔夫外交”已成现实。

特朗普没有打完球。他只想赢一场交易。这一次,他赢了个开局。

能源、军火与关税三重博弈

7月27日下午两点,协议初步条款通过白宫与欧盟官网同步公布。外界终于得以窥见这场球场交易的核心内容。一张金额触目的清单,逐项摊开。

第一项:7500亿美元能源大单。
协议约定,欧盟将在三年内从美国进口总额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种类包括液化天然气(LNG)、页岩油、原油、煤炭,甚至氢能试点项目。这不仅仅是数字,而是地缘政治上的巨大挪移。

第二项:6000亿美元欧盟直接投资承诺。
这笔投资被特朗普团队包装为“复兴美国制造”的外资计划。德国大众将在田纳西州开建全球最大电动车装配线,年产50万辆电动车。荷兰阿斯麦将在亚利桑那州设立半导体设备部件组装中心,补足台积电本地化供给链。法国达飞海运则计划收购数十艘美制低碳货轮,开启东西双向绿色航运通道。

这些投资项目背后,是特朗普为“美国再工业化”争来的资本输血,也是他试图摆脱对亚洲制造依赖的关键一击。

第三项:军购协议。
最为隐晦也最具爆炸性的,是军购条款。协议中虽未公开金额,但明示欧盟将在2025年内“扩大美制军备采购规模”,品类包括“反导系统、无人作战平台与第五代战斗机配套组件”。

这几乎等同于欧洲版“对美军购计划”。美联社援引匿名军工官员消息称,欧盟拟以“国家联合团购”形式,采购至少3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以及400架配套“捕食者”无人机,用于边境与外海侦察。

这些军购,绕过了北约,也绕过了传统多边安全框架。它是特朗普一手打造的“直通军工”管道。

第四项:15%统一关税与战略豁免。
特朗普的“统一征收”方案,将所有对欧盟进口商品的关税定格为15%,远低于30%的原定制裁关税,却又高于WTO框架下的现行税率。该机制实质是一种“谈判式保护”,强迫欧盟接受一个中间值。

更值得关注的是“零关税清单”机制。美方承诺在农业机械、民航发动机、半导体设备、绿色电池等领域施行零关税政策,以换取欧方开放军工市场。

但并非皆大欢喜。
协议明确保留对钢铁与铝的50%惩罚性关税,特朗普坚称“保护美国蓝领工人不可谈判”。这也是欧盟谈判团最难咽下的一项——他们未能让特朗普放弃这块“经济民族主义”的象征。

协议落地,不是结束,是一场新博弈的开始。欧盟拿到了稳定能源,美国得到了投资与出口。但每一份数字背后,是资源、资本与政治筹码的再分配。

协议落地背后的不确定战争

冯德莱恩低调返回,随即进入特别闭门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协议文本是否可接受?欧洲议会是否能在秋季会期通过该框架?各成员国是否愿意用能源采购换取暂时关税缓和?

支持者迅速亮明立场。德国总理默茨率先发声,称“协议虽然非完美,但对德国汽车工业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确认德国将全力推动在议会层面批准。波兰与捷克也随即表态支持,理由简单:能源安全。

但反对声同样迅猛。

法国农业部长公开批评该协议“牺牲法国小农利益”,称大规模购买美国产玉米与豆类将冲击欧盟粮食自主战略。意大利国防委员会拒绝接受军购条款,指出未经过议会审查的采购违反欧盟军控法案。瑞典与丹麦的环保派议员则指责协议为“化石能源开绿灯”,严重违背欧盟绿色新政。

不仅欧方意见分裂,美国内部也不太平。

国会民主党公开表示,协议未经过正式听证程序,属于“绕过立法”的非法范例。众议院筹款委员会要求白宫提交所有谈判文本,以调查协议的合法性。

环保组织则在多个州发起抗议,尤其针对即将扩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基地。绿党人士称:“这不是能源协议,是生态灾难的预告。”

但市场有自己的判断。

欧盟协议通过需要成员国“加权多数”同意,以及欧洲议会过半票数支持。部分条款还需逐国立法审议,涉及能源调度、预算编制与军费拨款,最快也得等到2025年11月之后。

同样,美国国会共和党虽普遍支持特朗普战略方向,但部分极右翼议员仍担忧协议将“激励欧盟投机行为”。他们主张设立违约惩罚机制,以防欧方“收而不买”。

就连协议“象征意义最强”的数字——7500亿美元,也面临实际落地的挑战。LNG运输能力、电网改造、投资落地周期、军购审批流程,这些都不是能在协议纸面一挥而就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财经   不平等条约   账单   韭菜   欧盟   协议   关税   能源   美国   美元   美方   德国   清单   采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