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在江门台山落下帷幕。在过去5天的赛程中,来自全国各省市的63支代表队、623名运动员展开巅峰对决。
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男女混合组中,广东队苦战三局以2-1力克吉林队。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仔细梳理可以发现,这并不是台山首次举行国家级赛事。一直以来,国内、国际赛事盛会频繁亮相台山,尤其是多项重磅排球比赛屡次青睐台山,本次更是台山第三次承办全运会排球类项目比赛。这既是对台山排球竞技水平的肯定,更是台山排球运动群众基础浓厚的生动写照。可以说,台山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排球之乡”,更是全民热爱排球的“排球‘痴’乡”。
看历史渊源,台山人爱打排球,已经爱了100多年。
早在1914年,排球就经由华侨子弟传入台山。到了1919年,台山斗山镇浮石村还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华利磨(Volleyball的台山话译音)协会。此后,在华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排球运动在台山迅速普及,打排球、看球赛的人越来越多,连晒谷场、村巷等场所都可以变身为临时球场。
100多年来,排球在台山始终保持热度,开新花、结新果。2022年台山九人排球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依托这一非遗项目,台山推出了“侨VA”赛事品牌,该品牌在2023年入选国家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经典案例。穿越百年时光,台山排球精神更为闪耀。
2023年台山侨乡男子九人排球赛(侨VA)都斛赛区比赛现场。台山市都斛镇供图
看人才队伍,台山是排球精英的摇篮。
20世纪以来,台山籍排球运动员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数据显示,台山共为中国培养输送了500多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其中不乏新中国第一位国家男子排球队教练马杏修等名人。连周恩来总理都曾到台山视察,观看排球比赛,接见排球球员和教练员,他更赞誉“全国排球半台山”。
这些年,台山以台山排球运动学校这一国家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为核心,持续培养和输送排球人才,并引进多名高水平运动员,有力充实了台山排球的人才队伍。此外,排球在台山各学校广泛开展,5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排球特色校”,少年选手在各级比赛中崭露头角。如今,台山依然是全国排球人才培养的一块高地,也是排球人才青睐的栖居之地、奋斗之地、圆梦之地。
20世纪30年代,台山籍排球运动员出席远东运动会。台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看群众基础,打排球已经成为台山人的生活方式。
从城区到乡镇,从专业的排球训练馆到露天的乡村排球场,排球的热浪席卷台山每一个角落。每逢佳节,各乡镇、村更是纷纷举办排球比赛,甚至有不少海外归来的华侨华人参赛。在台山,“村村有球队、村村有球场、村村有球赛、村村有球迷”正是真实写照。
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从海内到海外,排球场上始终活跃着一代代台山人的身影。在排球场上,输赢从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一记好球出手时全身心的畅快,是团队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是赛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用台山话复盘比赛时的谈笑风生。排球就像一种生活的仪式,一种精神的锚点,深深地镌刻进台山人的日常节奏与文化基因之中。
台山新宁体育馆是不少台山人打排球的好去处。南方+ 熊毅 拍摄
当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落幕,周边村居球场的哨声才刚刚吹响,台山人对排球的热爱还在继续。在一传一扣之间,他们传承着独属于这片土地的集体记忆与生命热情,并把奋斗、坚持、团结的排球精神融入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之中,演绎体育精神与城市发展的双重奏鸣。
正如广东和力体育副总经理甄平俊所说:“我们希望让全世界看到,台山排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联结当地人与海外侨胞的文化纽带。”
评论员:叶芷晴
【作者】 叶芷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