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海世博中心,华为全联接大会的聚光灯下,所有人都在屏息凝神看着徐直军手中的芯片。
跟英伟达比集群,超节点到,我们很有底气!到了2027年,我们更是要推出Atlas 960 SuperCluster百万卡级集群!
美国仍在收紧芯片封锁,英伟达减配特供版芯片在中国遇冷,而华为昇腾950已亮出FP8算力8EFLOPS的硬实力。
这场突围背后,是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更是国产产业链从光刻机到存储的协同破局。
徐直军的“两年之约”,不是豪赌是底气
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的演讲台上,徐直军的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
美国卡我们先进制程,但三十多年的联接技术积累,让我们能把成千上万颗芯片拧成一股绳。
最多两年,新突破就能商用。
台下坐着的不仅有国内科技企业代表,还有不少外媒记者,他们手中的相机对准了大屏幕上的昇腾950芯片参数。
徐直军的底气,先来自芯片本身的进展。
华为当天公布的昇腾950系列,分为2026年Q1推出的950PR和Q4推出的950DT。
其中950DT搭载自研HiZQ2.0内存,带宽突破4TB/s。
更关键的是集群技术的支撑。
Atlas 950 SuperPoD支持8192张昇腾950DT芯片,FP8算力达8EFLOPS,而英伟达计划2026年推出的NVL144,总算力仅为它的1/6.7。
徐直军现场展示的智能驾驶数据更直观,搭载昇腾芯片的华为问界M9,多传感器融合延迟降至3毫秒,比用英伟达H100的车型快15%。
从单芯片性能到集群协同,华为已搭建起商用的技术框架。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供需两端的极端失衡。
据公开信息显示,全球AI存储需求今年暴涨,有消息称每3天就多一个中型数据中心的存储需求
而另一边,三星、美光等芯片原厂却在减产,理由是“应对库存压力”。
一增一减间,“存储墙”问题彻底暴露。
某AI创业公司测试发现,用英伟达H100训练大模型时,40%的时间都在等数据传输,GPU利用率不足60%。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封锁。
特朗普政府曾叫停英伟达H20、AMDMI308等芯片对华出口,理由是保护国家安全。
后来虽松口,却要求企业上缴15%的对华销售收作为“许可费”。
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让国内企业彻底放弃幻想。
有的网友直言,与其等着美国施舍减配芯片,不如押注国产方案。
而面对“存储墙”的困境,多数企业仍在依赖传统芯片升级,而华为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用架构创新绕开制程限制,昇腾950的发布正是这条路径的关键成果。
这款芯片最亮眼的设计,是新增的HiF8低精度数据格式,它在保持接近FP16精度的同时,能将向量相似度计算效率大大提升。
这种“精准优化”在实际场景中效果显著。
HiBL1.0容量128GB、带宽1.6TB/s,能效比达5.2TFLOPS/W,是英伟达H100的1.8倍。
这意味着同样的能耗下,昇腾芯片能处理更多数据,刚好契合AI大模型“降本增效”的需求。
更令人惊叹的是互联技术的突破。
华为自研的灵衢2.0协议,解决了超节点联不上、联不牢的老问题,光互联距离突破200米,时延低至2.1微秒,可靠性提升100倍。
基于该协议,Atlas960SuperCluster可将15488张芯片整合成“超级计算机”,FP8算力直冲2ZFLOPS,相当于全球前500超算的算力总和。
以前单颗芯片比不过,现在华为用系统能力碾压,这是另一种维度的突破。
华为的突破不是孤军奋战,国产产业链早已形成合围之势。
8月,上海微电子传来好消息,其28nmDUV光刻机实现量产,某代工厂负责人透露,用该设备生产的芯片良率已很可观。
这一进展意义重大,此前28nm光刻机依赖ASML,而上海微电子的突破,让国产芯片在成熟制程上彻底摆脱对外依赖。
存储领域的突破同样关键。
兆易创新研发的3D堆叠CUBE方案,瞄准的正是HBM这一高端市场。
2025年Q3,兆易创新与某服务器厂商合作测试,其CUBE方案的内存带宽达1.2TB/s,虽略逊于SK海力士HBM4,但成本却跟后者比大大降低。
与中国产业链的协同突破相反,美国阵营内部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9月17日,美国AI初创公司CEO阿莫迪在AI+DC峰会上拍着桌子怒斥。
美国在芯片领域的优势,是唯一能压制中国的筹码,现在却要靠企业上缴15%收入换出口许可,这是拿国运做交易!
这番话被不少媒体全程记录,暴露了美国科技界对政府政策的不满。
企业层面的困境更直观。
英伟达为中国定制的RTX6000D芯片,上市三个月无一家国内头部科技公司下单,最终被迫降价60%仍滞销。
更严重的是H20芯片的安全漏洞问题。
2025年7月,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3个后门漏洞提交整改报告,不少媒体直接点名批评该芯片不环保、不先进、更不安全。
美国政府的政策也陷入自相矛盾。
4月刚叫停H20芯片对华出口,7月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公开表示,让中国继续使用美国技术符合美国利益,我们要向中国卖足够多的半导体。
如今美国的封锁防线,正在内部分裂与中国市场的拒绝中逐渐瓦解。
相比之下,华为两年商用的承诺愈发清晰,也让全球看到了中国芯片突围的决心。
从卡脖子到破局,从两年之约到全球选择,中国芯片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信源:齐鲁壹点 2025年9月22日关于“果然财经|华为万卡超节点破局,中国芯片从卡脖子到集群算力突围”的报道
信源截图
回到上海世博中心,徐直军举起Atlas 950 Super的那一刻,不仅是华为的高光时刻,更是中国芯片产业的转折点。
当美国还在为安全利益与市场利益纠结时,中国已用协同突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两年后,当国产芯片大规模商用落地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
这场突围,没有捷径,却有方向。
那就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用实干与创新,在全球芯片格局中写下属于中国的篇章。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