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编辑:法拉
美元最近有点“慌”了,美债接连被抛售,全球市场炸开了锅,连美国盟友都开始“冷眼”美元,这时候,人民币却蹦出大消息,挤进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各国不想老被美元“牵鼻子”,纷纷试着用自己的钱做生意,中国抓住了这机会,“一带一路”和支付系统玩得溜,欧洲27国也凑过来想抱团,人民币这波崛起,到底有多大能耐?后面还能掀起啥风浪?
美债这阵子成了全球市场的“火药桶”,特朗普加征关税后,债券市场哗然,美债收益率噌噌往上窜,这可不是小事,毕竟美债被各国当“金库”一样攒着,谁抛售,谁买单,都能牵动全球经济的心弦。
更别提美国自个还背着超过36万亿美元的债务,利息一天天涨,连美联储都直挠头。市场一慌,美元的信用也跟着晃了晃。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美国债务这几年像滚雪球,停不下来,2023年,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逼近120%,比二战后还高,政府花钱大手大脚,财政赤字年年破纪录,可偏偏,美国还老拿美元当“武器”。
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国二话不说冻结了俄罗斯的海外资产,这招让不少国家看傻了眼,美元还能这么玩,万一哪天惹了美国,自家的钱不也得打水漂,到了2024年,美国股市、债市、汇市还来了个“三连摔”,美元的“金光”更暗了点。
各国也不是吃素的,美元靠不住,那就得另找路子,虽然日本这次多次否认自己没有抛售美债,但又不少媒体曝出,日本其实有这样做,反正传言特别多,但有金融人士认为,日本机构抛售美债的可能性很高,毕竟他们也不想要承担风险。
因为日本抛美债其实早有苗头,2023年,日本就悄悄减持了上千亿美元的美债,换成了其他资产,连日本这美国的老盟友都开始“留后手”,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印度、巴西、南非这些新兴国家,早就盘算着少跟美元“绑”一块,谁也不想当美国债务炸弹的“接盘侠”,这时候,全球掀起了一股“去美元化”的风潮。
说白了,就是各国不想老让美元当交易的“中间人”,金砖国家走在了前头,2024年10月,喀山金砖峰会开得热火朝天,会上各国聊得最多的,就是怎么用自己的货币做生意。
印度和俄罗斯早几年就试过用卢比和卢布结算石油,省了美元这道坎,中俄的能源交易更直接,2024年人民币结算的份额已经占到八成以上,南非和巴西也跟上,嚷着要用自己的钱换货。
这股风潮背后,有个关键推手,那就是各国的本币结算系统,中国这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不可没,到2024年底,CIPS的日均交易量比三年前翻了番,覆盖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
啥叫CIPS,简单说,就是个“人民币高速公路”,让企业在国际贸易里直接用人民币付钱收钱,又快又安全,有了这套系统,中企跟“一带一路”沿线的伙伴做生意,基本不用看美元的脸色,2023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里,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20%,比五年前高了三倍。
其他国家也学着搭自己的“路”,印度推了卢比支付系统,巴西在南美搞了个区域货币结算框架,虽然这些系统还比不上美元的SWIFT,但架不住各国热情高。
毕竟,谁都想少受点美元的“气”,这趋势一起来,美元的交易份额自然就缩水了,2024年,美元在全球贸易融资里的占比,跌到了近二十年的最低点。
就在美元“掉粉”的时候,人民币却悄悄站上了新台阶,2024年初,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了个大消息:人民币超过日元,成了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仅次于美元和欧元。
这可不是靠运气。中国经济这几年稳得住,2023年GDP占全球的18%,出口额稳坐世界第一,有了这底气,人民币的“国际范儿”自然水涨船高。
人民币能上位,还多亏了中国的“朋友圈”,“一带一路”倡议跑了十多年,沿线国家跟中国的贸易越做越大,2024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突破了1万亿美元,人民币在其中的结算比例蹭蹭涨。
沙特、阿联酋这些能源大国,也开始用人民币买中国的设备,卖中国的石,连欧洲那边,德国、法国的大企业,都在试着用人民币签合同,谁让中国的供应链靠谱,市场又大呢?
再说回CIPS,这系统不光快,还省钱,过去,国际贸易得靠美元走SWIFT,银行手续费高不说,交易还得等上好几天,CIPS一上线,立马把时间砍到几小时,手续费也低了一大截。
CIPS的参与机构突破了1500家,连美国的一些银行都忍不住加入了,毕竟,生意场上,谁不想省点成本?
人民币的路还没到头,全球局势又给了中国一个大机会,这回主角是欧洲,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大棒挥得虎虎生风,欧盟27国被他一通“敲打”,钢铝、汽车、农产品,啥都得加税。
再这么下去,欧洲经济不得被美国摁着打,可光跟美国硬碰硬也不行,毕竟北约还得靠美国撑腰,想来想去,欧洲把目光转向了中国。
这选择其实不意外,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8000亿欧元,欧洲企业离不了中国的市场,中国也需要欧洲的技术和投资,过去几年,中欧关系因为各种原因有点“冷”,但现在情况变了。
特朗普的压力让欧洲明白,靠美国不是长久之计,各国接连访华,谈得热络,连中欧投资协定,也重启了谈判,这协定要是签下来,双方企业做生意就更顺了。
欧洲的“转向”,让人民币的机会更大了,要是德国车企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中国的零部件订单,法国能源公司也试着用人民币签天然气合同,那中欧贸易里,人民币的影子会越来越多。
这么做不光是为了生意方便,还有更深的打算,万一美元真出了大问题,手里多点人民币资产,总比美元靠谱。
这波变化,还可能辐射更远,非洲、拉美的一些国家,看中欧走得近,也开始跟中国聊人民币结算的事,毕竟,中国是他们的最大债权国,贸易伙伴也越发重要。
全球货币的格局,正在一点点变,美元虽然还是“老大”,但它的光环已经褪了不少,各国都在找自己的路,人民币正好赶上了这趟车。
中国的经济底子厚,政策也给力,人民币的国际舞台只会越来越宽,未来几年,人民币的排名,没准还能再往上窜一窜。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