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无人机都在忙什么?它是山东气象、自然资源、植物保护的“大管家”→

7月1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产业新标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宏网记者:

无人机等低空装备在自然资源领域“大有可为”,请问,省自然资源厅在这方面进行了哪些重点工作?下一步计划是怎样的?

李建国: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积极做好低空经济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和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具体举措有:

一、强化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保障

一是初步建成实景三维山东。截至目前,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全省覆盖,16市完成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与LOD1.3模型构建,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线规划、航路管理等应用场景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二是提升北斗导航服务能力。在已建成144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基础上,持续加密基准站点,优化提升北斗时空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为省内各地市低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导航定位服务。

二、加强低空领域创新技术攻关

一是创新开展国土空间低空空域规划编制试点工作。选取临沂市为试点区域,以实景三维山东为统一时空基底,建立低空空域资源数据体系和评价模型,探索开展低空空间资源评估分析。二是持续优化提升全省无人机联动管理服务平台。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整合全省无人机1600余架;采用“网约众包”模式,强化数据协同获取,累计发包任务3200余项,实现全省无人机资源统筹调度、高效协同和集约共享。

三、拓展低空设备多元场景应用

一是助力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利用无人机开展重点、隐蔽区域巡查,实时回传高精度影像,实现图斑自动化核查,降低外业核查成本40%以上。二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开展全省耕地复垦无人机巡检,创新采用“管理平台+无人机”协同模式,2023年9月以来,促成增减挂钩指标交易4591亩,交易金额达20.81亿元。三是助力森林防火工作。全省七大重点林区实现无人机租机服务,有效助力重点林区火情监测、辅助决策及灾情评估等工作。四是高效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结合监测区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无人机作业获取精确定点数据,可提取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木疑似问题图斑,有效降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

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等低空装备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服务水平,更好支撑低空经济发展,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健全管理机制。规范无人机(场)资源集成准入条件,将省无人机联动管理服务平台接入全省综合飞行服务站和智慧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系统。二是做好要素保障。加强机场周边区域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产业布局等规划协调,合理确定通用机场等规划选址,做好建设项目用地等土地要素保障;持续更新实景三维,探索编制全省低空数字空域图,为低空经济发展做好测绘地理信息等数据要素保障。三是赋能场景应用。牵头国家无人机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共享系统建设,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公共服务场景,助力山东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村大众报记者:

刚才大家交流到了这份《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我注意到,其中提到“加大植保无人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力度,开展规范应用和高质量作业试点”。请问,目前植保无人机在山东的应用情况如何?

王乃生: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在山东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已成为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和统防统治中,发挥了快速、高效优势,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在政策支持上,山东对符合政策的植保无人机报废和购置给予一定的补贴,报废最高可领取补贴6400元、购置最高可领取补贴14400元,进一步降低了植保无人机的购置成本、促进了升级换代,加快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二是在作业标准上,山东率先制定了植保无人飞机施药质量检测方法、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安全技术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病虫害作业规程3项省地方标准,提高了植保无人机标准化规范化使用水平。

三是在技术指导上,印发了《规范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质量指导意见》,在飞防作业条件、选配农药、作业参数、作业质量等方面制定技术规范。同时,加强对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等在科学用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每年培训超2万人次,实现高质量作业,提升科学防控水平。

四是在推广应用上,目前全省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1.8万架,应用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广泛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控,果树、露地蔬菜的应用也逐渐扩大。现在山东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作物“一喷多促”等统防统治作业几乎全部采用植保无人机,年飞防作业面积累计达1.7亿亩次,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加大植保无人机报废和购置补贴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同时,跟进植保无人机发展,研究制定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技术指导意见,推进植保无人机规范化作业,为病虫害科学防控和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山东商报记者:

无人机在低空领域“铺路搭桥”,在气象监测中也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能否介绍下,它在气象领域具体可以怎么用?请问省气象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保障低空经济发展?

房岩松:无人机等低空飞行装备在气象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来看,至少在以下四个气象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一是开展气象观测领域应用,应用无人机可突破传统气象观测设备观测区域和时间维度的限制,如针对大雾的垂直立体观测可有效提高对雾的三维结构的观测。

二是开展生态气象领域应用,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光谱成像仪和激光雷达等仪器对农田、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植被长势和土壤环境情况进行“天-空-地”协同观测和建模分析,针对叶面积指数、土壤水分等卫星遥感产品开展真实性检验。

三是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用中大型无人机携带相关设备,可在云层中实现精准播撒催化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安全性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复杂地形、恶劣气象条件及夜间等特殊环境下执行作业任务,有效弥补有人机在作业时段、空域覆盖度及飞行高度等方面的局限性,有效降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成本,提升安全性。

四是开展应急气象服务,在洪涝、山火等灾害中,无人机能深入灾区快速获取灾区气象实况,为救援指挥提供气象保障。

近年来,山东省气象部门将低空经济气象保障作为重点创新工作全力推进。一是推进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联合企业、院所共同成立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技术与应用联合开放实验室,以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技术和应用领域相关研究为重点,打造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无人机产学研用协同的低空经济气象应用场景。二是通过国债项目集中建设长岛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观测系统,重点加强了垂直观测、雷达监测、通量观测能力,为低空气象科学观测试验提供基础保障,探索海陆协同的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场景。三是成立了航空气象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开展山东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相关核心技术、业务产品、业务系统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山东低空飞行气象服务平台”,服务于“山东滨州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等多个低空飞行场景。

气象既是低空飞行重要安全保障,也是低空经济重要应用领域。未来,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低空装备应用到气象专业领域。同时,气象部门也将加强部门合作,共同编制低空经济监测设施规范,加强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观测设施建设;强化局企合作,联合企业共同研发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和机载微型气象设备;推进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技术研究,为山东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气象支撑,打造越来越多的具有山东特色的气象领域应用场景。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2

标签:数码   无人机   植物保护   自然资源   山东   气象   低空   作业   全省   领域   山东省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