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已经无法向美国交代了!张忠谋没说谎:台积电也无可奈何

2020年,台积电挥舞着650亿美元的支票,满怀信心奔赴美国亚利桑那州,准备在沙漠中造出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工厂。

四年过去,晶圆还没影儿,问题倒是一箩筐。张忠谋当年那句“美国建厂成本高50%,全球化已死”的预言,如今听起来,不仅像警告,更像是剧本。

台积电的“美国梦”,眼下越来越像是一场高烧不退的现实剧。

可问题是,这场戏,台积电还能怎么收场?

沙漠建厂四年未果

台积电在美国的亚利桑那项目,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轻松的对冲投资。

原本计划120亿美元的预算,如今已经膨胀到650亿美元,还可能追加到1000亿。这不仅是芯片产业的一次“烧钱竞赛”,更是一次现实版的“工地求生”。

美国这片土地,确实科技发达,但建个晶圆厂,台积电才发现它面临的是三座大山:成本、人才、供应链。

先说成本。张忠谋当年就指出,美国建厂成本比台湾高出50%。具体到晶圆生产,每一片在美国制造的成本,是在台湾的三倍。

别的先不说,仅环保这一项,美国环保署(EPA)就让台积电的排水系统额外多掏出25%的处理费用。

再加上美国本地的建筑标准、劳工保护、工会制度,每一项都比台湾贵得多,工期还拖得长。原定2024年投产,如今推迟到2025,甚至2026年都不敢打包票。

再说人才。美国半导体行业表面风光,实际上人才断层严重。台积电不得不从台湾派出上千名工程师支援,但语言、文化、管理体系全都不对味。

美国工程师更看重“生活平衡”,不愿接受台积电那种“高压快节奏”。这直接导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摩擦不断,效率更是大打折扣。

供应链问题更是核心。台积电赖以成名的,是它在亚洲几十年打造的极致协同生态。从光刻胶到特种气体,从设备到技术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卡着精度、效率与成本的黄金平衡。

一旦把生产基地搬到美国,不仅每一样原料都要“漂洋过海”,连修个机器都得等上几天。业内人士判断,美国要想复制一个完整的半导体生产链,最快也得十年。

台积电不是没努力,但这不是一场靠努力就能赢的比赛。

芯片成了筹码,台积电成了靶子

台积电赴美建厂,表面是企业扩张,实则是地缘政治的产物。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试图把芯片供应链“拉回本土”,台积电自然成了重点“邀请对象”。可这笔账,怎么看都不只是商业账。

2023年,美国对中国芯片设备加征125%关税,对台湾出口的笔记本电脑、服务器也加了32%的税。

虽然芯片本身没有直接被征税,但这些终端产品一旦涨价,台积电的客户也吃不消。砍订单、延迟付款、缩减规模,都是连锁反应。台积电虽然表面未受波及,营收却在不知不觉中被稀释了。

更敏感的,是美国对台积电技术的“渗透”式索取。2022年,美国要求台积电提交供应链数据,引发台湾岛内强烈反弹。

张忠谋当年就明确表示:“技术不应流于政治,台积电不是棋子。”可现实是,美国慢慢地把台积电当成了战略资产,而不是合作伙伴。

即便如此,台积电得到的回报并不算丰厚。《芯片法案》承诺的520亿美元补贴,至今仍在“流程中”,台积电拿到的只是几笔象征性的拨款。

作为对比,当年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也曾宣布大规模投资,最后不了了之,工厂变成仓库,承诺成了笑话。这种“美国式招商”,台积电这次也尝了个遍。

而最让台湾社会担心的,是技术转移。84%的台湾民众明确反对台积电将2纳米制程带去美国。

不是小气,而是清楚一旦核心技术外泄,台湾赖以生存的“护国神山”可能就此坍塌。

张忠谋不是看破,是看透了

张忠谋一向有远见。他多次公开表示,“全球化已经死了”,半导体产业不再是自由市场下的竞争,而是国家安全、地缘政治的博弈。

他说,未来三十年,台湾的半导体优势可能会消失,台积电也可能再难独善其身。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映照。

台积电如今的处境就是典型的“左右为难”。一边是美国的科技压力和政策不确定性,另一边是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政策敏感性。

2024年,台积电已减少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合作比例,但这块市场仍占其营收的14%。放弃中国等于自废一臂,偏向美国则要背上高成本和政治干扰。

为了“稳中求变”,台积电把高端制程留在台湾,把美国工厂定位为“次高端订单”承包地。

换句话说,美国工厂不是“核心战场”,更像是“政策交差”。但这种平衡能撑多久?谁都没底。

而整个行业也在发生变化。全球半导体格局正从“全球化”走向“半球化”——欧洲、美国、中国都在建立本土芯片生态。

中国目标明确:到2025年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一旦这个目标成真,台积电在全球的订单结构将彻底重组。

台积电当然知道这一点,只是无路可退。

结语

台积电在美国的这场豪赌,已经从“商业决策”演变为“政治测试”。

沙漠里的工厂迟迟不开工,不只是技术问题,背后是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张忠谋当年那句“台积电也无可奈何”,如今听来,不是借口,是无奈。

芯片本应是技术竞争的产物,如今却成了权力游戏的筹码。台积电既想保住技术根基,又要应对大国博弈的拉扯,这样的角色,不是谁都能演得好。

问题是,接下来的剧本,台积电还能自己写吗?

参考信息:特朗普吹嘘:我一威胁要征100%税,台积电就乖乖来美国建厂了——2025-04-09 16:41·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财经   美国   无可奈何   交代   张忠   台湾   芯片   成本   半导体   中国   当年   工厂   政治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