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一次在镜头前上演他的“关税戏码”。他对外宣称,对中国加征关税并不是想摧毁中国,还强调月底的中美会晤将决定两国关系走向。听起来像在示好,其实还是老套路——嘴上说合作,手里攥着刀。
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持续到现在,美国这边早已疲惫不堪。多年的加税没有让中国屈服,反倒拖垮了美国的制造业。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美方数据,美国进口成本持续上涨,制造业增长几乎停滞。
特朗普心里明白,再打也没什么胜算,但他不能认怂,因为选举临近,他需要维持“对华强硬”的人设。
这次所谓的“通告全球”,其实是一场政治表演。
就在中国发布稀土出口新规后,美国立刻紧张起来。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中国掌握着全球七成以上的产量,特朗普担心这张牌一旦被真用出来,美国高科技产业可能立刻受创。于是他威胁要放出“100%关税”的狠话,又赶紧补上一句“不是想摧毁中国”,摆出一副掌控全局的样子。
10月中旬,特朗普抛出所谓“三大让步”:一是中国进口美国大豆,二是中国放开稀土出口,三是中国禁止芬太尼。
只要中国照做,他就“刀下留人”,考虑降低关税,听起来像谈判,实质是讹诈。
进口大豆本来就是市场选择,中国向谁买粮,取决于价格和供应稳定性,不是政治恩惠。特朗普硬把它说成“让步”,无非是想缓解美国农民的怨气。
稀土问题更关键,中国的新规明确规定,出口要经过用途审查,目的就是防止资源被滥用,这不是封锁,而是维护战略安全。特朗普要求中国放开稀土,等于要中国自己掏出底牌,送给对手,这种要求毫无诚意。
至于芬太尼,美国早在2019年就承认中国已全面列管相关物质,但问题是美国本土的毒品危机根本不是进口造成的,而是需求失控。特朗普一边甩锅中国,一边装作自己在“维护美国人民安全”,这种做法既不尊重事实也不讲规则。
他口中的“降税”其实更是笑话,所谓减免,只是把自己新加的那部分税收回去。先凭空造个“关税危机”,再拿它当筹码,这种“虚空造牌”的伎俩,就是典型的讹诈思维。
中方很清楚这一点,也不吃这一套。外交部的回应中强调,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基础上。
特朗普现在的最大焦虑,不是中国的态度,而是中国的实力。中国的稀土新规对美国来说是一记闷棍,因为这意味着供应链上的命脉不再由他们控制。
美国的军工、芯片、清洁能源产业都离不开稀土,而中国不仅能生产,还能精炼,这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完全失去了威慑力。
他明白加税再多,也换不来稀土的稳定供应。美国多年来想建立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却发现成本高、污染大、技术落后。就算现在砸钱,也需要好几年才能追上,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这种差距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弥补的。
特朗普最怕的,其实是中国用规则掌控节奏,新规并没有封锁出口,而是设置了明确的准入门槛,让稀土的出口更加可控。
这种方式比单纯“禁售”更高明,也更让美国束手无策。他不能公开承认中国在这方面的主导地位,于是只好继续在媒体上造势,借着“对华强硬”的话题稳住选票。
但现实是,美国的政策工具箱已经见底,靠加税、靠威胁,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倒是中国越稳,美国的焦虑越明显。
特朗普知道这一点,所以嘴上的“不是想摧毁中国”,其实更像是一句心虚的自我安慰。
10月初的“通告全球”是他给自己搭的舞台,10月中的“三大让步”是他抛出的虚假筹码。
中国这边没跟着节奏起舞,反而用一系列稳健措施把主动权握在手里。无论是稀土新规、还是产业升级,中国展示的是“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态度。特朗普想用威胁换谈判,可他发现中国既不慌也不退,这让他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美国赢的只有话语权,输掉的是信任和市场。特朗普还在用旧剧本演戏,却忘了观众早就看腻了。他的那句“刀下留人”,在中方看来不过是虚张声势,而那句“不是想摧毁中国”,更像是怕刀落地反噬自己。
特朗普的这场“通告全球”,看似是对中国的威胁,实则是对内的自我安慰。他需要制造动静,证明自己还在主导局势。
但全世界都看得清楚,美国的“关税大棒”已经钝了,真正的筹码在中国手里。
问题是,等他发现中国不吃威胁这一套时,他还能拿什么继续演下去?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