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卫星电话成救援“利器” 灾害现场三维建模效率大幅提升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北京怀柔区部分山区河道水位暴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在紧要关头,应急通信装备的投入使用,为消防救援人员完成断网断电地区被困人员的搜救、转移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洪水冲毁了道路,无人机则成了消防救援人员的“眼睛”。大兴消防救援支队信息通信科科长杜浩田表示,无人机可快速完成灾害现场三维建模,帮助研判塌方风险、规划救援路径,效率比传统人工勘察提升80%以上。

7月29日上午,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增援怀柔区命令后,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60名消防救援人员携带抢险救援器材及无人机、卫星电话、无线电对讲机等应急通信设备,由密云区转段赶赴到怀柔区。

12时10分,支队接到任务,徒步前往怀柔区琉璃庙镇西台子村搜寻被困人员。途中所经过的崎峰茶村、小北湾村、大北湾村三个村均处于“三断”状态中,传统手机信号完全中断。随着救援队伍挺进受灾区域,多处道路损毁、洪水急流拦住了救援人员的脚步,通信保障人员及时开通应急通信进行保障,携带的无人机、卫星电话等装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前方道路中断,急需确认行进道路!”无人机起飞后,开展河流、路段安全隐患排查,实时传回受灾区域高清画面,为队伍指明前进方向。同时,通过卫星电话与现场指挥部建立通话链接,将现场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救援队伍每抵达一个村落,带队指挥长李文斌都会第一时间安抚被困群众,与属地村委会领导了解受灾情况、村民健康状况,急需的救援物资药品等,通过卫星电话将第一手信息传递给指挥部和属地政府,信息的流通带来的是政府和百姓的安心。

当救援队伍抵达西台子村时,发现村内有24名被困游客,经过沟通,共14人需要进行转移。救援队伍通过卫星电话向指挥部汇报,对人员转运和安置进行协调,经指挥部同意后,立即开展转移任务。考虑到徒步行进中存在碎石滑坡、水流湍急路段,无人机立即升空侦查,对存在风险的点位进行研判,确定三处河流横渡安全点位和多处断路通过路线,为最终成功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区地形复杂,洪水冲毁道路后,无人机成了我们的‘眼睛’。”大兴消防支队信息通信科科长杜浩田介绍,无人机可快速完成灾害现场三维建模,帮助研判塌方风险、规划救援路径,效率比传统人工勘察提升80%以上。

“这设备只有巴掌大,但关键时刻能救命!”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刘超瑜说。卫星电话的使用,确保所有救援人员在“信息孤岛”中能够保持通讯畅通。

在此次救援过程中,无人机、卫星通信等装备的应用,体现了“科技赋能应急”的现代化救援理念。这些通信装备不是没有“体温”的设备,而是消防救援人员的延伸感官,既传递了被困群众的心声,也使被困群众感受到了消防救援人员的速度和温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胡克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科技   卫星电话   无人机   建模   利器   灾害   大幅   效率   现场   怀柔区   指挥部   通信   队伍   道路   支队   大兴   洪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