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一周年之际,公募REITs市场再迎新成员,全国首单总部型科创产业园公募REITs项目——创金合信首农REIT项目于今日(7月25日)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一年来,共发行公募REITs基金29只,占全市场数量的42.03%,发行规模573.06亿元。新增水利设施、市政设施等底层资产类别,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拓展。
项目“上新”加速
2020年4月,证监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2021年6月,首批9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推动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操阶段。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公募REITs正式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
截至2025年7月25日,共有69只公募REITs基金发行上市,发行规模1807.46亿元;有5只公募REITs基金扩募、规模60.11亿元,全市场累计募集金额达1867.57亿元,总市值2047.46亿元。资产类别扩容至交通基础设施、仓储物流、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九类资产。
从项目所在地看,上海、江苏并列第一,均有8个公募REITs项目;北京、广东次之,均有7个公募REITs项目。重庆共发行3个公募REITs项目,募集资金75.7亿元。
图/西部金融研究院
从资产类型看,园区基础设施19只,发行规模318.35亿元;交通基础设施13只,687.71亿元;消费基础设施9只,229.06亿元;仓储物流9只,198.11亿元;保障性租赁住房8只,121.48亿元;能源基础设施7只,188.95亿元;生态环保2只,31.88亿元;水利设施、市政设施各1只,发行规模分别为16.97亿元、14.96亿元。
从投资者回报来看,我国公募REITs分红金额逐年增长。Wind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部公募REITs年度累计分红合计分别为7亿元、18.46亿元、66.14亿元和83.87亿元,年度累计分红增长近11倍。
近年来,公募REITs市场快速扩容。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各地加速推动相关基础设施项目上市。从待上市的项目看,Wind数据显示,目前待上市的公募REITs项目共26只,其中处于“已通过”的10只,“已反馈”的11只,“已问询”的4只,“已申报”阶段的1只。另一方面,市场投资者呈多元化趋势,原始权益人、保险资金、券商自营等成为公募REITs市场的核心力量,保险资金、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对长期收益资产需求较大,公募REITs的现金流和分红特性符合其投资要求,机构投资者主动对大类资产进行多元化配置,参与公募REITs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政策推动加码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随后,证监会先后推出REITs常态化发行的“十条措施”和进一步推进REITs常态化发行的“十二条措施”,REITs市场扩容增速明显提速。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债券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公募REITs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不仅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申报推荐效率,还适当扩大公募REITs发行范围,增加了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养老设施等资产类型,将行业范围扩大至13个领域。
同时,公募REITs制度机制也在持续创新完善。证监会已将《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条例》纳入立法工作计划。上交所按照“成熟一类,推出一类”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审核发行以及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安排,已完善形成“业务办法+指引+指南”的多层次规则体系。相关部委配套支持措施、地方专项政策也陆续出台,各方共建公募REITs市场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在政策加持下,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资产加速上市,多个旅游景区作为底层资产的文旅公募REITs也正在筹备中,未来公募REITs资产类型将更为丰富。
优化空间较大
据专业机构预测,常态化发行背景下,基础设施公募REITs将继续提质扩容。到2025年末,公募REITs市场规模有望达85只、2450亿元,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展望未来,公募REITs市场发行流程、基金管理架构、投资者结构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优化空间。
从发行端看,发行积极性可能受到影响。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程序繁杂、合规要求严格,大多数项目在发行前的准备、排队时间长,基础设施公募REITs首发和扩募时长在10个月以上。相对而言,新加坡、美国REITs资产收购或处置多在1-2月即可完成。同时,公募REITs产品多采用“公募基金+ABS+项目公司”的结构,人员和法务成本较高,且项目发行人面临资产流失的考核压力和合规考虑,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从投资端看,投研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参与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的投资者包括券商自营、保险资金、信托计划、私募基金和资管计划等。在投资过程中,除券商、保险机构等拥有专门投研团队的机构外,多数参与机构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方面的研判能力仍有待提升。
未来一个时期,在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背景下,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发行。
一是优化交易结构、资产准入、税收和土地等政策。现行框架体系下,推动发行人从第三方资管服务商向实质管理人转变,促进产融结合。在资产准入上,进一步扩容底层资产的业态范围,加速推动更多传统和新兴业态资产上市,如养老院、国有酒店、科学装置等进入底层资产范围;关注公募REITs项目与ESG实践的融合。可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和土地年限问题,推动税收优惠政策从重组期延长至持有期,适时推出公募REITs独立税收制度;同时,进一步解决土地年限问题,以保障公募REITs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市场吸引力。此外,简化公募REITs扩募流程,适度增加低成本杠杆项目,允许鼓励具备丰富优质资产储备以及领先运管能力的公募REITs项目通过扩募做大做强。
二是丰富投资者类型,完善交易体系。持续推动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以及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募REITs投资,推动合格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沪深港通等渠道参与,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公募REITs投资基金参与;鼓励机构投资者设置专门的公募REITs投资研究、风险管理团队,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提升投资管理能力。适时推动关于公募REITs的 ETF、指数期货等衍生产品发展,促进公募REITs市场定价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以更好满足市场参与者多层次、多维度需求。
三是探索构建公募REITs项目梯度培育机制。将资产分为平台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和非平台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等,全面摸清存量资产底数;依托现有数字金融平台,推动存量资产上线,通过资产现状全景展示、资产收益实时监测、资产处置在线办理等模块功能,实现存量资产动态管理;针对规模小、管理散的资产,实施资产跨主体整合,如针对办公楼宇资产,打包发行办公物业资产抵押支持票据项目。推动优质资产形成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库,以整合存量资产扩大规模、增加收益孵化提效为导向,构建“资产形成—提质增效—发行上市”的梯度孵化路径;打通政府投资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上市—再投资”的完整资金链条,项目验收实现投入使用后,将其作为扩募资产,继续发行公募REITs项目,形成存量资产带动增量投资的良性循环。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