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诡》、《神探》为例,系统梳理一下唐代官职

相比现在书记、省长、部长、厅长一目了然的层级,古代的官职要复杂的多,就拿宰相来说,什么“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平军国重事”、“参知政事”、“尚书令”等等,都曾是法定上的百官之首、宰相的通用之称。

这些名号复杂的职官,不仅为初学国史者带来极大不便,也常常让我们这些历史剧迷们感到费解。今天就以《唐朝诡事录》、《神探狄仁杰》系列为例,来系统的梳理一下唐代官职。

一、首先要理解几个概念

1、官职

所谓“官职”实际是分开的,官是官,职是职,官代表的是身份、地位、俸禄,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所谓“散官”、“寄禄官”(宋代),比如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昭武校尉(武散官),相当于现代的“处级待遇”、“正高”、“副高”。职代表的才是权利,如尚书、刺史、县令。

另外,还有一种叫“勋官”,用以表彰重大军功或者追缅,比如柱国、大将军、骑都尉,近似于今天部队的“军衔”。唐初勋官与散官名称相同,高宗咸亨五年改革后,两者才区分开来。宽泛来说,可以将其视作一类,都是有位无权。

至于“爵位”,与“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前者一般授予宗室、贵族或开国者,后者是授予有功者,最开始都是军功,后也有文官受“勋”,“爵”可以有食邑,“勋”无。

唐代“勋”、“散”、“职”、“爵”四种官职都有。

2、行政级别

与现在“直辖市”、“自治区”、“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一样,唐代的行政级别也分好几级。

唐初实行的是州县二级制,中央直辖州,后来虽经太宗作了并省,但到贞观十三年,天下依然还有358州。如此,管理难度太大,于是产生了“道”。贞观元年,李世民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二年,李隆基又将十道分为十五道。这时的“道”无论是面积还是山川形便与现在的省已经有所相似了。

但安史之乱前,“道”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行政长官,朝廷只是不定期派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巡查地方,监督各州的吏治情况,事后交权。安史之乱后,藩镇做大,才有了事实上的最高长官——节度使,道也被“方镇”所取代。

所以,以面积、权利论,唐代的州只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而唐代的州按户口多少、重要性又分三等州。满四万户的为上州,满二万五千户的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京畿之地又特设四辅州、军政要地设六雄州、十望州、十紧州,皆属上州。

县则分八等,京县(赤县),京师之地,只有长安下辖的万年县和长安县;畿县,畿辅之地,包括长安周边的咸阳、渭南、蓝田等21县;望县,满四千户;紧县,满三千户;上县,满二千户;之后是中县、中下县和下县。

唐朝的南州属于今广西东南一带,所以,《唐诡》中于都尉才讥讽苏无名乃区区一下州司马。苏无名从一京畿地区的县尉外放下州司马很难说是被重用。这也与剧情契合(剧中,身为长安县尉的苏无名在破了震惊朝野的长安红茶案后,面对太平公主抛来的橄榄枝顾左右而言他,公主一怒之下将他外放南州司马,同时还不许乘车骑马,走着去)。

当然苏无名从品级上还是高升的。长安县尉是从八品下,南州司马是从六品下。

在南州司马任上连查四个大案之后,苏无名又被擢为宁湖司马,虽然还是一样的官职,但宁湖是中州,宁湖司马的品级是正六品下,算是一次小小的提升。之后,再被任命为洛州长史,洛州为上州,为从五品上,更是一次飞跃。

二、中央机构

古代最风光的官职当属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所谓帝王之师,正一品高官,但东汉之后它们就成了虚职,唐代的三公三孤虽然是实际的官职,但已经与散官无异。

实权最重的自然是宰相。前面已经讲过,唐代的宰相并不叫宰相,而是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名号,比如贞观明相房玄龄的官职是中书令、尚书左仆射,无宰相名,行的却都是宰相之权。

唐代中枢机构中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唐初,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在政事堂联合办公,行使的就是宰相职能。李世民登基前曾出任尚书令,他登基后便不再设,而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最高长官。

当然唐代宰相也并非全都是三省的头儿,有时也会冒出个“其他职务”来当宰相,比如魏征曾任秘书监,杜淹做的御史大夫,岑文本当的中书侍郎,都有个“参议朝政”、“平章国计”或者“同知政事”的头衔,他们也在政事堂办公,参谋国家重大事务,也被视作宰相。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以李勣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充任宰相,永淳二年,李治又添了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二者成双成对,成为唐代宰相的通用名称。

唐后期,节度使势大难制,朝廷常在节度使后加三公、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等名号,他们虽不在中央,也不参与朝政,却是荣誉上的宰相,称“使相”。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也是宰相。武周时期,改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长官称纳言(恢复隋制)、内史。“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总体来说,唐代官员只要是三省长官或加“参政”、“平章”、“同中书门下”头衔的都是宰相。

唐代中央机构能与三省稍微并列的只有一个御史台,负责监察,直属皇帝。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副手为御史中丞,御史台又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的侍御史在诸御史中地位最高,职权最重,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案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合称“小三司”。

三省之下是六部,六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各部部长。尚书为正三品,侍郎为正四品上。

六部之下是九寺五监,都水监、将作监、少府监隶属工部;军器监、卫尉寺、太仆寺隶属兵部;宗正寺属吏部;司农寺和太府寺属户部;大理寺属刑部;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属吏部。它们是中央的专业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各司司长。其长官为“卿”或“大匠”,如鸿胪寺卿,将作大匠,官品从三品到从四品不等,其中最高的为国子监长官祭酒。其副手为“少卿”或“少匠”,官品从四品。

总而言之,三省六部与九寺五监、御史台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朝政系统决策——审议——执行——监察,是唐王朝的核心机构。

以上均属于行政机构,属文官系统,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唐代的武官系统。

唐代的最高军事决策归于皇帝,宰相和兵部都有参议权,但并不是隶属关系,比如兵部负责军队的调拨、补给和屯驻,吏部负责武官的铨选等等。

唐朝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在中央有十二卫,是府兵的统帅机关,分别为左卫,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另还有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和十二卫合称十六卫。其中前十卫负责拱卫京师,并遥领全国各道的六百多个折冲府。左右金吾卫负责京城的治安和巡逻;左右监门卫负责宫门的出入;左右千牛卫负责宫殿侍卫和皇帝仪仗。十二卫作为中央禁军,直接听命于皇帝。

各卫的长官分为正三品的大将军和从三品的将军,卫下辖府,如左右卫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等,各府的长官依次为中郎将,左右郎将,校尉和旅帅。

各地的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其下又有校尉,旅帅,队正和队副。

唐诡中卢凌风第一个官职就是金吾卫中郎将,在金吾卫序列中排第三,次于大将军和将军,为正四品下,等同于神探中李元芳的千牛卫中郎将,只不过他是虚领此职。而甘棠驿案中的于都尉是折冲都尉,是折冲府的一把手,为正四品上(上府)到正五品下(下府)不等,与金吾卫中郎将差不多。

三、地方机构

1、高层行政区

唐代高层行政区包括道和府。

道前面已经讲过了,其长官为采访使、按察使等,属于中央特派员,可“便宜行事”,如狄仁杰的河北道黜陟使有权罢黜贪腐刺史、处决谋反将领。

府则是一种地位比较特殊的州,其建置一般与皇帝驻地、发祥地有关,比如首都、陪都、行宫所在地等,其长官称府尹,副手称少尹,实际级别和官员配置上要略高于“州”。

另外还有一种府,称都护府,常位于边疆。如安西、北庭都护府,其长官为大都护,从二品,军政合一,相当于现在自治区书记兼军区首长。

还有一种临时官职,称行军大总管,为战时或紧急情况下所设,如神探中狄仁杰曾以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身份兼领四府,算是节度使的前身。

2、州县层级

唐代的州等同于汉代的郡,其最高长官为刺史,汉代则称太守,所以我们常说州刺史、郡太守,掌民政、司法和军事,上州刺史从三品,中州正四品上,下州正四品下。

刺史之下佐官依次有别驾1人,长史1人,司马1人,称“上佐”。唐朝一州司马的官位品级根据州的等级而定,一般为上州从五品下、中州正六品下、下州从六品下。其品高俸厚,但不亲实务,没有具体职司,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

倒是卢凌风代领的司法参军,不但负责具体事务,而且权利颇大,掌司法诉讼、案件审理以及刑狱管理,上州(含辅/雄/望/紧州)从七品下,中州正八品下,下州从八品下。

上佐之下是录事参军,总领诸曹文书,监察六曹官员——司功参军、司户参军、司仓参军、司兵参军、司法参军,司士参军,审核案件与赋税账目,相当于州府“秘书长+监察官”,下州从七品上。

县级的行政首脑是县令,副手是县丞,其下依次是主薄、县尉,苏无名所担任的长安县尉主要负责治安、缉捕盗贼,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

不过要说明的是,长安城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而是隶属于京兆府,其最高长官为京兆府尹。而长安县和万年县是长安城内的两个主要县衙,受京兆府的监督和协调,但有较大的自主权。

长安县尉只相当于小半个北京市公安局长。

另外,唐诡中还出现了一个西市令,并不太把苏无名放在眼里。为啥?因为人家虽然是从九品下低于长安县尉的从八品下,但他掌管的是州府治所市场管理,属京兆府,与长安县并没有隶属关系。

啰里啰嗦写了一大堆,但总感觉还是没把唐代官职说透,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历史   官职   唐代   系统   宰相   长官   司马   长安   县尉   门下   中州   京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