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国祝
2025年10月19日,著名的“花板大王”赵国祝不幸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
赵国祝是快板书大师李润杰的再传弟子,享有“中国花板第一人”“花板大王”的美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是赵国祝的师娘。
赵国祝挖掘、表演的各种花板,如小搓板、惊闺、蛤蟆板、手撑板、平安板、龟壳板、渔鼓板、牛骨板等别开生面,颇受欢迎。
赵国祝的代表作《鱼龙百戏》《花板飞舞庆八一》等节目,在观众中颇有影响。
赵国祝45岁就得脑血栓,一度失去语言功能。他妻子的一番话,让人深思……

赵国祝1956年出生于北京天桥,小学时他跟母亲学会了打牛骨板。哥哥给赵国祝做了一副竹板,这成了他每天形影不离的伙伴。
赵国祝颇有艺术天赋,9岁那年他在天桥练习快板,被快板书大师李润杰发掘。
李润杰是李派快板书的创始人,曾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他创作并表演的快板书《金门宴》《梁树凯》《红太阳照进苦聪家》《夜袭金门岛》《抗洪凯歌》等,堪称经典。
李润杰觉得赵国祝是可塑之才,主动送他一副快板,鼓励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王印权与妻子刘兰芳
后来,赵国祝拜李润杰的弟子王印权(刘兰芳的丈夫)为师,成为李派的再传弟子。
赵国祝上小学、初中期间,每天打着快板上下学,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1972年,赵国祝初中毕业后去农村插队。繁重的劳作之余,赵国祝也没有丢掉快板,晚上经常给乡亲们表演快板书。
1975年,赵国祝返城,被分配在北京市王府井的新华书店工作。

赵国祝的工作单位
崇文区文化馆曲艺队与新华书店协商后,将赵国祝抽调过去,成为一名业余演员。
那时王凤山、高凤山、梁厚民等名家经常来文化馆指导工作,赵国祝悉心向他们请教,技艺有了大幅提升。
赵国祝自己在家里做快板,他做快板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先是打磨,接着锯断,再钻孔。
赵国祝制作的快板声音清脆,具有极强的穿透力。1978年,北京的海政文工团主动要将赵国祝调过去,但新华书店领导不同意,赵国祝服从组织的安排,遗憾地放弃了成为一名专业演员的机会。

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董松(右)与“花板大王”赵国祝合影留念
赵国祝平时在新华书店上班,业余时间演出。上世纪80年代,他破格成为北京曲艺协会的会员。
2001年6月,赵国祝给新华书店拉书,半路上他的手脚不听使唤了,他咬牙将车开到新华书店。
一到书店,赵国祝头晕得厉害,嘴角淌着涎水,不一会就晕倒在地。同事紧急将赵国祝送医,结果他被诊断为突发脑血栓。
院方全力施救,赵国祝幸运地保住了生命,但失去了语言功能。

赵国祝
出院后,妻子在家里陪赵国祝练习说话,他像小学生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发音。
为了让口齿清楚,赵国祝嘴里咬着筷子练习说话。他咬了一年多的筷子,结果一口牙齿全部松动脱落了,嘴里镶的全是假牙。
2003年,北京电视台的《欢乐总动员》公开招募演员演出,赵国祝在时隔两年后再度登台演出,获得了最佳表演奖。
走下舞台,赵国祝抱着妻子落泪了。

随后,赵国祝又参加央视的《非常6+1》,他的花板表演获得了周冠军。
赵国祝是新华书店的员工,业余时间拿着快板出去演出。他参加央视的《小崔说事》《同乐五洲》等节目录制,受到广泛好评。
央视录制纪录片《百年板声》,赵国祝应邀担任特邀演员。
北京市的18个区县,都留下了赵国祝优美的竹板声。赵国祝演出只拿很低的报酬,甚至义务演出,他的人品艺德被圈内人称颂。

赵国祝(1956年-2025年10月19日)
2025年10月19日,赵国祝因心脑血管疾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
送别丈夫,赵国祝的妻子十分悲痛,她含泪对亲友说:如果老赵注意饮食和作息,也许不会走得这么早。
原来,赵国祝因忙于上班、表演,忽视了健康。他平时不爱喝水,经常熬夜,喜欢吃偏咸的食物,以致他45岁就突发脑血栓。
医生曾提醒他,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赵国祝一忙起来就将医生的话忘在脑后。

赵国祝
赵国祝在家时,经常嫌妻子做的菜偏淡,他会偷偷在自己的菜里加点盐。妻子发现后,与赵国祝闹过别扭,但难改他的饮食习惯。
赵国祝才69岁,而北京市男性平均寿命为80.43岁,他低于平均寿命11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赵国祝走得有些早。
正如赵国祝的妻子所说,如果他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作息,也许不会69岁就离我们而去。
-END-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