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没有赢过一次“地域黑”的网络暴力,但却没有输过一次民族大义。
看起来是只会种地,实际上早就开始和资本对抗。
这边消费主义高举溢价大旗,资本市场玩转杠杆游戏时。
河南企业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撕开商业市场的新裂缝。
蜜雪冰城用3元甜筒、4元柠檬水叩开全球市场大门。
胖东来以近乎成本价的羽绒服打破定价规则,白象坚守十年不涨价的初心拒绝外资入股。
这些扎根中原大地的企业,不仅颠覆了大众对商业的固有认知。
更在无形中重构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价值体系,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开年“魔幻时刻”。
河南本土企业蜜雪冰城上演了全球奶茶史上最具冲击力的扩张奇迹。
当其他奶茶咖啡品牌扎堆在市中心争夺流量时,蜜雪冰城已带着极致性价比的产品走向世界。
截至2024年底,其全球门店数量突破4.6万家。
远超麦当劳与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行业门店规模第一的品牌。
这份成绩并非一蹴而就,2023年,蜜雪冰城登陆澳洲时。
就在当地市中心创下3天售出2000杯的纪录,让这款被称作“中国牛马快乐水”的饮品。
在澳洲歌剧院旁卖出了独特的市场热度。
实际上在国内,与蜜雪冰城同样展现出强劲“整活能力”的河南企业不在少数。
当加拿大鹅将羽绒服标价五位数时,胖东来把进货价498.7元的羽绒服以499元上架销售。
用近乎零利润的定价打破行业溢价惯例。
当各大方便面品牌争相冲击高端市场时,白象坚持十年价格稳定。
同时霸气拒绝日资入股,坚守本土品牌初心。
在企业普遍追求“降本增效”的当下,胖东来却在三线城市开出一线城市水平的平均工资。
用实际行动打破资本世界里“利润至上”的单一逻辑。
有人将这些企业的成功简单归为“薄利多销”,但数据背后藏着更深刻的商业逻辑。
蜜雪冰城上市当天市值突破千亿元,超过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品牌市值总和的两倍。
要知道这些品牌的产品单价多在二三十元。
白象在方便面市场的占有率接近12%,仅比行业第二名低0.3个百分点。
2024年中国零售行业遭遇整体低迷时,胖东来营收却突破15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40%。
这些数据印证了河南企业不仅敢于突破常规,更具备扎实的市场竞争力。
为何是河南?这片常被贴上“传统”标签的土地。
既没有浙江的互联网基因,也缺乏广东的开放先发优势,却培育出一批颠覆行业的企业。
答案或许藏在河南的历史与现实处境中,作为中原腹地,河南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牧野之战、官渡之战、豫南豫北会战等重大战役皆发生于此。
黄河中下游的地理位置,也让这里在历史上遭遇过1500多次决堤,自然环境的挑战从未停止。
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河南又承担着“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供应”的重要使命。
无法像周边省份那样全力发展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
正是这样的“困境”,让河南企业悟透了最朴素的商业本质。
不是收割消费者,而是与消费者共生。
蜜雪冰城的全球扩张,靠的不是压缩员工薪资或降低产品质量,反倒是从源头把控成本。
企业自建糖浆生产体系,在四川安岳等地建立柠檬种植基地,实现核心原料近90%自产自供。
早期甚至用三轮车流动售卖,哪里有需求就去往哪里。
胖东来则在细节处下功夫,超市购物车分为7种型号。
连方便老人放置拐杖的挂钩都申请了专利。
这些做法看似“笨拙”,却精准戳中了消费者对“实在”的需求。
打破了国际大牌用品牌溢价构建的“消费幻觉”。
所谓“消费升级”并非一味涨价,“私域流量”也不该成为变相“杀熟”的手段。
河南企业的崛起,正悄然重构中国消费金字塔的底层逻辑。
建筑工人下班后能轻松买到4元一杯的芝士奶盖。
县城大妈能在本地超市挑到比沃尔玛更新鲜的蔬菜。
这些看似细碎的日常改变,本质上却是“普惠商业”最生动的实践样本。
在全球经济深陷滞胀的当下,河南企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破局之路。
以极致性价比对冲通货膨胀压力,靠深耕供应链抵御金融泡沫冲击。
用民生本位的经营思维破解增长困境,为中国经济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蜜雪冰城的成长轨迹,堪称河南企业发展的缩影。
1997年,张红超拿着奶奶资助的三千元,在郑州街头支起“寒流刨冰”摊。
那时候谁都不会想到这个破摊位会成为日后的茶饮霸王。
创业初期的艰难远超想象,光是因为门店被迫拆迁就经历了足足四次。
还被房东扣下过价值800元的制冰机,用来抵偿所谓的债务。
除此之外,也经历过隔壁便利店“买泡面送冷饮”的促销活动无奈关店。
最窘迫时连电费都无力支付,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让他等到了转机。
张红超敏锐捕捉平价蛋筒冰淇淋有着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2007年,弟弟张红甫放弃大学学业加入创业,兄弟二人形成精准分工。
张红超专注供应链建设与产品研发,常蹲在工厂调试冰淇淋配方。
被员工亲切称为“首席产品官”,张红甫则主攻品牌管理与扩张。
主导开设第一家加盟店,为企业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
2014年,蜜雪冰城推出4元新鲜柠檬水,凭借亲民定价与稳定口感成为“王牌产品”,热度延续至今。
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截至2024年,蜜雪冰城已在四川、广西等地建立生产基地。
依托规模优势,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
当年企业的营收就高达248.3亿元,净利润44.5亿元,毛利率高达32.5%。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里面有97.6%的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和设备。
这种“卖铲人”模式,让企业在经济波动中始终保持稳定盈利。
今年3月,蜜雪冰城在港易所上市,开盘股价大涨29.38%。
总市值达987.9亿港元,之后一路飙升至超2012亿港元。
上市钟声敲响时,张家兄弟身家从约850亿港元增至1179.4亿元。
在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上超越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妇,成为河南新首富。
从街头刨冰摊到全球饮品巨头,蜜雪冰城始终紧扣“极致性价比”。
这种强大的下沉能力,使其在喜茶、奈雪等头部品牌面临亏损时实现逆势增长。
也印证了消费者愈发理性的趋势,不再为品牌溢价盲目买单,而是更看重产品本身的性价比。
值得一提的是,蜜雪冰城的品牌营销同样精准有力。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主题曲在B站播放量破千万。
雪王IP通过社交媒体高频互动拉近与消费者距离。
时而与其他品牌玩偶趣味互动,时而在夏日营销中推出“黑化”形象,成为自带流量的“网络顶流”。
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品牌摆脱冰冷的商业符号属性,成为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伙伴”。
如今,蜜雪冰城的影响力已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开设超4800家门店。
印尼单国门店数超2600家,越南门店数甚至超越肯德基。
在印尼雅加达,有加盟商在经营三家门店后计划继续扩张。
在河南温县的生产基地,新鲜采摘的柠檬经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后。
12小时就能送达海外门店,这种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正让“高质平价”成为跨越国界的消费共识。
与蜜雪冰城同样展现“人性逻辑”的,还有胖东来。
创始人于东来曾公开表示,胖东来不遵守传统商业逻辑,是从人性与品德出发经营企业。
这种理念体现在对员工与消费者的态度上,胖东来给三线城市员工开出一线城市水平的工资。
不是为了“换取更高利润”,就是单纯希望员工获得体面生活。
超市商品定价贴近成本,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到实惠。
当地居民对胖东来的信赖,正是源于这种“不功利”的经营哲学。
在很多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时,胖东来却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用对人性的洞察成就商业成功。
这种逻辑打破了“商业必然冰冷”的刻板印象,证明普惠商业不是童话,而是能落地的可持续战略。
从蜜雪冰城到胖东来、白象,河南企业用最“实在”的方式。
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商业道路。
它们没有追逐高端赛道的浮华,反而是扎根泥土,倾听普通人的需求。
用极致性价比、扎实供应链和人性化经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正如张红超办公室里挂着的标语:“让全球每个人享受高质平价的美味”。
这份初心或许就是河南企业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核心密码。
在未来,随着下沉市场的潜力进一步释放,这些从河南走出的品牌,或许还将创造更多商业奇迹。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