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带40位妻妾定居无人岛:结果被人夺走妻妾,占领岛屿151年

17世纪伊始,为了能够建立在南亚的殖民统治,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了,从此这家名为商业机构,实则为殖民侵略的组织开始了其在印度地区的统治,而后大半个印度洋也被其吞进了肚子里。

1609年,东印度公司的一艘巡航船在马来半岛西南部发现了一片珊瑚礁群岛,岛屿上也是树木丛生、郁郁苍苍,高大的椰子林让人一眼望去只觉得生机盎然。

船上的海员威廉记录了这片群岛,并给其取名为科科斯群岛,从此这里也被英国记录在了其属地范围之内。

但谁也没想到,这么一处看似普通的岛屿,竟然在未来引起了两个家族之间一场“美女与野兽”的战争。

“人贩子退休”:占岛为王,好不快哉

1825年的印度洋上,一艘满载着40位马来亚美女、奴隶和金银珠宝的船只缓缓靠近科科斯群岛。

船主亚历山大·黑尔叼着雪茄,志得意满:“这片荒岛,就是老子的新王国!”

黑尔是怎么发家的呢?

靠卖人发家的。

说白了就是踩着“三角贸易”的尾声,从非洲抓了黑人继续往北美洲卖。

此时的北美洲依旧是奴隶制大行其道,黑奴是紧俏商品,“全自动棉花采摘机、十亩地仅消耗俩西瓜”,这在北美庄园奴隶主看来,性价比简直拉满了。

黑尔就靠着这种暴利的买卖,迅速积累了财富,这位靠奴隶贸易发家的英国土豪,暴富后在非洲和东南亚“占岛为王”屡试不爽,这次他看中了科科斯群岛——这处由27座珊瑚岛组成、总面积仅14.2平方公里的“迷你天堂”。

黑尔甚至规划好了人生蓝图:白天晒日光浴,晚上开“选妃派对”,小酒喝着、小妾搂着,从此过上“椰子林里盖别墅、天王老子不及吾”的退休生活。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场“荒岛度假”竟成了一场极其惨烈的翻车现场。

在登岛之后,黑尔检查了整座岛屿了情况,竟然在岛屿的一处小山上发现了一支英国旗帜,这旗子看上去还挺新。

这座岛上有人?

再经过了一番仔细检查后,黑尔发现岛上却也还真没人。

那这旗子是哪来的?

这问题还真是想不明白了。

那干脆就不想了呗。

人贩子出身的黑尔,怎么会在乎这种小事。

这岛我是住定了,耶稣也拦不住,我说的。

就这样,黑尔一声令下,奴隶们负责砍树盖房,妻妾们忙着争风吃醋,而他则自封“黑尔一世”,在椰壳王座上指点江山。

“本王的后宫,必须有波斯地毯和中国瓷器!”黑尔一声令下,奴隶们连夜用椰子纤维编织出“波斯地毯”,用贝壳镶嵌出“青花瓷”。

至于妻妾们的绫罗绸缎?抱歉,岛上只有棕榈叶,将就着编个比基尼吧。

这处“世外桃源”,完全满足了黑尔“圈地自萌”的需求,能够在这里当个为所欲为的“岛主”,那真是美到家了。

这么在岛上过了两年快活日子后,一伙不速之客的到来,终结了黑尔的快乐生活。

1927年,一艘大船突然停靠在了岸边,船上下来了一伙膀大腰圆的大汉,为首的是一个精瘦的白人男子。

“是谁在我的岛上盖房子?”为首的男子一声大喝,人们迅速前来围观。

经过一番交涉,黑尔得知眼前的男子名叫约翰·克鲁尼·罗斯,也是行商出身的暴发户,他早就登陆了这座群岛了,按照时间来算还比自己早了好几个月,之前自己发现的那面旗帜就是他留下的。

黑尔却眼睛一翻:插个旗子就是你的了?你是真没见过黑社会啊!

阳谋策反:你跟你的奴隶们讲道理吧

罗斯这位船长兼商业大亨的脑回路很清奇——他在岛上插了面英国国旗,宣布“此岛归爷所有”,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计划两年后再拖家带口来定居。

于是等1827年罗斯带着8名肌肉水手重返荒岛时,眼前的景象让他血压飙升:黑尔不仅霸占了岛屿,还在他的“国旗领地”上建起了“后宫别院”,40位佳丽穿着纱笼在椰林间嬉戏,活脱脱现实版《一千零一夜》。

这下可就让罗斯炸毛了,立刻和黑尔开始了对峙,最终二人也是话不投机,8名水手VS黑尔的“娘子军+奴隶”上演全武行。

虽然黑尔人数占优,但战斗力约等于零——毕竟你不能指望穿着纱笼的妃子们用椰子砸晕壮汉,这群奴隶更是一个个全都摆烂了——谁当主人对我们来说有区别吗?一个月就吃那么几十块黑面包我玩什么命啊。

罗斯察觉出了黑尔集团的内部矛盾,立刻全岛大喇叭喊出了一个消息:“我如果占领了这座岛屿,那就废除奴隶制,大家爱去哪去哪,人人都是平等公民!”

于是离谱的一幕出现了,听说罗斯承诺废除奴隶制的奴隶们直接集体倒戈,开始追捕黑尔,可怜的黑尔就这么在岛上玩起了大逃杀游戏,最后也是被奴隶们打翻在地,捆成粽子扔进了海里。

短短几日,罗斯便夺岛成功,顺手接管了黑尔的“后宫资源库”,在这场“抢地主”游戏中胜出。

罗斯家族接手后,立刻展现商业鬼才本色。他们发现岛上椰树密度堪比程序员头顶——每平方公里能种5000棵!

于是经过罗斯的不断探索,科科斯群岛诞生了震惊全球的“椰子霸权”。

椰子帝国崛起:从“后宫岛”到富豪的操作

在罗斯占据了科科斯群岛后,他很快就推出了一系列“改革”:

引进马来劳工:给40位妻妾分配“编制”,会种地的当农民,会做饭的当厨娘,长得美的当导游,把“前朝妃子”发展成HR,招募大批马来人种椰子,原来的奴隶们也都“竞争上岗”,成功打造19世纪版“血汗工厂”。

建立“椰子帝国”:把岛上的椰子加工成椰干出口,年入百万英镑,直接让科科斯群岛变成“印度洋迪拜”。

首创“科科斯卢比”:用象牙、塑料甚至椰子壳、废金属铸币,在上面刻上花纹,规定1个椰子=1卢比、1个奴隶=100卢比,工人工资只发自家货币,逼得全岛人只能去家族商店消费。

自封“岛王”:甚至在护照职业栏填写“科科斯群岛国王”,气得英国外交部直跳脚:这明明是大英帝国的属地,我们早在1609年就发现这里了!

但罗斯却不管英国老头们的咆哮,依旧对外宣称科科斯群岛是自己的“自留地”。

笑死,有本事你来打我噻,咱在英国政府里不是没有人,不服那就碰一碰。

于是在经过了罗斯的一番运作后,魔幻的一幕出现了,英国政府竟在1886年颁发“永久产权证”,让罗斯家族合法统治群岛,封他为“科科斯领主”,但作为代价交换,不许罗斯自称国王,这点脸必须给大英帝国留着。

当时《泰晤士报》吐槽:“大英帝国史上最离谱房产交易——用27座岛换椰子干!”

在罗斯去世后,他的儿子罗斯二世接手了“科科斯领主”的传承,这位“领主二代”就颇有些政治家的作风了。

他在岛上建学校、医院,甚至搞出“科科斯马来语”——英语+马来语的混合方言,比如“Hello”叫“哈啰啦”。

惊喜好事:世界大战中的“躺赢之王”

你以为小岛故事到此结束?

科科斯群岛的戏份在20世纪更加精彩。

在一战期间,此时岛上的统治者已经到了罗斯二世的儿子罗斯三世,这位更是纯纯“躺赢”。

1914年,德国的王牌战舰“埃姆登”号偷袭科科斯群岛,结果被澳大利亚巡洋舰“雪梨”号当场击沉。

毕竟这科科斯群岛这么多年也没闲着,在罗斯二世的努力下,岛上的椰子加工出口已经是进入了“产业化、机器化”的时代,谁看着这处农业转型升级成功典范都眼馋,协约国阵营更是发布了保护科科斯群岛不被战火波及的声明。

于是外界炮火打得震天响,岛民们依旧吃着椰子唱着歌,打起来了就去围观海战,事后还捡了69名德国战俘当苦力。

工人们脸上都乐开了花,以前都是我们当廉价劳动力,这次可算能剥削一下别人了。

二战期间,日本因为资源短缺,于是在偷袭珍珠港后开始迅速攻略东南亚,科科斯群岛也一度被其列为了战略目标之一。

盟军为防日军登陆,硬是在岛上修了一个机场,上面停着四架战斗机,把这里设置成了一个盟军的补给点,并且还给了罗斯三世一笔不菲的“占地补偿“。

战后这处机场美军也是有些可惜,因为也不能再给拆了啊,拆了也带不走啊。

美国政府在经过一番会议后,也是大方了一把,直接把机场送给了罗斯家族。

罗斯家族笑纳现成基建,把机场打扫了一番后直接租给了澳航赚租金。

一鱼两吃,空手套白狼,要么当初的黑尔斗不过老罗斯呢。

冷战期间,罗斯家族更是堪称“神操作”。

此时岛上的领主已经到了罗斯四世,这位少爷那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少爷,他不满足于躺在祖辈的基业上混吃等死,而是要自己闯荡出一番事业。

于是1978年,罗斯四世在酒桌上签下了合同,以625万美元把群岛卖给澳大利亚,拿到创业资金后这哥们投入了航运业,二话不说开出了十几艘大船满世界跑。

然后就是3年不到赔光了家底,最后沦落到海边挖蛤蜊谋生。

真不怕后代是个废物,就怕后代要证明自己去创业。

罗斯四世哪怕也学祖宗的对头黑尔,搞四十个美女开后宫,那能花多少钱,只怕把自己身体搞透支了也不可能破产啊。

今日科科斯:从“土豪游乐场”到环保修罗场

如今的科科斯群岛早已改头换面,发展经济中也积极应对着环境危机:

旅游新贵: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27个岛屿中25个禁止人类踏足,成了红脚鲣鸟和绿海龟的天堂,海底能见度达到40米,鲨鱼、鳐鱼随便看,网红们扎堆拍“水下自拍”,被《国家地理》评为“全球十大潜水地”。

文化混搭:岛上600居民说英语和科科斯马来语,用澳元,看澳洲电视,其中80%居民是马来后裔,周五清真寺做礼拜,周末酒吧喝啤酒,婚宴既能跳马来舞又能唱《Waltzing Matilda》。

塑料危机:每年10万游客留下300吨垃圾,科学家在岛龟胃里发现乐高零件和拖鞋。

最讽刺的是,美国近年想在此建无人机基地监控中国航线,理由是“中国潜艇常在这里经过”,但科科斯群岛离马六甲海峡2000公里,离巽他海峡1000公里,美军这波操作被网友吐槽:“这就像在南极建烧烤摊,说要监控北极的企鹅。”

同时澳大利亚环保局也愤愤不平地怼回:“先把你们游客扔的可乐瓶捡干净!”

科科斯群岛的151年魔幻史,本质是殖民、资本与地缘博弈的缩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略带幽默色彩的回忆:

插旗≠主权:罗斯的国旗早化成灰,黑尔的“后宫”已成旅游景点;

椰子干>炮弹:罗斯家族用经济控制比武力统治更持久,证明“要致富,先种树”是真理;

英国人的脑回路清奇:把荒岛赏给私人当“封地”,还允许发行货币,这波操作比《加勒比海盗》还离谱,也暗示着殖民统治瓦解的苗头;

小岛大棋局:从无人问津到战略要冲,印证了马汉的“海权论”。

正如达尔文1836年登岛考察珊瑚礁时写的日记:“这里的生态链和人类斗争一样脆弱又顽强。”

如果你是黑尔,会带什么登岛确保不被罗斯打败?

参考文献:

科科斯群岛——头条百科

世界自然遗产——科科斯岛国家公园——宣讲家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历史   妻妾   富豪   岛屿   罗斯   科科   群岛   椰子   岛上   奴隶   英国   大英帝国   后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