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深圳宝安机场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当孟晚舟走下飞机,向人们挥手的时候,无数人红了眼眶。
这个在异国他乡被无端扣押三年的中国女性,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场跨国扣押的背后,藏着一个合作了近20年的“老朋友”的致命一击。
如今四年过去,这个背信弃义的真凶,终于迎来了应得的报应。
孟晚舟
2013年香港一家西餐厅里气氛看似轻松。孟晚舟应汇丰银行代表的邀请,在这里解释华为与伊朗业务的合规情况。
作为合作了近20年的伙伴,华为一直把汇丰当成值得信赖的金融助力,孟晚舟也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一份PPT,详细说明了华为在伊朗的客户情况、产品合规要求和相关制度。
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正常的业务沟通,会成为五年后孟晚舟被扣押的“罪证”。
在双方洽谈过后,汇丰银行转头就把这份基于信任提供的PPT“加工”成了所谓的“欺诈证据”,转头交给了美国。
他们声称孟晚舟隐瞒了华为与香港星通公司的关联,导致汇丰“不知情”地继续提供金融服务,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规定。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借口。华为作为汇丰的大客户,双方合作了二十多年,汇丰怎么可能对华为的业务关联毫不知情?
更可疑的是,这场涉及重要业务的沟通既没选在正规会议室,也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
后来人们才明白,汇丰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这场会面不过是他们为日后构陷埋下的伏笔。
汇丰银行的背叛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时间回到2012年,汇丰因为帮毒枭洗钱被美国司法部盯上,面临巨额罚款和刑事指控。
为了逃脱制裁,汇丰乖乖交了19亿美元罚款,还和美国达成了《延期起诉协议》,成了美国随时可以拿捏的“棋子”。
到了2016年,眼看协议即将到期,美国又放出风声要对汇丰提起刑事诉讼。恰在此时,华为在5G领域的崛起让美国坐立难安。
作为全球科技霸权的掌控者,美国把华为视为眼中钉,急需找到打压的突破口。汇丰一看,立刻嗅到了“自保”的机会。
一边是自己可能面临的牢狱之灾,一边是美国急需打击的华为,汇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出卖伙伴。
他们知道,把华为推出去当“投名状”,既能让美国满意,又能转移自身的危机。
电子脚镣
于是,2013年那份PPT成了他们递出去的“投名状”,孟晚舟则成了这场交易的牺牲品。
2018年底,在美国的施压下,加拿大警方在温哥华机场逮捕了转机的孟晚舟,一场持续1028天的非法扣押就此开始。
孟晚舟事件曝光后,汇丰银行的真面目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在中国市场,这家曾经靠着“汇通天下”招牌风光无限的银行,一夜之间成了“背信弃义”的代名词。
人们发现,这家从1865年就扎根中国的银行,早年靠着给清朝放高利贷、控制盐税关税发家,骨子里就带着投机取巧的基因。
信任一旦崩塌,后果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看清了汇丰的真面目,纷纷终止合作。毕竟谁也不想把自己的金融业务交给一个随时可能出卖伙伴的银行。
2019年开始,汇丰在深圳、上海等地的分行接连关闭,曾经门庭若市的网点变得冷冷清清。
更致命的是,中国直接取消了汇丰的美元国债承销资格。这意味着汇丰失去了参与中国核心金融业务的机会,大量客户因此撤资。
数据显示,短短几年内,汇丰的利润暴跌了65%,为了缩减开支,只能疯狂裁员。
光是去年一年就裁掉了1万人,2025年初又传出计划在中国市场再裁900人的消息,前后累计裁员近4万人。
曾经在华风光无限的金融巨头,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问题银行”。
在中国市场碰壁的同时,汇丰的全球业务也迎来了“雪崩”。2020年,汇丰被曝出参与庞氏骗局,让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同年又被发现允许不明账户存在,导致客户巨额资金被骗,负面新闻接连不断。
2021年,欧盟又以操纵市场为由,对汇丰罚款3170万欧元,让本就拮据的汇丰雪上加霜。
为了自救,汇丰曾想把重心转回中国市场“回血”。毕竟中国经济发展稳定,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可他们忘了自己早已失去了立足的根本——信任。
中国本土企业对汇丰避之不及,曾经的合作伙伴一个个远离,汇丰在中国的业务量断崖式下跌。
国际市场上的日子更不好过。美国业务因为口碑崩塌被迫出售,欧洲市场则陷入巨亏。曾经靠着全球布局引以为傲的汇丰,如今成了“过街老鼠”。
有业内人士分析,汇丰的衰落不是偶然,而是长期违背商业道德的必然结果。他们总想着靠投机取巧、出卖伙伴换取利益,却忘了金融行业的根基是信任。
当信任彻底消失,再大的盘子也会散架。
汇丰的溃败不仅体现在业务上,更反映在内部管理的混乱上。
因为孟晚舟事件的负面影响持续发酵,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业务的最高领导人黄碧娟被迫辞职。
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高管,成了汇丰背信弃义行为的“替罪羊”。
高管的离职并没有挽回颓势,反而让汇丰的管理更加动荡。员工人心惶惶,不少人担心下一个被裁的是自己,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更严重的是,汇丰的品牌价值一跌再跌,从曾经的“国际金融标杆”变成了“背信弃义的典型”。
有品牌评估机构甚至表示,汇丰的品牌价值已经跌成了“负数”,提起这个名字,人们想到的不再是专业和可靠,而是“背叛”和“阴谋”。
曾经有人统计,汇丰在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一度高达90%,可如今提到汇丰,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远离”。
这种品牌信誉的崩塌,比任何罚款都更致命,因为它意味着汇丰很难再获得新客户的信任,更别说重新崛起了。
汇丰的下场给所有外资企业敲响了警钟:在中国市场赚钱,首先要学会尊重中国,守住商业道德的底线。
汇丰早年靠着中国市场发家,却在关键时刻为了自保出卖中国企业,这种“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行为,注定会被市场抛弃。
孟晚舟事件也让中国企业看清了国际合作的风险。在全球化浪潮中,合作不仅要看利益,更要擦亮眼睛看清伙伴的真面目。
像汇丰这样为了短期利益出卖长期伙伴的企业,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如今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和讲诚信、守规矩的本土银行合作,外资银行如果还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只会被时代远远甩在身后。
值得欣慰的是,孟晚舟最终平安回国,背后是祖国强大的支撑。而汇丰的衰落,则印证了“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商业合作的基石是诚信,国家发展的底气是实力。任何试图靠打压中国企业、违背商业道德获利的行为,最终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今的汇丰,早已没了当年的风光。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全球业务持续萎缩,成了金融行业的“反面教材”。
这个曾经背刺中国、出卖伙伴的真凶,正在用自己的衰落,书写着最深刻的教训:无论企业多大、历史多悠久,失去了诚信和尊重,终将被时代抛弃。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