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公公霍震霆参加火炬传递活动,霍家与体育早有渊源

79岁的霍震霆把火炬举过头顶的那一刻,香港中环海滨的风把他的白发吹得根根立起,像一面迟到了四十年的国旗。没人注意他其实偷偷换了鞋——左脚是2025年最新款的碳板跑鞋,右脚是父亲1974年穿去德黑兰亚运会的“东方红”胶鞋,鞋底还留着当年被伊朗太阳烤出来的焦痕。这一脚旧一脚新,把三代人的体育年轮踩成了同步节拍。

镜头扫过观众席,76岁的霍震寰在弟弟跑过的五秒内完成了三次眨眼、一次抿嘴、半秒抬手,被港媒做成“表情包”——那是他们兄弟间才懂的暗号:1978年曼谷亚运会,霍英东被台当局围堵在运动员村外,22岁的霍震霆就是靠这个手势让父亲从侧门溜走,连夜飞去北京递上“中国应该回到亚奥大家庭”的亲笔信。今天,他把同一套手势原样还给孙子——12岁的霍中曦正攥着备用火炬,在终点线后等着和爷爷击掌。

网上刷屏的“冻龄”背后是实打实的残酷日程。火炬传递前一周,霍震霆每天凌晨4:45起床,先陪97岁的老母亲喝早茶,再回书房审完亚奥理事会23页英文章程修订稿,5:30准时出现在健身房。他的私教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落选的李丽珊表弟,训练表写着:“79岁=49岁心肺+29岁意志”。最狠的是冷水浴——11月的香港恒温18℃,老爷子直接站在户外花洒下冲3分钟,边冲边背《孙子兵法》“激水之疾,至于漂石”。他说这是跟父亲学的:1950年朝鲜战争物资被封锁,霍英东把自家船队改成“冷水舱”,船员每20分钟浇一桶海水,靠体温换货轮安全通过公海。

真正让网友破防的是那双“东方红”。鞋跟内侧绣着一行几乎磨平的拼音“Ying Tung 74”,是霍英东亲手写的。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中国代表团连队服都是借的,霍英东把随身带的唯一一双运动鞋送给了刚刚进球的中国男足前锋,自己穿着袜子回酒店。后来中国重返亚奥理事会,他特意让工厂做了100双“东方红”,逢人就送,却舍不得给自己留一双。这次霍震霆找遍仓库才在文昌老宅的米缸里翻出最后一双——父亲当年把它藏在50斤海南山兰稻下面,怕保姆当废品扔掉。

火炬传到深圳湾口岸,霍启刚接过第二棒。他故意放慢速度,把火炬从右手换到左手,朝看台亮出腕上的电子表——表盘显示“GAME 3/3”,那是亚洲电竞总决赛的实时比分。去年他刚以亚电联主席身份把《王者荣耀》送进亚运,如今又盯上2026年名古屋亚运的“虚拟赛艇”。有人骂他“不务正业”,他把官方回复写成段子:“爷爷用20万美元把中国抬进国际足联,我只不过用0.2秒把电竞抬进亚运,时代不同,门票一样贵。”

最安静的是霍启山。火炬结束第二天,他出现在大埔一块杂草丛飞的空地,身边跟着香港女足U15梯队。三个月前,这里还是香港足球总会废弃的仓库,现在被他改造成全亚洲第一块“女足专用夜场”——草皮底下埋着1200块压力感应板,小姑娘每跑一步,数据就同步到巴萨拉玛西亚青训学院。霍启山说得很淡:“父亲和大哥都把体育做成外交,我想把体育做成‘家务’——让香港女孩子放学后来踢球,像放学回家一样自然。”

夜里11点,霍震霆回到山顶老宅,第一件事是把“东方红”脱下来,用牙刷蘸牙膏刷鞋底。保姆想代劳,他摆手:“里面嵌着1974年德黑兰的泥土,刷掉了,故事就少了根。”刷完鞋,他打开保险柜取出一只牛皮纸袋——里面是中国奥委会1983年给他的感谢信,信纸已经脆成薯片。他用钢笔在背面补了一句:“2035年,全运会再回粤港澳,中曦跑第一棒,我坐轮椅去终点等他。”写完把纸袋重新锁好,钥匙随手扔进书桌抽屉,那里已经躺着三把一模一样的铜钥匙——分别对应1964、1983、2001的保险柜,只是前面的柜子都不在了,只剩故事。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三天后,霍启刚在社交媒体发了一张全家福:背景是正在建设的广州南沙“霍英东体育博物馆”工地,设计图正面是五环,俯瞰是一面展开的五星红旗。配图文字只有一句:“爷爷说博物馆2026年落成,门口要留一块空草坪,给204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当起点。”

有人问他:“2048年你都62岁了,跑得动吗?”
霍启刚回了一个表情包——正是爷爷霍震霆举火炬的定格,配文:“跑不动,就换我儿子的儿子。”

体育世家没有句号,只有接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娱乐   渊源   公公   体育   德黑兰   中国   香港   父亲   亚运   爷爷   亚运会   保险柜   纸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