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充电宝安全事件受到广泛消费者关注,同时,多家快递公司声明将不再接收、运输无3C认证的移动电源产品,一方面导致企业召回流程受阻,另一方面用户面对充电宝不敢使用,也不知如何处理,下面,充电头网将对充电宝如何通过盐水浸泡,无公害处理进行演示。
锂电池在盐水中可能发生电解反应,促使电池内部电量释放(即“放电”)。通过一定浓度和时间的盐水浸泡,可使电池进入低电压状态,达到缓慢放电的效果,从而降低后续拆解或处置时的安全风险。
需要谨慎注意!该操作具有风险,交于具备回收资质的机构才是最稳妥的方式;若需要个人处理,用户也尽量在有防护措施、具备应急能力的环境下谨慎执行。
1、我们需要准备大约5L容量的非金属容器(如塑料、玻璃材质器皿)、常温清水、食盐、回收袋等。
2、在容器内注入清水,需要充电宝浸泡时能完全没过其表面。
3、按照比例在容器内倒入一袋食盐(常规封装重量为250g),并进行搅拌,确保充分溶解。
4、在容器内放置充电宝,并确保水完全没过充电宝,同时浸泡时间不少于24小时,且需在户外或其他空旷位置放置,避免接触。
5、浸泡结束后,小心取出充电宝,且充电口朝下使内部水分迅速流出。
6、确保充电宝无滴水后,将其装入有害回收袋,并投放到有害物品回收箱或指定回收点。
通过以上操作步骤,相信小伙伴们也了解充电宝该如何无公害处理,但以上方式存在一定风险,需谨慎对待,同时也仅适用于低电量无破损情况的充电宝。此外,在经以上处理后,能降低充电宝在后续处置过程中发生短路、热失控或起火的风险,保障公共安全,同时能减少环境污染,为推动环保责任落实贡献一份力量。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