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上台,就把关税舞得呼呼响,欧盟那边,尤其是德国,出口大户,首当其冲。7月13日,德国财政部长直言不讳,说欧盟得准备好硬碰硬的反制措施,不然就得吃哑巴亏。
想想看,德国对美出口本来就靠汽车、机械这些硬货撑着,结果特朗普扬言要对欧盟商品加征30%的关税,8月1日这期限一到,德国经济直接凉半截。数据显示,8月德国对美出口跌到四年低点,同比下滑20%,这可不是小数目,够让企业主们夜不能寐的。

欧盟呢,早几个月就憋着劲了。4月16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针对180亿欧元美国产品的反制清单,从波音飞机到科技设备,全都瞄准了。德国作为欧盟老大,自然领头唱这出戏。7月13日,德国政府公开表态,如果谈不成公平协议,就得让欧盟拿出强硬姿态来。
话说回来,这不是头一回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就这么干过,现在卷土重来,德国人这次学聪明了,不再一味让步。经济预测报告里,黑纸白字写着,2025年德国增长率直奔零,罪魁祸首就是这些关税壁垒。企业订单缩水,工厂开工率下滑,失业率隐隐有抬头迹象,这日子过得,搁谁身上都得发火。

其实,美欧谈判从年初就拉锯不断。欧盟想把税率压到10%,美方一口咬定15%起步,大部分商品还得更高。7月28日,总算憋出个临时协议,美国关税降到15%,欧盟那边也松口气,暂缓反制。但这协议听着像缓兵之计,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清单随时能上,绝不手软。
这波关税战,本质上是美国想重塑全球供应链,欧盟却不想当冤大头。德国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现在被卡脖子,逼得他们不得不四处找后路。4月24日的报告里,德国政府直指特朗普贸易政策是零增长的推手,这话搁在国际论坛上,传得沸沸扬扬。

这事还牵扯到更广的层面。欧盟内部,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也跟着叫板,但德国声音最大,毕竟它是欧盟经济火车头。8月21日的美欧联合声明里,汽车关税定在15%,制药和化工也跟着调整,但德国人心里门儿清,这只是权宜之计,长远看,得防着美国随时翻脸。
9月25日,美国执行令一出,细则落地,欧盟产品进入美国的路子窄了,德国机械业首当其冲。美国这套保护主义,表面上喊着“美国优先”,骨子里却是想收割盟友的蛋糕。德国人这次不干了,公开喊出“奉陪到底”,这可不是空话,背后是实打实的经济账算不过来。

德国这次硬气起来,靠的可不是光杆司令,背后有中国这三件实打实的“法宝”在撑腰。先说第一件,中欧高层互访这事,7月24日到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直奔北京,开第二十五次中欧峰会。
虽说会晤没爆出大炸弹,但双边贸易框架敲定了不少细节。欧盟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对华直接投资达30.6亿欧元,创下2022年以来最好开局。这趟访问,德国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毕竟中欧贸易额稳稳的,够缓冲美国关税的冲击。

第二件,德国总理默茨的访华计划,本来定在年底,带上一堆企业大佬,奔着投资和合作去的。7月4日,默茨刚会见中国外长王毅,两人聊了聊经济框架,默茨还特意强调,德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第二,两边联手,抗衡贸易霸凌最靠谱。
虽说后来有点小插曲,10月德国推迟了部长级访问,但5月23日,中德通电话时,战略合作这弦儿绷得紧。默茨知道,德国汽车业对华出口潜力大,电动车电池、氢能这些领域,合作空间足足的。企业界反馈,今年中德订单量不降反升,这法宝用着,顺手得很。

第三件,也是最硬气的,中国应对贸易战的经验教训。中美贸易摩擦从2018年打到现在,七年了,中国不但没趴下,反而越战越勇。海关数据新鲜出炉,前10个月贸易顺差超9648亿美元,同比增23%,10月虽顺差900亿多点,但整体势头稳。
9月出口3290亿美元,进口2380亿,顺差904亿,这数字在德国人眼里,够研究一阵子的。关键是中国建起了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自给自足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欧盟报告里直言,中国出口转向新兴市场,供应链本土化做得扎实,德国学着点,自己的汽车业也能少挨几刀。

这些法宝凑一块儿,德国的底气就足了。中欧峰会虽没签大单,但贸易投资协议的探索大门开了,中国11月6日公开表态,愿意和欧盟深挖贸易投资协议,这让德国企业看到了希望。默茨的访华虽延后,但框架早搭好了,德国商会数据显示,今年中德贸易额预计破2000亿欧元,电动车合资项目一批批落地。
中国这经验,不是纸上谈兵,海关总署的月度报告里,产业链从上游矿产到下游组装,全链条把控,出口韧性强。德国智库分析,学中国“独立自主”,欧盟也能少点对美依赖。

关税战这把火烧着烧着,全球贸易的格局就悄没声地变了样。8月1日期限一过,美欧虽签了临时协议,税率15%起步,但德国没掉以轻心。10月9日的数据显示,德国对美出口虽9月份反弹11.9%,但整体下滑趋势没止住,企业开始大步转向多元市场。
中国顺差数据亮眼,前三季度超万亿刀,这不光是数字堆砌,更是产业链韧性的体现。欧盟委员会的报告里,强调中欧合作是缓冲关税冲击的钥匙,今年50周年外交关系,经济贸易这块儿,潜力挖不完。

德国经济虽零增长,但中德订单填了坑。默茨政府虽推迟访华,但战略转向明确,11月的智库报告显示,德国对华投资计划加码,汽车和机械业订单量回暖。
欧盟层面,8月26日的分析指出,中欧摩擦虽有,但贸易额稳在7300亿欧元级别,峰会虽无大突破,投资框架却松绑了。美国这保护墙筑得高,挡不住各国脚步。瑞士9月谈判降税,加拿大10月公开质疑美方单边主义,这些小动作,串起大链条。
全球看,中国出口8.3%增速,9月创年内新高,这给德国上了堂课:别把鸡蛋全搁美国篮子。欧盟的“de-risking”政策,本意是分散风险,现在关税一闹,更得加速了。

11月6日,中国重提贸易投资协议,欧盟那边虽谨慎,但脚步没停。德国企业反馈,中欧圆桌会议上,电池合资项目落地快,氢能合作也跟上,这贸易博弈,赢家不是谁关税高,而是谁链条稳。
长远说,多元格局是王道。德国从“赢赢”转向战略竞争,但对华合作没松口。10月18日的分析显示,欧盟中国政策避开阵营对抗,聚焦务实。
中国顺差虽10月小窄,但全年破纪录在望,这经验,够欧盟琢磨的。话说,特朗普的“美国再次伟大”,听着响亮,可全球供应链不是一人说了算。德国站出来,带了头,更多国家跟上,贸易天平慢慢匀了。

这风云变幻中,中国法宝不光帮德国渡难关,还点亮了路。欧盟报告预测,2026年中欧贸易或破8000亿,德国份额最大。企业界接地气地说,订单稳了,工人饭碗牢了,这才是真章。国际论坛上,德国声音越来越响,呼吁公平规则,不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贸易这事儿,归根结底,得靠合作共赢,才不至于人人输家。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