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吴玉坐在自家阳台的小马扎上,手里划着二手房APP,屏幕停在自家房子的挂牌页——“银滩一线海景房,65平,一口价8万”。
这房子是6年前花18万买的,当时销售说“三年涨一倍”。现在挂了半年,问的人屈指可数。
楼下的中介门店又换了招牌,玻璃上贴满“急售”、“白菜价”的红纸条。6年前被“10万买海景房”忽悠来的人,如今日子过得五花八门。
何吴玉的房子离海就隔条马路,听着海浪声挺美,住起来全是糟心事,南风一刮,墙上就冒水珠,衣柜里的衣服永远潮乎乎的,冬天室内才10度出头,盖两床被子还冻脚。
“以前觉得离海近是福气,现在才知道是遭罪。”她揉了揉膝盖,关节炎犯了,贴了三张膏药才敢下床。
小区里的路灯坏了大半,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筒。想找个超市买酱油?最近的小卖部在两公里外,还只卖假货。
中介小葛在银滩干了8年,现在最愁的是手里的“死房源”,“上周有个业主急用钱,47平的房子喊价5.5万,比6年前的零头还少。”小葛说,他手里压着12套房子,最长的挂了15个月。
更夸张的是去年的一个单子:一套100平的房子,业主从20万降到12万,最后9万成交,“等于白送装修”。
但就算这么便宜,接盘的人还是少,小葛算了笔账,今年前五个月,他就成了两单,还都是外地来“躺平”的年轻人。
今年春天倒有个好消息:莱荣高铁通了,乳山南站离银滩就14公里。
周末去大拇指广场的游客明显多了,以前冷清的烧烤摊,现在能摆到半夜。小葛的咨询电话也多了,“一天能接十几个,比以前多三成”。
可问归问,真掏钱的没几个。“都是来玩的,逛一圈拍几张照就走,没人真想买。”小葛倒也想得开,早没了当年的期待。
比高铁更让老业主开心的是核能供暖,瑞驰康城小区的于阿姨家,去年冬天室温能到23度。
“以前冬天得裹着羽绒服在家,现在穿毛衣就行。”于阿姨在业主群里发视频,底下一片羡慕——多数小区还没接上,得排队等明年。
就算接上了,费用也不少,一个供暖季下来要2000多块,不少老人觉得心疼,“还不如去海南租个房过冬”。
6年前的那些“看房团”,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后背发凉,姚阿姨就是被一张传单勾来的。
2018年夏天,她在小区门口买菜,一个小伙子递来传单:“阿姨,200块三天两夜,去威海看海,吃住全包。”
姚阿姨心动了,留了电话。半个月后,她坐上了去乳山的大巴,一上车就被“热情”包围了。
上铺的阿姨自称幼儿园园长,说“银滩的房子性价比绝了,我买了两套”;下铺的大叔更神,说自己得了癌症,“在这住半年,指标都正常了”。
后来姚阿姨才知道,这俩全是托,那些“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是为了摸清她的家底。
到了售楼处更热闹,锣鼓敲得震天响,时不时喊一嗓子“恭喜张阿姨成交”,门口还停着十几辆大巴,全是各地来的老人。
销售拿着计算器在她面前扒拉:“这房子租出去每月1500,比您退休金还多,头三年租金直接抵房款,等于白赚。”
还说业主能免费住全国12个旅游基地,有老年食堂、免费温泉。姚阿姨被说晕了,当场刷了信用卡,交了5万定金。
等签完合同回家,她才发现,那些诱人的承诺,一个字都没写在合同里。
去售楼处找说法,销售早换了人;找开发商,人家说“销售是外包的,跟我们没关系”。
其实早在2009年,乳山就明令禁止“售后包租”了。可2019年那会儿,这些套路还在明目张胆地用。
直到去年,才有市场监管的人来查,但最后也没个说法。姚阿姨现在还能看到,周末有大巴拉着老人来,销售的话术跟6年前一模一样。
“就没人管管吗?”她打了无数次投诉电话,每次都被敷衍过去。
6年过去,当年的购房者早分成了三拨人,日子过得天差地别。
最惨的是那些把养老钱全投进去的老人。有的舍不得亏,干脆住了下来,每天去集市摆摊谋生。
王阿姨在宫家大集卖自制的煎饼,一天能赚百八十块。她的关节炎犯了就贴膏药,“去医院得打车半小时,太贵了”。
有的老人不甘心,抱团去维权。张凤兰当年为了退房,跟着几十个人去乳山,冬天在雪地里站了半天,摔得尾骨骨折,最后还是没要回钱。
“现在也不想折腾了,每月还房贷,凑活着过吧。”张凤兰说,群里有个大爷,因为这事儿抑郁成疾,没两年就走了。
另一拨是来“躺平”的年轻人。29岁的酱爆花5.6万买了套阁楼,夏天卖拖鞋,冬天拍视频。
“在这生活成本太低了,50块钱能买一大筐海鲜,房租每月300块。”酱爆说,他认识十几个从一线城市来的年轻人,都靠自媒体或打零工过活。
35岁的清松以前在北京做运营,月薪两万多,天天加班。现在他住的房子月租300,每天赶海、拍视频,“虽然赚得少,但心里踏实”。
不过清松也承认,这里没正经工作。“年轻人要么做中介,要么拍视频,想找对口的班根本不可能。”
本地人的日子也不好过。老李开了十年出租车,最火的时候,旺季一天能赚一千多,“售楼处的销售天天帮客户打车,根本不愁生意”。
现在不行了,一天能赚两百块就算不错。他儿子在济南上大学,说啥也不回来,“这边没产业,年轻人留不住”。
老李的媳妇在小区门口开了家小卖部,生意也冷清。“以前夏天能卖两千多,现在顶多八百,全靠老业主照顾。”
为了救市,政府这些年也想了不少办法。先是停了新地块出让,不让再盖新房子了。
又鼓励开发商把空房子改成旅居公寓,租给来玩的年轻人。有个小区改完后,夏天生意还不错,冬天照样空着。
今年还启动了两个便民服务中心,说是明年能投入使用,到时候会有超市和社区医院。何吴玉去看过,还在打地基。
“要是能早点建起来就好了。”她最愁看病,最近的二甲医院在十公里外,真有急事根本来不及。
但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小葛说,银滩现在最缺的是产业,“光有房子没人来上班,再便宜也没人买”。
他手里的二手房挂牌量有两千多套,每年也就卖一百多套,“供需摆在这,房价涨不起来”。
山东核电的人说,明年核能供暖会再覆盖一批小区。可就算接上了,没人住也没用——很多小区入住率还不到5%。
何吴玉最近在跟中介商量,要不要8万把房子卖了,“亏10万,就当买个教训”。
姚阿姨已经卖了一套,6万成交的,比买的时候亏了7万。“能回点本是点,总比砸手里强。”
年轻人的选择更随意。酱爆把房子挂网上,免费给新来的年轻人住,“能多认识点朋友,比空着强”。
清松没打算走,他刚买了辆电动车,“以后去高铁站接人,说不定能赚点外快”。
老李还是每天开着出租车在银滩转悠,路过大拇指广场时,会多看两眼那座金色的雕塑。
“以前这全是人,现在就几个游客拍照。”他叹口气,把收音机音量调大了些。
上个周末,何吴玉去集市买土豆,又看到了那辆熟悉的大巴车。满车的老人,背着小包,兴高采烈地往售楼处去。
销售举着喇叭喊:“养老天堂,升值潜力无限!”跟6年前她听到的一模一样。
何吴玉想上去提醒两句,脚动了动又停住了。“说了也没人信,当年我也觉得别人是嫉妒。”
海风刮过来,带着咸腥味,吹得她眼睛发涩。远处的高铁呼啸而过,速度很快,可银滩的日子,还是过得慢悠悠的。
那些6年前种下的“海景房梦”,有的碎了,有的还在苟延残喘。而这片海边的房子,还在一栋栋立着,像一个个沉默的教训。
有人说,等便民服务中心建起来,等更多小区用上供暖,银滩会好起来的。
可何吴玉知道,对她这样的老业主来说,那些迟到的改变,早就补不回当年的损失了。
乳山的海还是很蓝,只是这蓝色里,藏了太多人的遗憾。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