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自己走的?不是,是被人撵出去的。1924年,冯玉祥一个政变,皇帝连夜搬家,紫禁城说换人就换人。溥仪丢了宫、没了台阶,从此一步一步滑进了日本人的圈套里。想复辟,结果复了个傀儡。
1924年10月,北京热河路,天刚擦亮,兵车压过青石板,一路直奔皇宫。冯玉祥带着国民军第3军,凌晨两点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
这场政变,打得快、打得巧、打得干净利落。不费一枪一弹,冯玉祥就拿下了总统府,软禁了总统曹锟,封锁电台、车站、银行,调兵接管紫禁城,顺手把溥仪一脚踢出皇宫。
政变的源头,其实早在数月前埋下。冯玉祥是吴佩孚手下的大将,表面上是直系阵营核心,实际上早就心怀不满。吴佩孚不给军饷,不给兵员,还处处设限。冯玉祥、孙岳、胡景翼三人索性在草亭子里喝了顿闷酒,结盟造反。
政变之所以能成功,少不了张作霖的默许。冯玉祥提前打了招呼:我动曹锟,你别插手。张作霖点头:你动你的,我不进关。这一问一答,搞定北洋最有实力的两派——背后都妥了,台前自然畅通。
政变当天,冯玉祥的部队兵分多路,总参谋长韩复榘拿着政变文件敲开宫门,命令内务府大臣绍英转交溥仪。史料记录:“废除清帝尊号,三小时内离开紫禁城。”
溥仪当时年仅18岁,还在宫里看戏。门被军队堵死,电线全被剪断,太监乱成一团,皇帝本人连夜被迫卷铺盖,仓促搬到醇王府——就是他父亲载沣原来的宅子。
一朝天子成庶人。北京城的皇宫,彻底脱离清朝控制。冯玉祥这步棋,看似是清算北洋,其实也清算了清朝。皇帝被撵走,不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宗教象征,只是一个“退位但未离场”的历史残影。
而对于溥仪来说,这不是简单的搬家,是彻底的身份切割。从这一刻开始,他在中国的合法性、仪式感、政治根基,被统统掏空。表面上还住着王府,背后却像落了水的猫——无家可归。
紫禁城换天,清宫失主,这一步,是他后来走向“伪满洲国”的起点。
离开紫禁城的溥仪,看起来还有排场,其实是有名无实。冯玉祥口头答应让他“享受优待”,但不再承认“皇帝”身份,供养经费一降再降,连煤都断过好几次。
醇王府门口贴着两个字:“内务府”,门里却是一个失权的前朝废帝。
溥仪自己也很清楚,再呆下去,早晚变成普通人。于是他开始四处找路子,盼望复辟。有一段时间,张作霖在北京执政,溥仪试图与其接触。结果张作霖压根没当回事,象征性派人走了两趟茶水局就完事了。
看张氏不靠得住,溥仪把眼光转向了“洋人”。1925年,溥仪带着贴身太监李体乾和老师陈宝琛,偷偷钻进了东交民巷的日本使馆。这事儿当时闹得不小,北京政府以“擅自进入外国使馆”提出抗议,日本却装聋作哑。
当时的日本公使芳泽谦吉见溥仪非常客气,称其为“陛下”,并安排下榻高桥邸。这番待遇,把溥仪捧得心花怒放,也彻底种下了依附日本的心理根基。
此后两年,溥仪一直住在日本使馆,吃、穿、用、出行,全靠日方安排。他开始练习日语,读日本法政教材,甚至研究明治维新,琢磨将来“回国复辟”。更离谱的是,日本人竟安排他“复习登基礼仪”。你以为是温情安慰,其实是操控训练。
1927年,冯玉祥再次北上,掌控北方政府,宣布彻底取消清朝优待条款,裁撤内务府,停止一切费用拨款。溥仪再无退路,被迫搬进天津日租界。
这时候,另一个人登场了——郑孝胥。这位清朝遗老,坚信“复辟可行”,主动替溥仪“出谋划策”,游说日方高层。郑说得最多的一句是:“他有血统,咱们有兵。”
日方不是没犹豫。直到1928年,孙殿英盗东陵,慈禧与乾隆墓被掘,溥仪大怒,一纸声明痛骂“国贼”。这事正好被日本军方抓住,认为“溥仪可操作空间大”,正式列入扶植名单。
这一年,东北局势也开始变化,日方开始在战略上寻找“傀儡皇帝”。溥仪刚好坐在天津,身边没人、地位尴尬、内心空虚,一切都合日本胃口。
从失宫到进馆,从国人遗忘到日方拉拢,溥仪一步一步地滑向了东北——但每一步,冯玉祥那一脚,是第一推力。
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爆炸,关东军借口“保护满洲”,发动侵华战争,史称“九一八事变”。
不到两个月,日本方面正式启动“溥仪复辟”计划。主导人叫土肥原贤二,一手策划侵略东北的幕后军师。土肥原先是面带微笑登门拜访,又派亲信多田骏出面保证安全,给溥仪递上一纸“未来蓝图”。
这蓝图上写得很清楚:你当皇帝,我们管兵权;你出面,我们掩人耳目。简单说,就是你戴皇冠,我们拿权杖。
1932年2月21日,溥仪搭乘日本军舰由天津驶往大连,秘密进入东北。3月1日,长春伪满洲国宣告成立,溥仪被任命为“执政”。
这就是伪满的起点。起初,溥仪还以为是“临时执政”,三五年就能复辟大清,结果一直到1934年3月1日,日本人才“恩赐”他改称“皇帝”,国号“康德”,名义上风光无比,实际上全由日本关东军控制。
伪满国的内阁由日本人直接控制,军政大权归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人所有。溥仪不过是“盖章专用机器”。他自己也说过一句话:“我不是皇帝,我是关东军的随员。”
在这个傀儡国家的背后,是日本数十年对中国的殖民扩张,而溥仪成为配合入侵、粉饰太平的政治工具。
回头看,溥仪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一步?不是因为他“天生汉奸”,也不是“政治天赋低”。关键在于,1924年那场北京政变,把他从“象征性存在”打成了“政治弃子”。没有政变,他也许还在紫禁城里写书法、听京戏;有了政变,他只能靠外国人,妄图找回失去的一切。
冯玉祥掀桌子那一刻,确实扫清了北洋旧势力,也终结了清朝遗脉。但副作用也真不小。把溥仪从天子变成孤魂,清除了权力,却没清理掉幻想。而日本人,正是最会利用这种“幻想”的人。
历史上的今天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为什么历史评价褒贬不一?.搜狐.2020-10-18
驱除溥仪出宫.人民网.2017年02月09日
冯玉祥北京政变不费一枪一弹囚曹锟驱溥仪,咋做到的.新浪网.2019.10.18
如果没有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溥仪大概率不会去东北当汉奸.搜狐.2025-05-23
1924年10月23日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凤凰历史.2012年10月23日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