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牺牲后,儿女受苦几十年,当得知父亲的伟大后,他们哭了

说起吴石这个人,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国民党防务部参谋次长,但其实他是个货真价实的革命烈士。1950年6月10日,他在台湾地区马场町刑场被枪决,那时候他才56岁。

吴石一走,他的四个儿女就彻底变了天。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留在大陆,次女吴学成跟幼子吴健成去了台湾地区。家里一下子散了架,孩子们从那以后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苦日子。

国民党那边把他们当匪谍家属,盯着不放,大陆这边因为成分问题,也没少吃亏。直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孩子们才慢慢知道父亲到底干了啥大事。

那时候,他们年纪都不小了,回头看这些年,忍不住掉眼泪。吴石的儿子女儿们,没一个怨天尤人,就这么扛下来了,还把父亲的遗志接了过去。

吴石生在1894年福建闽侯螺洲,那地方现在是福州市仓山区。家里不算有钱,但书香味儿挺足的。他从小就爱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一闹,他17岁就跑去参加北伐学生军。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后,他一步步往上爬,参加过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时指挥过不少仗。

1938年台儿庄战役,他带队在前线转战。1942年升到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当上福建省绥靖公署副主任。1947年调到防务部史料局局长。这些年头,他看着国民党内部越来越乱,心里头也开始动摇。1948年,通过地下渠道,他接触到共产党人,慢慢接受了新思想。

1949年,国民党败退,他决定去台湾地区继续潜伏工作。那时候他把大儿子吴韶成和大女儿吴兰成留在大陆,一个在南京大学经济系念书,一个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学医。自己带着老婆王碧奎、二女儿吴学成和7岁的儿子吴健成过海。

吴韶成那会儿23岁,吴兰成21岁,吴学成16岁,小吴健成最小。吴石去台湾地区后,当上防务部参谋次长,表面上管军务,暗地里搜集情报。1949年8月,他把福建防御图和金门兵力部署这些要紧东西,通过地下党员朱谌之传回大陆。

毛泽东看到情报后,还写了首诗夸他,“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吴石还帮着营救过越南领袖胡志明,策反过国民党将领。1950年2月,地下党员蔡孝乾叛变,出卖了吴石和朱谌之。3月吴石被抓,关在景美军法处,受尽酷刑,一只眼睛都被打瞎了。

他啥也没招,6月10日就这么走了。临刑前留下一句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这人就这样把命搭上了,为了啥?就为两岸早点统一,为人民多做点事。他走的时候,心里清楚可能回不来,但也没犹豫。

隐蔽战线上的最后一步,吴石为什么非去台湾地区不可

吴石的选择听着简单,其实背后全是算计。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地区,蒋介石急需人手稳住军心。吴石作为老资格将领,被电召了好几次。他要是留在大陆,日子肯定好过多了,手里有兵有权。可他没那么干,觉得潜伏过去还能传情报,帮解放军渡海作战。

去之前,他跟朋友说过,为人民办事儿做得还少,个人这点险不算啥。结果情报传得及时,金门福建那边的情报直接影响了作战计划。毛泽东的诗就是证据,证明这些东西值钱。吴石在台湾地区没闲着,办公室里天天画地图,标注兵力,风险大到一不小心就露馅。

蔡孝乾那家伙,本来是地下党员,结果被抓后全招了。吴石被捕后,审讯官天天上刑,他咬牙扛着,没吐一个字。国民党那边恨他入骨,直接枪毙。吴石一死,王碧奎也跟着遭殃,被关了半年多。孩子们呢?大陆的还好歹有学校,台湾地区的两个小家伙直接就露宿街头。

房东听说吴石是“匪谍”,直接把他们赶出去,行李都没收拾齐。吴学成16岁,揽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身上就剩父亲留的十两黄金。黄金卖了买了两套房,一套住,一套租出去,勉强维持。国民党特务天天监视,亲戚朋友都躲着走。吴学成为了养家,16岁就辍学,19岁嫁人,早早当了妈。

吴健成小时候饿肚子,偷过烧饼挨打,长大后顶着歧视读到台湾大学,还去美国留学。吴石的决定,救了多少人,可自家孩子却吃了这辈子苦。说白了,这事儿就是时代逼的,谁也没法选,但吴石选了大的,丢了小的。孩子们后来懂了,也就释怀了。

大陆上的吴韶成和吴兰成,日子也不光鲜。吴韶成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河南冶金局,从技术员干起。1952年吴兰成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因为成分问题,被发配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林区医院。那里冬天零下40度,医疗条件差得要命,她当儿科医生,二十五年没挪窝。林区里走路去给牧民看病,脚上全是水泡。

兄妹俩在1965年都入了党,但身份敏感,一直低调。吴韶成后来升到河南省冶金厅总经济师,正厅级干部,当过六七届人大代表。吴兰成搞中医针灸,成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当过北京市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俩人没少为父亲瞒着,吴韶成从报纸上剪下父亲死讯,藏了六十年。

吴兰成从来不提父亲,专心干活。苦是真苦,但他们没抱怨,就这么一步步走下来。吴石的牺牲,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忍。忍着不说,忍着不争,忍到真相大白那天。

几十年沉默的代价,孩子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吴石死后,台湾地区那边,1950年秋天王碧奎才放出来,找着了两个孩子。三个人挤在小出租屋,王碧奎缝渔网补贴家用,手上全是老茧。吴学成嫁人后,还得带弟弟,家里穷得叮当响。

吴健成上学时,同学家长不让孩子跟他玩,老师也侧目。他咬牙考上台湾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后来去美国读硕士,专攻结构工程。回台湾地区后,当了工程师,退休前在大学教书。

吴健成到处访亲友,拼父亲的口述史,还在纽约办过父亲生平展览。把营救胡志明、策反将领这些事儿都挖出来。吴学成年轻时埋怨父亲,为什么把家扔火坑里。她19岁嫁的那个男人,帮着养家,但日子紧巴巴。

1991年,她跟丈夫把父亲骨灰从台湾地区带回大陆,安在厦门大学纪念馆。那时候她才看到父亲手稿,明白他为啥那么干。眼泪就下来了,不是为自个儿,是为那份没白费的付出。王碧奎晚年去美国,1982年全家在那边团聚。她下厨做福州菜,孩子们围着吃,那才像个家。

1994年王碧奎走了,骨灰跟吴石在北京香山合葬。墓碑上刻“他的信仰,比海峡更深”。吴学成每年带孙子去扫墓,念叨父亲的话,“台湾地区大陆是一家,这是血脉、民心”。

1973年烈士身份一公开,吴韶成日子好过了点。兰成在林区扎根,退休后回北京,继续教针灸。她的技术出名,外国人也来学。她在美国看母亲的旧报纸,才知道父亲临终还惦记孩子们。

吴韶成老了,把书捐出去,设“吴石奖学金”,就在保定军校附近,帮青年学子。吴健成在美国定居,写家族史,推动父亲事迹传播。吴红是吴韶成的女儿,她说爷爷特别关爱子女,尤其对父亲。吴石孙女现在郑州退休,为爷爷骄傲。

孩子们哭,不是后悔,是明白父亲的路走对了。吴石家没垮,靠的就是这份骨子里的韧劲。时代变了,海峡还隔着,但血脉连着。吴石的儿女,用自己的方式,把父亲的丹心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历史   儿女   牺牲   父亲   台湾地区   国民党   大陆   林区   日子   防务   金门   南京大学   福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