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
朋友的爷爷,在中秋节前两天过世了。
爷爷活了一百零二岁,常常笑着说:“是不是阎王爷忘记我了。”
到底,阎王爷没有忘记,爷爷走了。这时候,朋友才发现,自己迅速被推到“当家人”的位置。
朋友的父亲七十多岁,患了一场大病,头脑不清醒。母亲老气横秋,手无缚鸡之力。
奶奶,也还在,但九十多岁的人,指望个啥?
安排爷爷的后事,朋友是费了很大劲的。收起眼泪,忍住悲伤,去请做饭师傅,打电话通知亲友,还寻找墓地,请人抬棺材等。
他询问一些长辈,对老去的人,应该做点啥?穿衣,洗澡,整理遗容——这些曾经是他很害怕的事情,但这几天,却要动手去做。
还好,一切都很顺利。
爷爷落葬之后,他逐一拜访村里来帮忙的人,表达感激。
作家村上春树说:“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一瞬间变老的。”其实,一个人成熟,也是一瞬间。
对于70后来说,这“一瞬间”,一定是生离死别。
我们已告别很多人了,常常打个措手不及。
小时候,我是很害怕看到棺材的。
农村的厕所,或者猪栏的阁楼里,总是摆放着棺材,涂着红色的油漆。用塑料布,或者稻草,随意掩盖一下。
一阵风,把塑料布掀开,稻草也在飞舞。这场景,吓得我都不敢推开厕所的门。不得已,那就换一个厕所好了。
也有胆大的玩伴,躲猫猫的时候,就躲在棺材旁边。我是不会去找他们的,没有必要让自己多一分心理阴影。
当我的父亲喊着,要做一口棺材的时候,我不知如何应对。
父亲见我无动于衷,就自己买了木头,然后做了棺材。
父亲是一个木匠,自己会做棺材。因此他不要请人,就叮叮当当把事情做完了。
让我非常惊讶的是,父亲在没有油漆的棺材里躺下来,试一试:“还合身。”
我的父亲怎么啦?我怀疑父亲是不是头脑不正常,老是想着生离死别的场景,有了内耗。
在一个早晨,父亲忽然倒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两个小时,我就沦为了没有父亲的人。
还好,父亲做足了准备,我和哥哥姐姐才没有那么慌乱。一切都按照本地的习俗来就好。
后来我还看到过,一些村里 的年轻人,来不及准备给老人过世的东西,只能花钱去买。但是买来的东西,不太满意,被长辈们嫌弃。
现在,我也是奔五的人,送走了十几位长辈了。有祖辈,也有父辈。
曾经那么亲切的人,忽然就不见了。我们要说一句“告别的话”,都来不及。
学会告别,生活才会体面一些,不至于那么慌乱。
《百年孤独》中有一段经典的话:“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多少70后,父母已经走了。自己沦为了生死的面对者,开始看透人生,学习告别。
告别过世的人。
回忆是一条很长的路,也困扰了很多人。但我们总要学会遗忘。
不要带着悲伤,继续过日子。非要记住什么,那就记住父母的爱,长辈的关心。给自己一些美好的元素。
就算是扫墓,那也是开心的。扫墓,还有另一种说法——踏春。
迎着春风走下去,迎接春天,这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过节后的告别。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走千万里,也要到老家去,这是因为老家有心心念念的人。
可是没有不散的宴席,每一次团聚,就意味着多了一次分别。
一些年迈的人,见一面少一面。告别是悲伤的。但我们要好好告别,说一说真心话,充分表达自己的爱,这样可以减少遗憾。
也学会倾听,让老人表达自己的“遗愿”。来日,我们遵照遗愿,做什么都会顺利一些,不违拗自己的内心。
和孩子离别。
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要独自远行,要找一个人结婚,组合新的家庭。
此后,我们和孩子,是多个家庭。唯有团聚的时候,才短期算是一个大家庭。
告诉孩子勇敢点,去追逐梦想,而不是拉着孩子在某地,非要陪伴老人。
其实,我们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做离别了。只是那时候,没有想太多。
从小学到大学,孩子越走越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们和孩子的离别,是为了重逢的喜悦, 是彼此期待重逢,这样已经很美好了。
看过一句很伤感的话:“有人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可以归来,这算不了什么,是制造幸福。无法归来,这才是真正的告别,是学会结束痛苦,顺其自然。
70后,正在从中年,走向老年,还要和“自己告别”。
告别年轻的自己,做一个慈禧的爷爷奶奶。
告别拼命的自己,慢慢学会做一个退休的老人。
告别沧桑的自己,拾掇好心情,学会养生,修补生命的伤疤。
告别胆小的自己,勇敢面对一切,包括生死。
这一生,静静地来,静静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