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立,请避风寒,通风有技巧,衣着有门道

立冬冬立

立,意为开始。冬,意为终。立冬,代表着万物封藏的寒冷冬季来了。

立冬,是一年里最后一个季节——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冬节气,天地之气闭藏,自然界万物蛰伏,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潜藏于内。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养身体,遵守敛阴护阳的原则。

面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事情一是保暖,二是科学饮食。


请避风寒

中医养最生常说的六个字就是“慎起居,避寒暑”。

慎起居指的是要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冬季我们的起居时间,仍应与太阳保持同步,早睡晚起以养精蓄锐,避免寒邪入侵导致阳气损耗。

避寒暑,则是指在不同季节中要采用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外界恶劣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比如在炎热的夏天要注意避免迎着中午的艳阳外出,而在寒冷的冬天,重点就是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无防备的暴露在风寒之中导致疾病。

往年立冬时北京的温度正是波动骤降的时候,今年气温降的早一些,冷的也更彻底一些,所以避风寒这件事,应该更早的提上日程。


通风有技巧

冬季开窗通风,是一项预防疾病的重要工作。

尤其在北方,气候干燥、室内外温差大,对人们的鼻、咽、气道粘膜都是一种折磨,导致了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此时适当通风不但可以换气,还可以使有害病菌散出室外,减少呼吸系统疾病。

不过此时开窗通风,也恰恰是很容易导致人们感冒的一个因素,其中关键就在于冷热不均。

当室内温度超过20℃,人体衣着相对温暖的时候,人体为了保持体温稳定,汗孔多处于打开状态,对外邪侵袭抵抗力较差。此时若是夏天,暖风熏人,并无太大影响。但若冬日,寒风刺骨,风寒就会直接侵袭人体导致疾病。轻者伤风感冒,重者直击脏腑或经络,就会引起神经麻痹、疼痛、偏瘫等各种问题。

因此通风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一要做好保暖防风工作,计划开窗时要及时穿好衣物,尤其是注意颈部、背部、头部的防风保暖工作;二是开窗后,应多开过堂风穿行的地方,以免风硬伤身,引发疾病;三是要选择天气晴好,温度较高的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全屋通风10分钟左右即可。


门窗莫留缝

冬季里通风的一大忌讳就是门窗留小缝。

很多人觉得,打开窗户冷,不开又气闷,所以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开小缝。

殊不知,“针别大的眼,斗大的风”,气流通过小缝隙流而产生的风强度很大,在寒冷的冬季里,比在户外当风直吹伤人还猛。

尤其当我们身处室内,温度相对暖和,人体汗孔开泄,完全没有防备。此时若遭遇加强版的缝隙风,就更容易致病。


衣着有门道

冬日里的衣着,其实也是有学问的,并不是简单的层层叠加。

完全紧贴,会让温度传导更直接,其实不利于保暖。相对而言,衣服和衣服之间留有空气,才更为暖和。因此,出行,衣着应外紧内松。

外紧,指的是最外层的衣服材质应该紧密,具有一定防风的作用,不能是毛衣那种到处窟窿眼,一吹就透的材质。风是敲门砖,冬日里的风被致密的衣服挡在外层,就不能带着寒邪侵袭人体了。

内松,指的是内层的衣服应该透气、宽松。让衣物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温度传导变慢,更好的达到保暖的作用。


细节要关注

冬日里穿衣保暖,除了大件的衣物,一些保暖的小件也不能放松。

有不少朋友怕麻烦,帽子、围巾、手套从来都懒得戴,这个习惯其实很不好。

头部是人体阳气聚集的地方,也是热量散失最快的地方。头部做好保暖,是最有利于人体整体保暖工作的。

且人体头部经脉丰富,若是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很容易导致经脉受寒收缩、痉挛,以至于气血不通,引起头痛、面瘫、颈椎病、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等问题。

颈部是人体阳气通行的要道。如果没有认真保暖,很容易导致阳气受损,经络受寒,引起头晕、头痛、颈椎病、肩周炎、心血管急性问题。

手足,是人体血脉最远端,其血脉丰富但也最为纤细。若受寒很容易导致血脉不通,局部供血失常,引发关节疾患、冻疮等问题。如果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手足血脉受寒收缩,还会导致中心血脉的血量增加,压力增大,引起血压异常等问题。所以,帽子、围巾、手套、棉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冬日里保暖千万别偷懒。


冬天就这么来了,为了健康,请大家一定避风寒,巧通风,科学衣着做好保暖工作。

@头条养生道@头条科学@头条健康情报局@头条健康#保暖##通风##立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7

标签:养生   立冬   风寒   门道   衣着   技巧   保暖   人体   阳气   血脉   冬季   温度   头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