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网红路,基本失败

一、从全网热度来看,显得悄无声息,且略显负面

2024年底,周鸿祎以主演一部“企业宣传短剧”再次尝试“网红打法”,力推360的新AI产品“纳米搜索”。短剧内容设定夸张、剧情离谱、兼顾爱国,虽有话题元素,却并未引发大众热议,反而被部分网友调侃为“企业家自娱自乐”。

直播宣发也未带来流量反哺,媒体关注寥寥,舆论场中几近于“悄无声息”。

这一切说明,他的网红模式正在失效。早期靠冲突博关注的那套方法,在今天的内容生态中已经失去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观众变了——他们已经不再为“旧式语出惊人”买单。

这波尝试更像是一次“自我重复”,也暴露出他“创意匮乏,路径依赖”的现实。


二、难以遗忘的记忆,“流氓软件”

提到周鸿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他与“流氓软件”的关系。

之后成功创业360杀毒,也曾因过度推销和捆绑软件而饱受争议,许多人称之为“流氓软件”。这种过度推销的行为不仅让用户深感不适,还引发了大量的舆论争议。

然而,这一做法在一段时间内却给周鸿祎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市场份额,360的用户数迅速飙升。然而,这种“短期效应”的成功,也让周鸿祎的企业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流氓软件的负面标签逐渐加深,并对360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玄学角度看,流氓软件象征着“偏门”路径的另一面:它以迅速获取资源和利益为代价,却也注定要面临长期的品牌危机。

这一“流氓软件”的记忆,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成为周鸿祎形象的一部分。


三、捞偏门发家快,从玄学看,偏门有毒

在中国互联网江湖里,周鸿祎是少数靠“捞偏门”快速名利双收的企业家之一。他不是按部就班、厚积薄发的典范,而是靠着极具冲突性和话题性的打法突围——从“免费杀毒”搅局行业,到“3Q大战”硬刚巨头,每一次爆发都伴随着激烈的社会争议和公众热议。

这种“偏锋”的成功路径,在传统商业观念里,本就带着三分“毒性”——它来的快,也容易消耗快。玄学里常说“偏门伤命”,讲的就是这种“捷径”表面风光、实则损耗根基的代价。偏门走久了,走得顺时叫传奇,走不动了,就成了滑稽。

周鸿祎的成功方式虽然短期奏效,但从一开始便种下了难以转型的命运伏笔。


四、周鸿祎的发家史,似乎造就了他的行为模式,形成路径依赖

周鸿祎为人所熟知,是靠“搞事情”:

这些成功经历强化了他一种心理预设:只要有冲突、有关注,就有机会突破。

于是,这种打法逐渐成为他行为的“肌肉记忆”:他不再依赖产品打动人,而是依赖自我表演制造热度;不再深耕品牌,而是通过舆论短兵相接博取眼球。

换句话说,他不是不能转型,而是不认为自己需要转型。

发家史给了他荣光,也在无形中铸造了行为的牢笼。


五、没有行为模式的变化,或者非常有利的特殊机会,就会被摒弃主流之外

狗肉虽香,但在传统大宴上,终究是不上席的。这句话用在周鸿祎身上,是一种命运性的隐喻。

他走红的方式决定了他始终像是一位“搅局高手”,但不是“秩序建设者”。他的表达风格,言语方式,甚至衣着习惯,都带着浓重的个人标签,也带着时代的局限。

而今天的舞台,不是为“制造噪音”者准备的,而是留给能塑造长期信任、构建价值体系的角色。如果没有行为模式的改变——即从“话题制造”者转向“体系搭建”者;如果没有真正打穿用户、打动市场的爆款产品,那么周鸿祎即使再热,也注定站在“正席”之外。

过去的方式已经把他推到边缘,而他自己似乎还未意识到:过去那条“偏门”,已经堵死了前路。


尾声

从某种意义上说,周鸿祎不是失败在“流量不足”,而是失败在未能进化。他的路径,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者困局”:当你靠某种方式赢得世界,你很难相信世界已经变了。

网红路,只是一道试图重启的门。但对一个没有准备好改变的人来说,这扇门,从一开始就没真正开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偏门   玄学   短剧   打法   舆论   路径   流氓软件   流量   模式   方式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