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一位航空专家突然喊话:没有人希望中国能自己造喷气发动机。
这是他,也是美国的心里话。因为一旦中国掌握了这门技术,西方70年来在空中攥紧的那把锁,就真开了。
2025年2月6日,美国国会下属“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召开专题听证会。主题明确:中国制造2025。
这是一场为决策层服务的闭门会议,但内容不闭门。
当天,美国航空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理查德·阿布拉菲亚在发言时直接说出一句爆点话:“如果你把中国排除在外,他们就会自己造喷气发动机。”
这句话被媒体剪出来后,引发热议。说话的人是业界专家,说话的场合是国会听证,说出来的,是西方内部早就有的焦虑。
他们怕的,从来就不是中国造不出来,而是中国真要开始造了,而且正在造,而且可能很快就造成了。
他说,“一旦中国自己建起了完整的喷气发动机产业,我们就再也无法影响他们的军事节奏了。”
这是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最核心的工业杠杆之一——发动机领域。喷气发动机,是军机和大飞机的“命门”,一旦拿捏得住,就能掐住发展速度。
阿布拉菲亚还指出:全世界只有极少数国家进入喷气客机发动机这个领域。70年来,除了美国、英国、法国,再就是巴西的EMBRAER,中国是头一个。
他在警告美国政府:“别再想着把中国踢出去。你要真踢了,他真就给你造出来了。”
这时候的“合作”,已经不是“合作”,而是想继续维持西方的技术垄断。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已经在行动,而且越来越接近临界点。
一个国家开始能自己造喷气发动机,就像一辆汽车开始能造出变速箱。这是产业独立的象征,更是话语权重新洗牌的前奏。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造喷气发动机?道理很简单——是被人逼急的。
喷气发动机,专业术语叫“涡扇发动机”,是所有战斗机和大型客机的“心脏”。谁掌握了发动机,谁就掌握了飞行主导权。
2016年12月25日,4架苏-35战斗机从俄罗斯运抵中国南方某军用机场。这是中俄之间一笔总额20亿美元的军购合同首次落地。
这笔交易从2014年谈起。整整两年,谈得磕磕绊绊。关键原因,就在发动机。
苏-35用的是AL-41F,当时全球最先进的矢量发动机之一。中国早就盯上了它,但俄方始终拒绝提供任何图纸、拒绝转让关键参数,甚至连单独卖发动机都不答应。
中国不是不愿出钱,而是对方压根不卖核心技术。2015年5月,俄方提出只卖整机、不卖核心;2016年初,在采购框架没定的情况下,又多次上调价格。
交付当天,中国军方媒体罕见刊发评论,写道: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海淘”战斗机。
这句话背后,压着很多技术人憋了几十年的一口气。
因为中国战机飞得起来,但发动机系统常年依赖进口。从苏联引进AL-31F,再到仿制“太行”发动机,推力总是差一截,寿命总是短一段。
买得到飞机,装不上好心脏,维修还得求人。发动机这件事,是一根拴在咱脖子上的锁链。
国产的“太行”涡扇-10系列一度是主力,但推力数据低、可靠性差,难以胜任歼-20这样重量级五代机。
于是,只能“临时过渡”。歼-20首批型号装的,仍是进口AL-31F。
这在战术上没问题,在战略上隐患极大。一旦国际局势有变,发动机断供,国产战机立即陷入“瘫痪风险”。
这就叫“飞得起,走不远;有身板,没底气”。
所以,中国要造一台能扛得住五代机推力要求、能适应全天候作战需求的国产“心脏”。
发动机技术难在哪?从材料到燃烧室,从涡轮冷却到推力矢量,每一项都是高门槛、低产出的“系统性死角”。
这不是一个“零件”的问题,而是一整套工业体系的极限挑战。如果不自己造,永远进不了场;只要自己造,才有翻盘的机会。
2006年5月,涡扇15发动机第一次试车,地面数据稳定,核心参数过线。这台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发动机,代号“峨眉”,从这一天开始进入实战打磨阶段。
研发单位是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设计主力是606所、624所、614所联合团队。
设计目标很清楚:推力18吨,推重比10以上,具备三维矢量控制能力,全面匹配歼-20性能。
要造出这台发动机,关键是高温合金材料、涡轮冷却技术、涡轮叶片的“单晶铸造”能力,这些都属于世界顶级难题。
2013年8月1日,空军少将朱和平在央视公开承认:“歼-20已使用国产发动机。”这是中国军方第一次松口,承认涡扇系列进入实装阶段。
从那年起,中国发动机的每一次进展,都被西方盯得死死的。
2016年,《科技日报》发文指出:涡扇15已完成初步工程样机阶段测试,即将进入战机集成阶段。
到了2025年,美国终于坐不住了。阿布拉菲亚在听证会上几次提到“WS-15”、“推力对标F119”、“再不阻止就赶不上了”。
他们清楚,一旦涡扇15全系量产,意味中国战机将彻底脱离进口依赖;五代机飞控系统、动力系统、武器系统实现全链条自主;中国可能开始对外出口完全国产战机,撬动全球战斗机市场格局。
喷气发动机这一行,70年来没几个人进来过。能进来的,都成了巨头。如今,中国不是敲门,而是已经进屋了。那扇门,再也拦不住人了。
美航空专家急了:不卖中国,他回头自己造了就丸辣!.观察者网.2025-02-07
解放军官网:苏-35战机25日到货 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海淘”.观察者网.2016-12-29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困局分析.航空知识.2013-09-27
美媒:歼20发动机在2-3年内将取得惊人突破.新华网.2012-08-24
涡扇-15发动机有多牛?.科技日报.2016-08-30
军方证实涡扇-15装机歼-20震撼西方国家.海外网.2013-08-13
涡扇-15_百度百科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