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公办幼儿园了!
这几天在西夏区搬砖,晚上回老城的时候,基本都是坐BRT快速公交车,享受着方便和快捷。无聊的时候刷手机,却意外刷到说“贺兰县撤并三所幼儿园”。
初看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有关宁夏县域裁撤幼儿园的消息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所以,有些习以为常的感觉。可是在打开消息的时候,却发现这撤并的三所幼儿园,却带有“公办”标签!这就让威记感到有些惊讶了。
裁撤的风,最终还是吹到了县域公办幼儿园!快,还是不快?
贺兰教育体育局8月19日公告内容中写道:
按照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相关工作要求及适龄儿童人口变化,经研究,决定2025年秋季学期撤并贺兰县第三幼儿园、贺兰县第十三幼儿园、贺兰县立岗镇幼儿园。
三所幼儿园周边适龄儿童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在县城其他有空余学位的幼儿园入园。
在公告中没有用到“裁撤”这样的字眼,而是“撤并”,可能是因为作为公办幼儿园,牵扯到一些设施设备用具和老师的安排问题吧。
前些时候看到银川的几家幼儿园的招生情况,注意到参加摇号的人数只是比招生人数多出来一点,那时候还在想,公办幼儿园还是比较稳的。没想到,这三所幼儿园的裁撤让人看到了公办幼儿园如今也沦落到招生不足的困境。
按理说,公办幼儿园的撤并,不应该先从贺兰县开始的啊!
在威记的印象中,贺兰被誉为银川的“后花园”,“菜篮子”,那时候记得由于贺兰县和银川城只有一河之隔(典农河),房价却比银川低很多,使得大量的人口在银川上班,却青睐于居住在贺兰,所以,那时候的贺兰县是非常热闹的。
如今却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银川和贺兰由于发展,交通的便利,致使两地边界日益模糊。也让很多户籍在县城的人们喜欢将孩子送往银川城的幼儿园,享受更为优质的育儿条件和教育资源。
这或许是不可逆的行为了吧?
撤并公办幼儿园的背后,折射出的或许不只是生源减少的问题,更是城乡教育资源流动与人口迁徙的缩影。贺兰县与银川城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交通的便捷让“跨区择校”成为常态。年轻父母们更愿意将孩子送往银川市区条件更好的幼儿园,哪怕多花些通勤时间。这种选择背后,既有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也有城市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虹吸效应”——资源向中心城区集中,周边县域逐渐被稀释。
而“撤并”与“裁撤”的用词差异,也值得玩味。公告中轻描淡写的“优化布局”,实则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一次被动调整。那些被合并的幼儿园里,或许曾有孩子们的笑声填满走廊,如今却要面对空荡的教室和即将分流的教育资源。
老师们可能面临转岗或重新竞聘,玩具教具也将被打包送往其他园所。这种“软着陆”的方式,虽避免了“裁撤”二字的尖锐,却掩盖不了县域公办教育收缩的无奈。
这种现象可能只是开始。随着生育率走低、人口流动加速,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县域幼儿园面临同样的命运。贺兰县的今天,会不会成为其他县区的明天?当公办幼儿园的“撤并潮”从农村蔓延至城郊,是否该重新思考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真正困境?
是继续加大投入留住本地生源,还是顺应人口流动趋势,重新规划教育版图?答案或许不在纸面公告里,而在每一对父母用脚投票的选择中。
可是,面对这样一个“闭园潮”,对于幼儿家长来说,恐怕会陷入择园焦虑中,入民办幼儿园吧,怕不稳定;入公办幼儿园吧,则需要面对挤都挤不进去的困境。
因为家长们都是这样想的啊!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