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龙头企业背后,是这样的戏码?1995年,娃哈哈大会现场,宗庆后坐在第一排,身边是施幼珍。散会时,一张纸条悄悄递过去,员工们全盯见了。纸条是谁给的?杜建英。全公司的人,八卦的火苗直接点燃。而施幼珍呢?眼皮都没抬一下。这不是不在乎,是早就知道了——她老公和杜建英,不止是工作关系。
这场面,搁谁身上都膈应。有人劝她“留个心眼”,她只淡淡一句:“缺爱的人容易犯错,我得多担待。”要说这话,外人听着大度,其实细品全是酸楚。明明心里早已明了,却只能装傻充愣。
1996年初,宗庆后生病住院,施幼珍守在床前照顾,烧水煮面,洗洗涮涮。突然一抬头,杜建英在门口溜达。施幼珍头也不回,“我回家看看孩子”,转身就走,连个眼神都懒得给。有人说她懦弱,我觉得她心里已经有答案,只是不屑撕破脸。
有些事,忍了不是因为没脾气,而是知道撕破脸没意义。宗庆后病好后,直接带杜建英去香港出差。合资谈判结束,工作人员准备两间套房,宗庆后一挥手:“一间就够。”全场空气都凝固了,没人敢吱声。这一幕,回到杭州,施幼珍立马就听说了。尴尬、愤怒,但她还得帮着圆谎:“他穷怕了,一直很节约。”这是什么?这就是为别人脸面,自己被活活憋死。
厂里流言满天飞,施幼珍唯一担心的,是女儿宗馥莉。青春期的女儿常常在厂里跑,施幼珍怕闲言碎语影响她。还没等她想好怎么办,宗庆后突然提出“送女儿出国”,施幼珍立刻答应。她怎么会知道,宗庆后送女儿出国,是为给小三杜建英腾地方——杜建英怀孕了。
1996年底,14岁的宗馥莉被送到美国。杜建英以“陪读监护人”身份随行,当年年底生下儿子宗继昌,还直接入了美国籍。对宗馥莉来说,这一年是人生至暗时刻。母亲本想保护女儿,结果却让女儿看尽了家丑。
施幼珍年轻时也是个有脾气的,20岁被下放到黑龙江雁窝岛当知青。割麦、养猪,苦到极点。别的姑娘都想着嫁个本地人脱身,她偏不。硬是咬牙熬到1978年政策松动,30岁才回城。家里给她安排对象,才遇到宗庆后。
俩人第一次见面,宗庆后送她个日记本,说工资都要养弟妹,没法给彩礼。她回一条绣着鸳鸯的手帕,说自己家也穷,没嫁妆。这么一对苦命鸳鸯,1980年结婚。婚后十年,两口子泡在苦水里,租十平米破屋。宗庆后分了三室一厅,刚搬进去,转头又送给技术骨干张宏辉。母女俩再搬回小屋。
宗庆后工资从来不往家交,施幼珍甚至不知道老公挣多少。宗家父母和弟妹,对她一直冷淡。只因她生的是女儿,宗父宗母嫌“肚子不争气”。杜建英生了儿子,宗家上下立马变脸。小三成了家里香饽饽,正室母女反而被边缘化。
施幼珍早年兼任厂里财务,学历不高,慢慢被边缘。杜建英进场,浙大毕业,能当秘书、翻译、高管,全能型人才。九十年代末,杜建英已经是娃哈哈二把手。公司里谁都知道她是“宗庆后孩子的妈”。
这家企业的权力斗争、家族恩怨,真比电视剧还狗血。施幼珍和女儿,逐渐被踢出家族聚会。2003年采访时,施幼珍说:“和他也时常有争吵,但想到他没有被家里人爱过,蛮同情他,就心软了。”她的原谅,不是爱,是同情,是无奈。
有人觉得她隐忍太久,可她清楚,宗庆后一旦出事,娃哈哈就没了,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她只能咬牙忍。她把全部希望都押在女儿身上。宏胜饮料,就是她给女儿准备的练手机会和退路。
施幼珍话很少,但做事极有章法。宗馥莉回国,她不让女儿直接进管理层,要求她从车间干起。三年后,宗馥莉才独立掌权。
宗庆后晚年,还想把私生子宗继盛塞进公司管理层。结果宗继盛能力不行,被宗馥莉直接挤走。宗庆后去世,施幼珍连葬礼都没参加。宗馥莉掌权后,彻底斩断家族利益输送,哪怕被亲戚骂“六亲不认”,也绝不手软。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她们母女三十年委屈和泪水换来的底气。这对母女,一个明面上咬牙坚持,一个背后默默筹谋。她们用三十年的隐忍,保住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现实从来比小说更残酷。施幼珍的故事,不是个例。多少女人,为了家庭、孩子、面子,把所有委屈都咽下去,最后只剩一句“自己熬过去了”。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