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局之道!2030西太亮剑,2035全球通吃!

聊起一战前的德国,很多人会觉得这事儿离咱们远,但仔细扒拉扒拉,你会发现这德国当时的处境,跟现在咱们中国碰到的不少麻烦,其实挺像的。都是后起的工业强国,都被老牌霸主制衡,都得在别人划的圈子里找活路。

先说说德国那会儿的底子。工业革命从英国起头,英国靠着七年战争(1756-1763年)把法国压下去,当了快两百年全球老大。但工业这东西跟水流似的,拦不住,后来就往法国、德国、美国流。法国倒霉,煤铁不够,还总被英国使绊子;美国离得远,那会儿看着盘子大,其实技术糙得很;就德国,借着土豆高产攒了人口,又有煤铁资源,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一下就冲上来了。

到一战前,德国的工业实力已经吓人了。钢铁产量是法国的两三倍,发电量是法国的三四倍,化工产值更是法国的五倍多,连英国都扛不住。

德国钢铁产量是英国的2.3倍,发电量是3.2倍。那会儿全球能跟德国比工业的,也就美国,但美国那会儿跟现在的三哥有点像,大而不强,8到9成的染料和精密仪器得从德国买,制药靠仿冒,汽车发动机、输电技术都差着档次。德国呢,专搞高精尖,化工、电气、精密仪器这些硬通货,出口里高端机械占了30%多,实打实的技术流。

但德国有个死穴,市场。一个国家搞工业化,得有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原材料、市场这六个坎儿。德国把前五个都解决了,劳动力靠人口增长,土地内部整合,资本自己攒,技术靠研发,原材料想办法进口,唯独市场,被英国卡得死死的。

英国多鸡贼啊,全球殖民地都是它的地盘,德国的好东西想进英国殖民地?门儿都没有。英国还懂得放长线钓大鱼,放着短期利益不赚,拉盟友,一线强国法国、二线的沙俄都被它拉过去了。德国这边呢?盟友就一个奥匈帝国还算能打,意大利就是个墙头草,随时可能反水。这就等于德国要单挑三个一流工业强国,输赢其实早注定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美国嘴上说中立,身体却很诚实。一战前给协约国(英法俄)贷了20多亿美元,给同盟国(德国这边)才3000万;1916年对协约国出口30多亿美元,对德国几乎没生意。说白了就是蹲在边上看,等欧洲打残了再进场。1917年德国搞无限潜艇战,击沉了美国商船,美国正好借坡下驴参战,200万美军上场,结果就是德国投降,美国踩着欧洲的尸体,爬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回头看,德国输就输在两点:一是战略空间太小,周围全是强敌,没地方躲;二是外交太愣,像个技术天才却不会搞人际关系,被英国牵着鼻子走。二战其实就是一战的续集,问题没解决干净,只能再打一次,最后德国被彻底摁死,英法被打残,美国坐稳了老大。

有意思的是,英美这套打法两百年没变过。后来对付苏联,还是老招数,封锁技术、搞军备竞赛、拉盟友围堵。苏联运气差,生下来就轻重工业失衡,只能拉着一堆小弟搞经互会,关起门来自己玩,最后被拖垮了。

现在轮到咱们中国了。说真的,咱们跟德国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工业实力上来了,电动车、无人机、家电这些都成了世界一流,但优质市场进不去。欧美是全球购买力最强的地方,可那是美国的地盘,人家宁肯自己通胀,也不让咱们的东西痛快卖。咱们现在只能往东南亚、中东、非洲卖,这些地方不是不好,但购买力确实没法跟欧美比,结果就是产能过剩,不少行业只能内卷。

但咱们跟德国、苏联又不一样,这才是关键。就说2025年的科技突破吧,那真是让人开了眼。复旦团队搞出的 “破晓” 闪存,擦写速度达到亚纳秒级,写入仅需400皮秒,比现有技术快了上万倍,连《自然》杂志都发了论文。这玩意儿要是量产,以后手机、电脑的本地大模型运行,再也不会卡脖子了。

核聚变领域,瀚海聚能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就要点亮,这东西结构简单、成本低,未来可能比托卡马克更早实现商业化供电,彻底改写能源格局。

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钻到了10910米,不仅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还在万米深处发现了油气显示。这意味着咱们在深地资源勘探上有了“入地望远镜”,以后能源饭碗端得更稳了。基础科学领域也没落下,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建成,成功拍到了月球和木星的150GHz 辐射图像,这可是检验宇宙起源理论的关键一步。还有很多的突破就不一一列举了。

战略空间上,咱们也比德国强太多。德国周围是英法俄三个硬茬,咱们周边呢?日本韩国看着跳,其实不敢真碰红线,美国怎么怂恿,它们都装死。印度有点难缠,但真打起来,纯属费时费力不讨好,咱们没兴趣跟它耗,有巴铁就足以对付了。俄罗斯现在陷在俄乌战争里,自顾不暇,只要咱们让它不输,就能牵制住北约,咱们在旁边就能稳稳布局。

其次是盟友和对手的格局。当年德国面对的是英法俄美四强围堵,现在世界其实就中美两强,俄罗斯算半个,法德英日印这些都是二线。这些二线国家巴不得中美打起来,它们好捡便宜。中美都明白这点,谁也不敢轻易动手。咱们在上升期,美国在下滑期,谁都没必胜的把握,真打起来就是给别人做嫁衣。

还有咱们的工业底子。苏联当年轻重工业失衡,德国偏科高精尖,咱们不一样,轻重工业都扎实。2018年被卡脖子的35项技术,到 2025年已经突破33项,剩下的顶尖芯片也看到了曙光。

量子计算原型机 “祖冲之三号” 能完成83比特32层的随机线路采样,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6G研发进入关键期,未来传输速率和时延都将是 5G 的十倍以上;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家庭和工业场景,具身智能正在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军工上很多地方已经超过了美国。这种全面性,所以让美国的封锁很难奏效。

更重要的是时间站在咱们这边。2025年到现在,很多硬科技就不断有突破,咱们正从技术追随者变成规则制定者。反观美国,工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航母老化,到2030年,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这些老古董都得退役,新舰又跟不上。此消彼长之下,亚太这片海域的话语权,早晚得转到咱们手里。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别冲动,别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俄罗斯那边帮一把,让它能顶住北约;印度那边晾着,也巴铁呢;日韩那边敲打一下,让它们不敢越界。只要不在亚太点燃战火,咱们就能安安稳稳搞发展。

有人急,说现在经济压力大,市场打不开怎么办?其实德国和苏联早就用教训告诉咱们了:成长期不需要梭哈,不关起门来自己玩。德国是没空间,苏联是基因差没办法,咱们有空间,也不需要太忍耐。

再等5年,到2030年,咱们的6艘航母、16艘055大驱、12艘核潜艇、1000枚核弹、600架歼20差不多都到位了,无人机蜂群、激光反卫这些新家伙也该成气候了,到时候在亚太这片,谁也别想挡着咱们做生意。

再等10年,到2035年,全球投送能力起来了,真成了世界第一,那时候欧美市场也好,全球资源也好,自然会向咱们敞开。咱们的电动车、家电、高科技产品,才能痛痛快快卖到全世界,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这两百多年,英美靠着先发优势,摁死了德国,拖垮了苏联,一直站在山顶上。但咱们不一样,从百年屈辱里爬起来,用七十年追上别人几百年的路,既没德国的空间困局,也没苏联的基因缺陷。现在就是比谁能熬,谁能稳住。

五年后,亚太这片就能好好做买卖;十年后,全球市场都得看咱们脸色。到那时候,回头再看德国和苏联的老路,就知道咱们这条路走对了。不冲动,不封闭,一步一个脚印,该来的总会来。这不是鸡汤,是历史教给咱们的实在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历史   通吃   中国   全球   德国   美国   苏联   英国   工业   法国   英法   技术   盟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