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中将被杀,警卫和保姆通奸,周总理:建国以来最糟糕警卫员

1970年12月17日凌晨,昆明军区42号院内突然响起了枪声。

开国中将、军区政委谭甫仁与妻子王里岩,在睡梦中遭到射杀。

当时的现场非常惨烈,王里岩是头部中弹,而谭甫仁则是身中两枪,最终因失血过多而去世。

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出现高级将领遇刺的情况。

周总理震怒后下令彻查,谁知却揭开了一场匪夷所思的失职丑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一件陈年旧案说起了。

河南的滑县,曾经是土地改革推进十分艰难的一个地区。

这里的地主武装十分顽固,经常和土匪一样,和土改干部玩儿“游击战”。而他们的飘忽不定,也曾经制造了很多惨剧。

1947年,地主子弟王自正就在被赶走后,组织了“还乡团”,对土改干部反攻倒算。

他的手段极其残忍,曾经亲手活埋过农会主任的一家五口。

1950年,在全国解放的大背景下,王自正用伪造的贫农身份参军,并且凭借“诉苦运动”中的精湛演技,逐步升任昆明军区保卫部的一个副科长。

转眼之间,他就成了掌握着2000余份干部档案的“政审专家”。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他实际上是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1970年10月,滑县有群众认出了王自正,揭发了他的历史问题。

上级也启动调查程序,将王自正隔离在军区的一个招待所内。

自知前途渺茫的王自正,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发狠地表示:既然横竖是个死,不如拉一个大官垫背。

那么,他会找谁下手呢?王自正选择了谭甫仁。

他之所以作此打算,是因为谭甫仁分管保卫部,正是批捕他的直接责任人,所以他想“报仇”。

其次,王自正很清楚军区保卫处的漏洞,也曾经借管理枪械库之机复制了钥匙,能够很方便地获得武器。

案发日当天,军区机关观看内部电影《红灯记》,防备变得非常松懈。

王自正打开军械库,盗取了两把59式手枪和17发子弹。

之后,他翻越北墙避开正门岗哨,又利用冬青树丛抵近了谭甫仁的卧室。

进入房间之后,他先是击毙了王里岩,又对谭甫仁胸口连开数枪,之后匆匆溜走。

临走时,他还不忘清理了遗留在现场的弹壳。

案发后,刑侦人员很快展开工作。现场留下的线索并不多,但是偏偏留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刺杀者陈汉中”之类的内容。

刑侦人员马上展开排查,结果很快就找到了陈汉中。但是,他们却在调查后发现,陈汉中根本不具备作案条件。

就在案件陷入僵局时,一个名叫马苏红的13岁少年却成了关键。

她在被问话时指出,在案发当晚23时,曾有一个人问她“陈汉中家怎么走”。

这是一个大个子的军人,有浓重的河南口音,而且左眉上还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如今想来,此人正是自己同学的父亲王自正。

刑侦人员马上对王自正被隔离的招待所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在案发的这两天,王自正的行踪十分可疑。

而且在他的房间,人们还发现了他焚毁日记、信件的痕迹。于是大家一致认定,凶手很可能就是王自正。

于是在12月31日,抓捕行动展开了。但是当刑侦人员包围北招待所时,王自正却突然狗急跳墙,掏出手枪挟持了一位炊事员。

然而,随着刑侦人员的步步紧逼,王自正不敢对抗,也只能哆哆嗦嗦的步步后退,直到退进了厕所。

刑侦人员跟进来时,突然觉得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然后就看到一个手榴弹的绊弦飞了出来。

原来,王自正早就想到有今天,于是便在厕所里,用一颗手榴弹做成了诡雷,想要和办案者同归于尽。

然而十分诡异的是,手榴弹可能是受了潮,所以并未炸响。眼看所有的算计都已经败露,王自正长叹一声,然后吞枪自尽。

案件虽然破了,但是暴露出的问题,却让周总理再次下令彻查。

作为一个从战争时期走过来的国家领导人,周总理深知,按照正常的安保程序,谭甫仁的悲剧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如今既然出了事,那么就证明安保工作出了很大的漏洞。

如果不亡羊补牢,类似的惨剧就有可能重演。

于是他给军区下了命令,一定要查出案发当时,警卫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被人们发现的,是当时的换岗制度。按照规定,军区大院是有23个岗哨的。

但是,当时的换岗流程还不健全,并没有面对面交班的环节。

所以,经常会出现前一班下岗哨了,下一班还没到的情况。

案发当晚,因为几个中层军官手表的时间不准确,换岗时居然出现了12分钟的间隙。

而王自正,也正是趁着这个间隙来作案的。如果不是这种情况,王自正绝不会那么轻易得手。

制度的问题可以弥补,但是人员的问题却能反映出更加深层次的东西。

作为开国中将,谭甫仁配有五名警卫员。如果他们认真负责的话,谭政委的惨剧就有可能不会发生。

至少在凶手逃跑时,不会那么从容地清理现场。

可案发当天,5个人当中竟有3人外出。而剩下的2人,也没有尽到责任。其中一个名叫李洪亮的人,情况尤其离谱。

李洪亮时年22岁,原为军区招待所勤务兵,后因“根正苗红”被破格提拔为警卫员。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位新晋的警卫员,竟然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与55岁的保姆刘秀芝产生了私情。

原来,刘秀芝掌握着谭家生活物资的分配权。

而当时李洪亮为了挣一些“外快”,正想找门路倒卖军区的特供香烟和茅台酒。

于是,他“色诱”了刘秀芝,将这个保姆也拉入了自己的黑团伙。所以从那之后,他一有机会,就会去找刘秀芝鬼混。

12月27日,军区大院要放电影,谭甫仁5名警卫中的两人,被调去帮忙维持秩序了。

另外还有一人,则是请了婚假回家了。

在这位中将的身边,只剩下了李洪亮和苏德明两位警卫员。

眼看机会难得,早已心浮气躁的李洪亮说了一声:“我去检查外围岗哨”,然后便出去了。

谁知他绕了一圈之后,便回到了刘秀芝的房间。一阵颠鸾倒凤之后,俩人呼呼大睡。

正在睡梦之中,李洪亮突然听到了一声枪响。刘秀芝担心首长出事,马上就要开门出去。

但是,李洪亮却拦住了她。这位22岁的警卫员觉得,搞不好自己和保姆偷情的事已经败露,外面的人是来“捉奸”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绝对不敢出去。于是,他不仅拦住了刘秀芝,而且还将房门反锁,直到外面彻底没了动静才出去。

因为他这么一耽误,谭甫仁将军夫妇再也没有了生还的可能。

那么,另一位警卫员苏德明呢?

他虽然老老实实地在警卫室值班,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在听到枪响的那一刻,居然手一抖,将手枪的弹匣掉进了茅坑里。

失去了武器之后,苏德明也失去了冲出去的勇气,在警卫室坐视首长被杀。

在听取了汇报之后,周总理十分生气。他表示,李洪亮为了一己私欲而放弃职责,实在是最差的警卫员。

而案发当时,5个警卫3个不在岗,这也是自古没有的规矩。

痛定思痛,他决定让全军彻查警卫漏洞,要从各个方面严格选拔制度,一定不能让那些人民的功臣再受伤害。

谭甫仁的牺牲,不仅是一位开国中将的陨落,更是一面镜子,映出制度的漏洞与人性的阴暗面。

这场50年前的惨案,至今仍警示着责任与忠诚的分量。

当警卫员的职责被私欲腐蚀,当历史污点化作复仇之火,最终留下的,只有血色黎明下的无尽叹息。


参考资料:

1.开国中将夫妇遇刺时 警卫员竟在和保姆通奸——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朱稳坦-2008-12/1208:49

2.唯一遇刺身亡的开国中将 去世时年仅60岁——2016-12-19 09:57·中国兰州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警卫员   滑县   保姆   岗哨   手榴弹   惨剧   警卫   军区   中将   年中   漏洞   人员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