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外长要来中国“走亲戚”,可不是因为想念中国的茶叶和饺子,而是因为订单没了、货卖不出去、农民快顶不住了。
几个月前还一副“跟着美国制裁”的姿态,结果才过一个夏天,加拿大就扛不住反制的后劲,急着找中国“解冻关系”。
这场从强硬转“示好”的大转弯,背后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经济账单,如今轮到中国出牌了,加拿大的订单清零,加税100%的反制也不是说取消就取消的,访华,是道歉,也是求稳。
看起来像外交破冰,实际是经济救命,9月联合国大会上,加拿大外长公开宣布要访华,语气客气得仿佛忘了几个月前谁在加征关税、谁在表态“必须对中国强硬”,这场“突然”的转向背后,其实是经济现实压得喘不过气。
先看数据,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超过30%,尤其是油菜籽、龙虾等大宗出口品类,几近腰斩。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波动,而是实打实的库存积压、价格塌方,直接伤到了农业大省的根基,萨斯喀彻温省、曼尼托巴省的农场主们连夜写信给联邦政府,抗议对华政策太“作死”,要求尽快恢复对话。
地方政府更是组团计划“单飞”,想绕过渥太华直接找中国谈,这才逼得特鲁多政府不得不从“表演型制裁”切换到“务实型求和”。
而中国这边的反制也精准狠辣,从今年3月起,中国对加拿大的菜籽油、水产品陆续加征关税,到了8月,商务部干脆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进口收取保证金,这一招相当于在加拿大农产品出口链上挂了个“封条”,让买家望而却步。
结果就是港口堆满了没人要的菜籽油,价格一泻千里,农民订单清零,行业哀鸿遍野。
更深层的痛点在于结构性依赖,加拿大的农产品出口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尤其是高品质的油菜籽和龙虾,几乎找不到别的买家能接盘。
欧洲市场对加拿大标准不感冒,美国自己产得也够用,转向东南亚更是没戏,所以当中国说“暂停采购”,那可不是吓唬人的,加拿大的出口商们才发现,少了中国这个大客户,他们连“上架”的资格都不保。
这种依赖,过去被包装成“互利共赢”,但一旦关系紧张,就成了“命门”,加拿大这才意识到,所谓“价值观外交”,在市场逻辑面前一文不值,你可以跟着美国唱高调,但别忘了,唱完还得有人买单。
加拿大这场外交溃败,除了经济打击外,还有一层更“扎心”的现实,美国根本就没打算帮它擦屁股。
眼看自己被中国反制打得七荤八素,加拿大第一反应是向老大哥求助,可特朗普政府的回应是啥?不是出手相救,而是趁火打劫。
没错,9月初,美国商务部刚刚宣布,计划对加拿大木材和乳制品再次加征关税,理由是“倾销”和“补贴”,这不是第一次,美加之间的木材战、奶战早就是“家常便饭”,但这一次的时机太微妙。
加拿大刚被中国“卡脖子”,美国转手就给了它一记“背刺”,让渥太华彻底清醒,所谓“盟友”,在特朗普字典里就是“先收保护费,再看你死活”。
更讽刺的是,加拿大过去几年在对华政策上几乎是“按照美国剧本”走的。
不管是加入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联盟,还是限制中企投资关键矿产,加拿大都“冲在前面”,生怕落后,结果中国反制一来,美国没挡枪,反而把加拿大当成替罪羊,顺便把市场空缺接了过去。
今年5月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鳕鱼和龙虾出口反而飙升,取代了加拿大的位置,这买卖,特朗普做得不亏。
与此同时,中国也没闲着,反制加拿大的同时,中国迅速转向其他市场,光是上半年,中国就与巴西、印尼、阿根廷等农产品出口国签了好几个大单,油菜籽、海产品一应俱全。
中国企业也加快了与中东、南亚的采购渠道建设,彻底绕开了加拿大,等加拿大想“回来”,恐怕连座位都没了。
这场“误判”的代价,不只是眼前的经济损失,更是战略上的尴尬,加拿大曾自诩“中西桥梁”,现在却成了“中美夹缝”,不是中国不愿合作,而是加拿大自己把台阶拆了,还指望别人扶它上去,如今全球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欧美内部都在分化,像加拿大这种靠“选边站”混饭吃的策略,早就过时了。
现在加拿大说要访华,重启对话,愿望很好,但中国的态度也很清楚,合作可以,但得讲规矩,中方代表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任何国家想跟中国做生意,前提是互相尊重、平等协商。
不是今天制裁,明天道歉,就能“重启信任”。
回顾历史,中加之间并非没有合作基础,过去十年,中加的资源互补、市场对接,一度被认为是典范。
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加拿大的农产品、矿产、能源在中国市场也有稳定需求,但问题就出在,加拿大在跟中国打交道时,总喜欢“夹带私货”,一边搞小动作,一边要好处。
这种“两面派”,中国看得明明白白,当然也不会再吃这一套。
这一次外长访华,能不能真正起到效果,取决于加拿大能不能拿出点诚意,什么是诚意?不是嘴上说“愿意对话”,而是真正调整政策,比如取消打着“国家安全”旗号的投资限制,恢复正常的贸易审查流程,甚至重新评估此前加征的部分高关税。
如果还想着“谈一谈就好了”,那恐怕又是一次“走过场”。
从内部看,加拿大政府也面临压力,特鲁多的民意支持率持续下滑,连党内都有人质疑他在对华政策上“太激进”。
内阁中较为务实的一派,正在推动“政策缓和”,希望通过贸易谈判、产业对接等方式,尽快止损,但问题是,政治人物说得多,能不能做得到,才是关键。
未来中加关系能否重回正轨,关键看加拿大愿不愿意放下“议程”,专心做买卖,中国不缺朋友,也不缺市场,但愿意给机会给那些真正尊重规则、尊重合作的伙伴,对比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修复轨迹,加拿大并非没有机会。
但机会不是无限的,占了便宜还卖乖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
加拿大的态度转变,本质是现实代价下的被迫觉醒,从强硬对抗到低调求和,其政策失误不仅让经济受损,更暴露了盲目跟风的战略短视。
中国始终持开放态度,但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务实行动之上,未来中加关系能否破冰,取决于加拿大是否真正反思过去,以诚意取代空谈。
如果继续“说一套做一套”,对话终将无果而终,中国的底线清晰,原则坚定,任何国家都需明白,在国际棋局中,只有尊重规则,才能赢得未来。
参考资料
加拿大外长计划未来几周内访华,寻求缓解紧张关系 2025-09-24 10:40·
商务部官宣!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收保证金 2025-08-12 20:37·看看新闻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