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也当“房产中介”?近7万套房源低价抛售,释放了一个信号!

近日,银行批量打折卖房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四川农信挂出近2.5万套房源,辽宁农信推出约1.1万套,全国银行直售房产规模已逼近7万套,价格较市场价低25%,相当于直接给出七五折优惠,力度超过常规促销活动。

这一现象让不少人疑惑,银行为何突然涉足房产销售?这对年轻人来说是购房福利,还是背后另有考量?

要理解这一行为,首先要明确银行的核心业务逻辑。银行的核心盈利模式是资金运作,通过低息吸收存款,再以较高利率放贷赚取利差,房产对银行而言,本质是放贷时的抵押资产。

如今集中抛售房产,核心原因是断供现象增多。前两年楼市热度高、房贷利率处于高位,不少购房者高位入市,后续遭遇降薪、失业等情况,导致无力承担月供。

更关键的是,部分房源出现租金与月供倒挂的情况,有刚需房业主每月月供1.3万元,房屋出租仅能获得5000元租金,每月需额外补贴8000元,长期难以维系最终选择断供。

当房产收益无法覆盖持有成本时,违约风险便会上升,这也反映出高杠杆买房模式已难以持续。

当下年轻人的购房观念也在转变,不再愿意被高利息房贷长期绑定,也不再盲目认同“一生必须有套房”的说法,更多人选择租房而非跟风接盘。

对银行而言,这些因断供收回的房产属于不良资产,不仅无法产生收益,还需持续支付维护费、安保费、管理费等成本,更严重的是冻结了银行的流动性。

原本可循环用于放贷的资金,被沉淀在无法快速变现的房产上,因此银行选择低价抛售,即便单笔交易可能亏损,也要优先回笼资金,保障业务正常运转。

银行大规模低价卖房,对二手房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相同户型的房产,个人业主报价200万,银行直售仅需150万且产权清晰,这种价格差异改变了市场原有格局。银行进入房产销售领域,推动了市场价格透明化,让虚高的报价回归合理区间,对传统二手房交易形成了直接影响。

面对银行的低价房源,年轻人最关心的是是否该趁机购房,既担心买后房价下跌成为“接盘侠”,又怕错过低价机会未来更难负担。

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可用于评估所在城市房价是否合理、是否已触底:用房产年租金除以总房价得出租金回报率,再与10年期国债利率加所在城市流动性溢价的总和进行对比。

举例来说,若在杭州看中一套总价200万的房产,同小区类似户型年租金为4万元,其租金回报率为4万除以200万,即2%。

10年期国债利率属于低风险收益率,目前约为1.8%,可直接作为参考基准;流动性溢价则用于评估房产的变现难度,城市越发达、房产越易出售,溢价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具体来看,超一线城市流动性溢价为0.5%,一线城市为1%,二线城市为2%,三四线城市为3%。以杭州(一线城市)为例,10年期国债利率1.8%加上1%的流动性溢价,总和为2.8%,高于2%的租金回报率,说明该房源价格尚未达到合理区间,可暂缓购房计划。

银行集中卖房的现象,也释放出明确信号:房价快速上涨的时代已过去,未来房产的居住属性将优先于资产属性。

不过也存在政策变数,如果后续出现流动性宽松、市场资金成本降低,可能会有部分资金流入楼市,对房价形成短期支撑,这需要持续关注政策动向。

对年轻人而言,这一现象带来的最大启发,是改变购房思维。买房不再是单纯的“碰运气”,而是需要理性计算。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判断房产价值,才能避免踩坑,守护好个人财富,同时在真正的购房机会出现时,也能准确把握。

#我要上头条##财经##房地产##上头条 聊热点##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财经   低价   房源   信号   银行   房产   租金   流动性   溢价   城市   资金   利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