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峰
文章引言:

图:吴石将军的夫人王碧奎,晚年时在美国与四个儿女团圆时的留影。
文章引言: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在台北马场町就义后,其家人的命运随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他在台湾的次子、亦是幼子的吴健成与在台湾的姐姐吴学成二人曾一度流落台北街头。
不过令人称奇的是,1973年时吴健成不仅成功考入了台湾大学,而且在1977年吴健成在台大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又很快成功申请到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这里就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回答。
其一、1973年时蒋介石还在世,台湾社会仍然处于严酷的军警特务监控之中,那吴健成是如何进入台湾省著名学府台湾大学的?
其二、1977年吴健成台大毕业后,很快就成功申请了去美国留学。在当时的台湾,申请去美国留学,也需要严格的审查才能获得通过,而且当时暗中帮助他们一家人的陈诚将军早已于1965年去世了,那么吴健成的申请留美能快速审核通过,这是谁在暗中提供了帮助与保护?
笔者本文就是旨在探索研究这一历史问题,同时顺带简略谈一谈吴石将军牺牲后,其四个子女吴韶成(长子)、吴兰成(长女)、吴学成(次女)、吴健成(次子)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悲欣交集的人生往事。
希望喜欢了解吴石将军的读友们不妨一阅,借此了解一下那个特殊时代下的人性与人间冷暖。
1977年,吴石将军的幼子吴健成从台湾最好的学府之一台湾大学毕业了。
为了进一步深造,早日撑起这个苦难的家庭,吴健成决定申请去美国留学。他的这一计划得到了母亲王碧奎与姐姐吴学成的大力支持。
于是吴健成向台湾当局提出了去美留学的申请。
当吴健成开始将这一计划付诸行动时,他的内心依然十分的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的申请能否在台湾教育当局顺利通过。
这一年,吴健成已经34岁,不算年轻了。
此时,离他的父亲吴石将军在台北马场町就义已经整整27年了。
不过,自从父亲吴石牺牲后,从上教会小学到大学,“陈明德”这个名字被吴健成用了整整27年了。尽管他知道这是有父亲生前故交旧友在帮助自己一家人,但是到底是谁,此时的吴健成也不知道,直到23年后的2000年,他才知晓这一谜底。
就在吴健成担忧自己的留学申请能否被当局审批通过时,仅仅一个多月便传来了好消息——台大学生“陈明德”申请留学的审核通过了。
吴健成一时不敢相信,因为在台湾申请去美国留学,那时在顺利情况下,一般都需要半年时间,最长时甚至需要等待一年半的时间。
然而,吴健成只用了一个多月便成功通过了申请的审批程序,这在当时的台湾,简直不可思议。
就这样吴健成顺利地通过了赴美的留学申请,并以全额奖学金的方式进入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981年,吴健成在伯克利分校毕业,并取得结构工程学硕士。
在吴健成在美国念书时,他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并在1980年将母亲王碧奎接去了美国,在洛杉矶定居了下来。
不过,在吴健成与母亲王碧奎的心中始终有一个谜团未曾解开:即这么多年来,一直帮助自己“陈明德”的好心人到底是谁?
这一心事弥漫在了他一家人心头多年。
吴健成曾经试图去查询解开这个谜,但是他担心因为父亲的“案子”而给帮助自己一家的好心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选择隐忍,一直沉默了下来。
1981年,随着海峡两岸的关系渐渐解冻,他知道到了该知晓的这一天了。
他一边在美国工作,一边寻找线索探求事件的真相。
然而,多年的调查探求中,由于当年的当事人中有不少人早己离世,真相始终是个谜。
直到2000年,随着台湾当局对国民党原台湾省主席陈诚的档案解秘,事件终于有了真相。原来,多年来一直默默资助“陈明德”念书学费以及自己一家人每月200元新台币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副总统”兼台湾省主席的陈诚将军。
至此,这一压在吴健成心中30年的谜团终于有了答案。
那么,在台湾那个白色恐怖人人自危的年代,陈诚为什么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长年资助蒋介石眼中的“党国叛徒”吴石将军的后人及妻儿呢?
这一切得从吴石将军就义前的最后一周说起。

图:吴石将军戎装照
1950年6月3日前后,吴石在狱中获悉国民党对自己审判的结果后,在一册画报的反面写下了最后的遗书。
遗书中他简略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后悔,有的只是对国家尚未最后统一的遗憾,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未能看到中国完全统一。
他在遗书的末尾写下了著名的《绝命诗》一首:
“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吴石将军在狱中遭受了3个多月的残酷折磨之后,他的脑袋仍无比清醒,思虑依然是缜密的。
他此时已经不再考虑自己,而是担忧自己的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女吴学成、吴健成顶着“党国叛逆”之后,将来念书及生活该怎么办?还有他那没有了收入来源的夫人王碧奎怎么面对将来的生活?
吴石思考再三,决定向自己曾经的同僚求助,请他们在自己走后酌情帮助一下自己的家人。
此时,台湾保密局仍希望在吴石被枪杀前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所以特地在他关押的狱室中设置了一部电话,供他在最后使用或留下什么遗愿。
这部电话,吴石此前一直都没有使用过。
6月9日傍晚,狱监看守刘忠悄无声息地来到狱室门口,轻声告之吴石,次日将要执行死刑了。
刘忠曾经是吴石的部下,目睹自己昔日的长官躺在冰冷的地上,心中一时百感交集。
到了深夜时分,刘忠利用换班的机会,将电话轻轻地移至牢房中吴石的身边,以便吴石留下最后的心愿。
吴石内心也十分清楚,这部电话的一切都在保密局的监听之中。一旦电话拨出后,可能会给电话那一头的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他知道留下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努力地坐起身,缓缓地拨动了电话的号码盘。
首先,他拨通了时任台湾省主席陈诚的电话。
铃声响起两次后,电话终于接通了。尽管电话的另一头没有传来声音,但是吴石知道对方在听。
吴石的声音显得异常的虚弱,他没有多余的客套,径直表达了自己的请求。
吴石讲到家中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没有收入,难以承担今后的生活,他恳请陈诚,作为多年的同事,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

图:国民党原台湾省主席陈诚将军
电话的那一端,正是才卸任台湾省主席不久、但仍为台湾警备司令兼行政院长的陈诚。陈诚知道吴石的处境,但此时此刻的电话,他意谓着什么。
在听完吴石的请求与心愿,他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最后只轻轻地说了句:“可以!”此外再也没有了声音。
电话这一头,吴石听到陈诚的回答后,长舒了一口气,才缓慢放下电话。
多年的相交,吴石是了解陈诚的为人的,他深知陈诚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有了陈诚的承诺,他知道自己死后,不至于子女流落街头。此时的吴石,并不清楚自己的夫人王碧奎会判刑多久,只知道妻子受自己的牵连也被关押进了监狱。
吴石在打通第一个电话后不久,他又接着拨打起了第二个电话。
这个电话是打给时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
可是,当电话拨通后,对方一直无人接听。
事实上,吴石的电话拨通时,周至柔正坐在家里的客厅中,目睹这个显示的电话号码后,他的手几次伸向电话话筒,但每一次都又缩了回来。
作为吴石将军昔日的同僚兼直接上司,他知道接这个电话的份量与后果是什么。更何况,此时在他家门口不远处,就停着一辆黑色的轿车,里面坐着保密局的人。
虽然,他们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但是作为吴石的直接上司,周至柔知道自己同样也难辞其咎。
周至柔最终没有接这个电话。他双手掩面,肩膀不由自主地抖动着。
这一头的吴石听着电话那头的盲音,面无表情地缓缓地放下了话筒,又抬头看了看身边不远的看守刘忠,叹息了一声,无言以对。
吴石挥手示意刘忠将电话移开。
次日上午,吴石被押上囚车,他从容整理自己的衣物后,昂首挺胸登上车。
国民党军警特务询问他还有什么遗言要交待。吴石命人取来纸笔,只留下了十二个字:
“吾之所向,非为党派,实念苍生!”
下午4时30分,台北马场町的枪声响起,一代革命英烈吴石将军身中两枪后,缓缓倒下。
吴石将军就义前,他为什么想到的是给陈诚与周至柔打电话呢?吴石的心愿后来达成了吗?
吴石就义牺牲的当日,陈诚没有外出,而是在家中的书房枯坐了一日。
他手上拿着一枚早年时期的北伐奖章,枯坐在书房,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然而,在2000年时,当《陈诚日记》在台湾公开出版发行时后,人们才看到陈诚在1950年3月2日的日记中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晨接毛人凤电,吴石事已证实,不胜孩异。”
1950年3月1日,则是吴石将军被台湾保密局人员带走的日子。
在《陈诚日记》中,6月11日,陈诚写道:
“闻吴石伏法,念及旧谊,不禁欷歔。”
不过写下这段话后,陈诚似乎又想到了自己的处境,特地又补上了一句:
“执法如山,不容宽贷。”
当我们今天看到这两行看似矛盾的文字,透过历史的烟尘,仍然能感受到台湾在白色恐怖下人人自危的心态与蒋介石统治台湾下的冷酷。
吴石与陈诚二人之间的交情,可以追索到1926年。
如果再往前探究一下,甚至可以追索到1919年陈诚在保定军校时期。
吴石生于1894年,陈诚生于1898年。当陈诚在1918年进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学习时,作为保定军校长年高居榜首的“状元”高材生吴石,已经从保定第三期炮兵科毕业有两年了。所以,吴石与陈诚为保定校友。
不过,此时的吴石并不认识陈诚,陈诚则知道吴石的大名。
1926年,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蒋介石率领一众黄埔弟子开始北伐,志在铲除各地方军阀,统一中国。

图:北伐时期的陈诚
1926年北伐期间,时为国民革命军第1补充师第3团团长的陈诚,在南昌战场上染上了伤寒,高烧昏迷不退,倒在了战壕内。作为师部作战科科长的吴石带着几个警卫,冒死穿越敌人火线,把陈诚从战壕背出来,一口气跑了几里地赶到了后方医疗室。陈诚得以脱险救回了一命。
事后军医告诉陈诚:“若再晚几个小时,你就没命了。”而救出陈诚的吴石,当晚在床边守护了一整夜。
正是这一份恩情,陈诚记了一辈子。
此后,由于政见上的分歧以及吴石私自放走越南胡志明一事,使得地位越来越高的陈诚在1947年后对吴石渐渐有些疏远。但是,他也从未在吴石的仕途升迁上有过任何的掣肘。
陈诚始终敬佩这位学长的军事才华,由吴石撰写的《兵学辞典粹编》一书,多年来一直是陈诚枕边书籍之一。一本《兵学辞典粹编》早被自己翻得起了毛边。
台湾“吴石案”发生后,陈诚并没有作壁上观,也没有为吴石发声。
他清楚地知道蒋介石的性格与为人,如果此刻自己发声,不仅救不了吴石,而且弄不好自己也会搭进去。
所以,陈诚在吴石被杀后,选择了另外一条帮助对自己昔日有救命之恩的吴石的家人。
吴石牺牲后,他的夫人王碧奎仍然在押,并且被国民党台湾当局判刑九年。
当王碧奎的卷宗报到陈诚这儿时,陈诚在案卷上写下“家属无涉,暂缓羁押”八个字。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这无疑是一道救命符。
为此,台湾法院当局不得不重新审核判决。
但是,案宗每次到了陈诚这儿,他的批复不是“家属无涉,宜缓”就是“妇人无知,当缓”。三次批示下来,最后竟然硬是将王碧奎9年的刑期,减成了7个月。
当王碧奎从监狱出来的当天,便有人给他送来了一把民居房的钥匙,温声说道:“房屋租金已预付半年,您大可安心入住。”
出狱后,王碧奎找回了两个流浪多日后暂时借住在吴石原部下兼族侄吴荫先家中的两个孩子。
一家人在经历大难无家可归后,总算又有了一个安身遮雨的住所。
此时吴石在台湾的一对儿女,大的吴学成才16岁(注:吴学成生于1935年),小的吴健成(注:吴健成生于1943年)不过7岁。
吴石牺牲时,吴学成正在上初中,吴健成因为小还没上学。
由于“吴石案”,姐弟二人一时没有了学校敢接收。吴学成只好辍学,换个名字后找了个工厂去上班挣钱养家了。吴碧奎出狱时,才46岁的人已经满头白发,根本找不到事,只好在家做点针线活之类的事挣点零散小钱。
吴健成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没有学校敢接纳他。
正当王碧奎为幼子吴健成上学的事发愁时,又有人来为吴健成办好了上学事宜,让他以“陈明德”这个名字去教会学校上小学,并且一切手续及学费均已提前办好。
王碧奎也不敢问,在内心只是感激“好心人”的帮助。
人世间最温暖的事,不过是落难之时有人雪中送炭。
这以后,王碧奎的家中每个月都有人按时送来200新台币。这笔费用相当于当时台湾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王碧奎起初接到这笔费用时,问送费来的人是谁让送的,对方只是答道:“故友所托。”
到后来,王碧奎也不再问,每次只是将费用默默收好。
就这样,陈诚在吴石牺牲后,以这种默默的方式暗中帮助了他们一家人。每到一个月这这一天,陈诚从是会从自己工资收入中扣出200元新台币,帐目的使用一栏上记着“遗属慰问”。
这种守护持续了整整15年,直到1965年陈诚去世。
至于陈诚为什么让吴健成以“陈明德”这个名字在台湾上学念书,我们稍为了解陈诚的个人情况就明白了。
陈诚,原名陈德,乳名德馨,字辞修,号石叟,1898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一个普通的务农家庭。19岁时,在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毕业,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后来弃文从武,考上了保定军校。
此后风云际会,陈诚成为了国民党军政重要人物之一。
所以,“陈明德”这个名字就是陈诚原名加乳名的组合。陈诚正是以“陈明德”系自己远房亲戚为由,暗中资助了吴健成完成了在台湾的学业与成长。
陈诚去世前,仍然挂念着吴石将军的一家人,他叮嘱由自己一手培养起来、当时已出任台湾警备司令的陈大庆说:“我死后,吴石的孩子及家人,你要替我关照一下。”
陈大庆后来也确实没有辜负陈诚生前的重托。

图:黄埔一期生陈大庆(1905年~1973年)
1973年,吴健成考入台湾大学念书。台湾大学作为台湾省著名学府,在当年对每个新的入校学员都有严格的审查。
如果没有人暗中相助,我们很难想像吴石的孩子吴健成能进入这所大学。
2000年,台湾“国史馆”解密了“吴石案”。
陈诚临终前的一封密信得以重见天日。这封信是他写给吴健成的,但不是何故没有发出。陈诚在信中写道:
“当年未能为你父亲求情,是我一生憾事,惟尽力护你家人,聊补亏欠。”
至此,陈诚在吴石身后呵护其家人的这段隐秘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
那么,这里面还有一个谜团,就是为什么当时掌控台湾情侦系统的蒋经国没有对陈诚的这一行为有过警告或者说阻饶?
也许有人讲,那是因为陈诚做事太谨慎小心,没让别人抓住个把柄。
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小。
因为陈诚的这一行为持续了整整15年,而不是几天几个月,当时掌握台湾情侦系统的蒋经国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
如果这个解释不了,我们只能认为蒋经国对陈诚的这一行为选择了默许。
若是这样,那蒋经国这背后的政治智慧就颇令人玩味了。
那么,蒋经国为什么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笔者认为蒋经国有以下三重考量:
其一、陈诚当时是台湾的二号人物,根基深厚,威望颇高,连蒋介石本人也需要依靠他稳住台湾的局面。蒋经国虽然是蒋介石力主的台湾省接班人,但是蒋经国在一众国民党大佬中毕竟翅膀还没有很硬,真要是动了陈诚,恐怕他自己的底盘也会不稳。
其二、吴石生前在国民党军政内,为人清廉,人缘甚好,才华横溢,声望颇佳。加之其生前编纂的军事书籍、教材仍在台湾国民党军队中广泛在使用,如果蒋介石在吴石死后,连他的家人都不放过,恐怕会令台湾国民党中其他将士寒心。
其三、吴石将军生前并非共产党,他之所以站在大陆这一边,完全是为了完成祖国的统一,防止台湾与大陆的长期对峙分割。正如吴石遗言中所说“吾之所向,非为党派,实念苍生”。
因此,无论蒋介石集团如何污蔑吴石将军,吴石都代表了人心向辈与历史的正义。吴石将军对祖国统一的心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而且一定会实现。
相反,蒋介石集团的做法是逆历史潮流在动,是事实上的以军事力量与挟洋人自重而割据台湾,在阻碍历史的进程。
正因为如此,“吴石案”发生后,台湾自军方高层及民众普遍对吴石将军持有同情心,不忍看到吴石将军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被蒋介石下令杀害。
1950年6月初,由蒋介石指令的“台湾军事法庭”三位审判法官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在审判时,一致主张对吴石免于死刑,以重判入狱了此结案。
结果,当审判结果报到蒋介石那儿时,蒋介石大怒,指示一定要判吴石死刑,并且很不理智地将蒋、韩、刘三位将军撤职。此案之后,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三人都未被再重用,渐渐淡出了政坛。
由此可见,杀掉吴石,就是蒋介石一人独裁的结果。谁不按照他常凯申的意志办,谁就遭到他的打击。
从这件事看,蒋介石杀害吴石将军,即便在台湾国民党内部,他也是不得人心的。
对于这一点,蒋经国自然也是清楚的。若是以此追究陈诚的责任,不仅台湾军政高层会哗然,矛盾也会进一步激化,弄不好台湾的局面会不可收拾。
所以,对于陈诚暗中资助吴石的家人,蒋经国最明智的办法只能是佯装不知。
那么,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结论说:1977年吴健成在台大毕业后,能快速且成功地通过了赴美留学的申请,也是陈诚在暗中帮助呢?
显然,不能如此下结论。
因为陈诚早于1965年就去世了,同时他去世之前所托咐的时任台湾警备司令的陈大庆将军也于1973年8月病逝了。
那么,吴健成赴美留学一事上,是谁在暗中助力呢?

图:国民党空军上将周至柔(1899年~1986年)
吴石将军牺牲前,只给陈诚、周至柔二人打过电话。
关于这一历史,从已公开的“吴石案”档案已有记载。但是,此后周至柔给没给吴石的家中以暗中帮助呢?
答案是肯定的。
周至柔在其晚年所著《周至柔回忆录》中有明确关于“吴石案”的回忆记录。
周至柔在吴石牺牲后,他选择了不同路径帮助吴石家人。
吴石生前留下的通行证底稿,按理应当上交当局并销毁。但是,周至柔冒着可能牵涉其中的风险,不仅没有上交,而且将这份文件私藏了下来,锁在了自家的保险柜中。
因此,该文件才有机会在2000年面世于台湾“国史馆”。
此外,吴健成自1950年父亲牺牲后,在每年的清明节和中秋节,都会收到一笔来自匿名人士的汇款。每次汇款的数额虽不大,但汇款时间却极为准时。
这样一笔汇款,持续寄送了28年,直到1978年为止。
吴健成在台大念书时已经30岁了,早已成人。为此,他特地调查过多次,始终未能查明汇款人的身份。
因为每次汇款都来自不同的邮局,且汇款之人的笔迹被有意掩饰了。
直到2000年,台湾解密了一部分历史档案。吴健成在档案馆中查阅到父亲在牺牲的前夜打了两个电话,且通话记录有明确记录。
此外,吴健成找到了周至柔的回忆录。在回忆录中,周至柔记录了那晚他内心的感受。
他在回忆录中坦言:自己并非不愿意接听电话,实则是因畏惧而不敢。同时在回忆录中,周至柔也记录了下那些年为吴家寄送款项的经历,以及保留通行证底稿的原因。
周至柔因为1950年6月9日夜不敢接吴石的电话,内心愧疚自责了几十年。
然而,他在此后长达28年中,以这样的方式弥补了自己一生对吴石将军的亏欠。
至此,我们基本可以判定,1977年吴健成赴美留学申请,之所以能令人惊讶地快速通过台湾当局审批,这里面暗中帮助吴健成的人非周至柔将军莫属了。
1973年后,渐渐淡出军界的周至柔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对台湾未来人才培养的计划上。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言时讲道:
“现在要提拔青年才俊,我要让后辈有上进的机会。”
退出军政界一线的周至柔,在转入对台湾未来人才计划的培养后,在政、教两界仍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因此,对于本身就是台大高材生的吴健成申请要出国赴美留学,他在背后暗中助力一把,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1986年8月29日,周至柔因病在台北安详而逝,享年87岁。
至此,周至柔与吴石将军一生的悲喜恩怨也划上了句号。
吴石将军的悲壮就义,虽然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是他的牺牲,却激励了万千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全面统一不懈去努力奋斗。
在这个悲剧中,我们也看到了蒋介石当年所掌控的台湾,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依然有人甘冒风险,让我们今天看到了那么一丝人性与正义的微光。
英雄,是不会死去的。
他们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在陪伴我们,并以永不熄灭的历史火焰,照亮我们未来前行的道路。——全文终
——作者青峰,2025年11月24日~26日于宜昌西陵峡畔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