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的发布会,历来都是秀“肌肉”的舞台,可Meta这周的发布会,却把“秀肌肉”变成了出洋相。
本想靠三款新智能眼镜亮眼登场,结果演示环节接连掉链子,AI帮厨乱指挥、用神经腕带尝试发送视频通话多次失灵。
后来Meta平台公司首席技术官解释是程序出现了漏洞,这堪忧的稳定性,不免让人怀疑:难道大家买眼镜花的800刀就这样直接打了水漂?
这次Meta一下发了三款AI眼镜,Ray-BanMetaGen2是老款升级的,Oakley那款专门给运动的人用,还有个带屏幕的MetaRay-BanDisplay,说是瞄准AR显示市场。
参数上确实有进步,比如摄像头从拍2K升到3K了,防抖也加强了,像越野跑、滑雪的时候拍画面能清楚点。
续航也提了不少,新一代Ray-BanMeta配上充电盒能撑30小时,跑个马拉松都够。
但要说多厉害,也真没有,就说最受关注的带屏款Display,他的具体参数看着还行,但实际用起来就是把手机通知“悬浮”在眼前,而且只亮右眼。
虽然这功能从参数上看兼顾了清晰度、流畅度与隐私保护,又能在强光下保持清晰显示,但实际使用中,信息交互的便捷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但是说新鲜吧,也未展现出让人“非买不可”的突破性,更别说核心的芯片,仍沿用老款的骁龙AR1,未进行升级,性能上也没突破。
这三款眼镜定价差得还不少,Gen2起价379美元,OakleyMetaVanguard499美元,带屏的Display799美元。
单看带屏款,比国内的雷鸟X3Pro便宜,毕竟人家首发价8999元,约合1265美元,Meta这价确实低了一截。
但有人觉得不划算,说全彩显示看着好,可现在眼镜上显示的内容,大多是文字、图标,根本用不上全彩,为这多花成本、增加重量不值得。
再看不带屏的款式,国内的魅族StarVSnap才39克,比Meta这两款都轻,价格还更便宜。
其实之前国内也搞过“百镜大战”,厂家都想靠低价抢市场,结果现在一看,不管是国外的Meta还是国内品牌,没谁能把“便宜、好用、轻便”这三样凑齐,总得多花点钱,或者多忍受点缺点。
现在AI眼镜市场看着挺热,京东说2025上半年成交量涨了10倍,IDC数据也显示,全球第二季度出货255.5万台,中国就卖了66.4万台,同比涨了145.5%。
但热闹背后,退货率高得吓人:京东、天猫大概30%左右,抖音更夸张,40%到50%,就说小米,算是做得不错的,在抖音上的退货率也得有40%左右。
为啥退?其实都是实际用的时候发现问题了,有人戴一小时鼻梁就压得疼,拍照看着是3K,实际效果还不如老手机。
想查个食物卡路里,要么识别不出来,要么等半天才有反应,还不如直接拿手机搜,花一千多买个这,最后发现主要就当耳机用,偶尔拍两张糊照片,换谁都得退。
而且现在买这东西,大多只能在线上看,没法试戴,拿到手不合适,自然就退了,就算想修,镜片刮花、镜腿断了,都得寄回原厂,比修手机麻烦多了。
不仅如此,还有俩问题,现在谁都没解决好。
一个是芯片,现在AI眼镜用的大多是手机、平板的通用芯片,功耗高还贵。
就说一款2000块的眼镜,光芯片成本就600块,快占三分之一了,厂家想把重量做轻、续航做长,都被芯片卡着脖子。
而另一个是隐私,这东西带摄像头、麦克风,整天在跟前,难免担心偷拍。
AI眼镜的摄像头、麦克风在使用过程中会持续采集环境数据,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隐私泄露,数据要是没保护好,很容易被滥用,这事想想就让人不踏实。
其实现在的AI眼镜,行业内有观点认为其产品体验尚处于“半成品”阶段,看着有前景,实际用起来到处是毛病。
Meta这次的新品,虽然补了点短板,但没解决根本问题;国内厂家也还在摸索,不是说这东西不好,只是想让它像手机一样常用,还得再等等。
要是想尝鲜,也得想清楚,现在买回去,可能会面临尝鲜后闲置的情况。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