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19日,中国对外正式确认,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在西藏林芝地区开工,投资1700亿美元,建设5座梯级水电站,预计本世纪30年代运营,发电效能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每年可满足3亿人年度用电需求。
然而,就在我国项目开工之际,欧美非政府组织NGO却主动跳了出来,声称该项目破坏生态、影响下游,并希望印度、孟加拉国有所反应。
洛桑央措等NGO组织专家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中国在青藏高原建造水电站,将会产生连锁反应,波及下游数百万居民,因为以来雅鲁藏布江的大多是渔民和农民,建造水电站将影响内河渔业和沿岸农业。
这些组织声称,建设该水电站项目将对青藏高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果建成了再采取反对行动,可能会为时已晚,印度等下游国家应该有所表示。
环保旗号下的战略博弈:欧美NGO为何紧盯雅鲁藏布?
2025年7月19日,中国宣布投资1700亿美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消息刚一传出,德国之声等西方媒体突然密集报道,声称"中国在青藏高原建造水电站将引发生态灾难"。
更蹊跷的是,一个名为"洛桑央措"的NGO组织专家在采访中危言耸听:"水电站会导致下游印度、孟加拉国数百万渔民和农民失去生计"。这些言论看似环保关切,实则暗藏玄机。
熟悉国际政治的人都知道,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其下游在印度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这条河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至关重要,那里70%的灌溉用水都依赖这条河。
早在2015年,印度就曾对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建设藏木水电站表示担忧,但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并未截流河水。此次项目规模更大,自然触动了某些国家的敏感神经。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NGO的资金来源往往与欧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这个被称为"第二中情局"的组织,长期通过资助所谓"人权组织"干涉他国内政。在香港修例风波中,NED就曾向乱港分子提供资金支持。此次跳出来反对雅鲁藏布工程的NGO,虽然名称听起来像本土组织,但背后很可能有类似的资金链条。
更关键的是,雅鲁藏布水电项目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中国推动"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16亿棵树。这对试图维持全球能源话语权的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于是,他们再次祭出"环保牌",试图将中国塑造为"生态破坏者",进而阻挠项目推进。
舆论战与外交施压:NGO如何煽动下游国家?
NGO的套路其实并不新鲜。他们首先通过西方媒体放大"生态威胁论",德国之声的报道就是典型例子。文章刻意强调"水电站将导致河流改道",却绝口不提中国采用的是隧洞引水技术——通过36公里长的隧道将水引至下游发电,全程不改变天然河道。这种"选择性失明"的报道手法,目的就是制造恐慌。
与此同时,NGO开始游说印度政府。2025年6月,印度媒体突然炒作"中国可能在战争中轰炸水电站引发洪水",甚至有环保人士声称"水电站距离印度边境仅30公里,将加剧地震风险"。这些言论看似荒诞,却成功煽动了印度民众的焦虑。
印度政府在项目开工后虽未正式反对,但却宣布在中印实控线附近启用新的空军基地,这种"无声的施压"背后,显然有外部势力在推波助澜。
不过,这些伎俩在中国的科学数据面前不堪一击。中国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王雷在《印度快报》撰文指出,雅鲁藏布水电工程不消耗一滴水,仅利用水的势能发电。
项目采用"雨季蓄洪、旱期放水"的调节机制,反而能帮助下游国家减轻洪涝灾害。事实上,中印自2006年就建立了跨境河流专家级机制,中国多次在洪水季节向印度提供水文数据,帮助其防灾减灾。
科学数据与国际合作:中国如何破解舆论困境?
面对NGO的抹黑,中国用事实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工程采用的截弯取直技术,不仅能减少河道冲刷,还能通过生态补偿措施恢复植被。例如在鱼类洄游季节,水电站会预留生态流量,确保鱼类正常繁殖。这些技术细节,NGO在采访中从未提及。
中国主动与下游国家展开合作。2025年1月,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20年水文数据,证明雅鲁藏布江出境水量年均1654亿立方米,远超印度境内支流的补给量。
这意味着即使没有中国的水电站,印度的水资源供应也主要依赖自身降雨。与此同时,中国承诺将与印度、孟加拉国共享实时水文信息,并建立联合监测机制,确保项目对下游无负面影响。
印度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尽管NGO不断煽动,印度学者迪帕克却指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水量的70%来自印度境内的降雨,中国的影响其实有限"。
印度企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资源,在水电站开工后,印度稀土进口商集体施压政府,要求放宽对中国的限制。这种经济利益的博弈,让印度政府在外交表态上不得不更加谨慎。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