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苏超”第十一轮比赛将在常州奥体中心打响,常州队将坐镇主场迎战宿迁队,而在9月10日上午,一场紧锣密鼓的草皮铺设作业正争分夺秒地展开,工人们挥汗如雨,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布置场地。
在常州,“苏超”的精彩,不仅属于球员,也属于这些在赛场内外默默奉献的工人、志愿者和广大市民朋友们。他们用热情、专业和无私的付出,共同保障了赛事的顺利进行,展现了常州的温度与魅力。
常州奥体中心上演“极速”换装
9月7日晚,一场演唱会在常州奥体中心落幕,撤场工作通常需要两到三天,这一次却被压缩至创纪录的24小时,百余名工人通宵奋战,迅速拆除了舞台结构、音响设备和灯光架,场地布置团队同步进场划线、安装球门和广告牌。
紧接着,工人们将一卷卷重达数吨的新草皮精准铺设在球场中心区域,整个场馆弥漫着青草的芬芳与紧张施工的气氛,此次更换面积达2400平方米,约占整个草坪三分之一,均位于演唱会主舞台覆盖区域。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转场作战,是为了在一周内完成从陶喆演唱会到“苏超”联赛的极限场地转换,为9月13日的比赛做好准备。
奥体中心草坪养护专员介绍:“今天完成铺设后,还将进行找平、压缝、压实,再浇水、施肥和打药。”他补充道,“在‘苏超’比赛前我们还会做一次修剪,确保草坪恢复最佳比赛状态。”
高标准场地是精彩赛事的重要支撑,而这并非他们第一次应对“极限挑战”。今年7月,草坪团队在72小时内完成了另一场草坪翻新,当时地表温度突破45℃,切割机将2800平方米旧草皮整齐分割并运离,养护员们在热浪中作业,他们迅速卷起、运离沉重的旧草卷,随后铺展新草卷。通过钢尺精准测量、压路机压实,以及打孔机扎出通气孔,他们以专业工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通常需要25-40天的精细工程。每一道工序,都在践行着毫厘不差的“奥体标准”,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于无声处默默奉献。
常州奥体中心内工人们正在铺设草皮。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便民服务,一座城市的温度
赛场上的毫厘之争诠释着常州对竞技的极致追求,场外的暖心互动更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为了办好“苏超”,常州推出了细致入微的 “常宝”便民服务八条,并不断升级,每一项服务落地的背后都是众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这一切始于一位球迷的留言:“建议各企事业单位和各大园区的停车场停车位能够临时停车,让来常州的球迷朋友感受到常州人民的热情!”名为“江南风周伟”的网友迅速回应:“已经在安排了,谢谢您一直支持常州。”而这位“江南风周伟”正是常州市市长周伟,他用最朴实的语言兑现着常州“礼遇天下客”的承诺,很快,“常宝便民八条”应声落地,将这份诚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便利。
近日,常州市又向市外球迷和游客提供了八条便民服务升级措施:部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广场道路等空间对外开放,提供6000个机动车停车位、42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9月13日当天全市市域公交、地铁向全体市民和外地游客免费开放;32个充电站的421个充电终端提供免费充电服务,并设置100多个场外第二现场观赛大屏、发放12000份天目湖砂锅鱼头、萝卜干炒饭等特色美食。在场外市集,常州还专门设置了“宠物托管班”,为携带宠物的球迷提供暂存服务,有专业宠物护理师现场负责宠物陪护,且配备宠物饮水、零食、医药、尿垫等服务用品。
常州“苏超专享”充电站地图。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志愿行动,无声守护
在“苏超”赛事期间,几百名由常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团市委等多部门组织招募的“龙城志愿者”,活跃于常州各个服务点位,成为一道亮丽而温情的城市风景线。
在城市入口要道,如沪蓉高速青龙道口、江宜高速龙城大道道口,志愿者们准备了免费茶水和应急医药包,为自驾前来观赛的旅客送上一份清凉与安心;在常州火车站出站口,志愿者王虹菲正熟练地引导外地球迷乘坐接驳大巴,并热情介绍常州的美食与景点,展现常州人的好客之道;奥体场馆外的主题市集,一群来自江苏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此支起了志愿服务茶饮摊,免费提供特色解暑茶饮,并把创业团队设计的常州文创、苏超周边等产品义卖部分收益注入常州市社会工作发展专项基金……
此外,支持志愿工作的还有不少像李小燕一样的“多面手”。作为戚电公司的一位女师傅,她在能源保供一线是细致可靠的“燕姐”,在赛场上则是热情满满的志愿先锋。七八月高温下,她抱着成箱的助威服装穿梭于人群,汗流浃背仍笑容满面地为球迷分发物资,号召大家“为常州队撑场面”。她在看台上带头呐喊,“常州队,加油!”的助威声把主场气氛烘得滚烫;她也用行动温暖他人,主动搀扶老年球迷、补发助威棒、赛后清理看台垃圾……她说:“赛场要热闹,更要干净,这才是咱们常州球迷的样子。”
常州市还组织了“苏超”爱心志愿服务车队,为老、弱、病、残的市外来常球迷提供免费接送至主场馆服务,巡游出租汽车爱心服务车队提供隔天预约接送服务;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车队备用AED、担架等急救和救援设备,提供志愿救援服务。
从城市门户到体育场内,从引导服务到应急保障,常州用微笑、汗水与真诚书写了常州的城市温度,也让赛事因人文关怀而更加精彩。
常州的志愿者们。图片来源/常州青年
常州“苏超”赛场的背后,有无数像李小燕、王虹菲这样的普通人在全力付出。他们是志愿者、是工作人员、是文旅策划者、是城市形象的维护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热情、汗水、智慧和诚意,共同汇聚成了常州“苏超”赛事最温暖的底色,也让“常州”这座城市的名字,因这些默默付出的人而更加闪亮。
文/袁昕
资料来源:常州发布、常州奥体中心、中国新闻网、常州青年、常州社会工作、戚电公司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