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东郊浐河西岸的马腾空村,一片看似普通的基建工地之下,埋藏着一部跨越数千年的无字史书。2016年至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让一个沉寂已久的古代聚落重见天日,揭示了从史前到秦汉的文明更迭与文化交融。
马腾空遗址这地方,壕沟,残着的那段,88米多一点,宽有10米,这种带环壕的聚落,在关中第一次见,壕沟里面,考古队忙活半天,清出来的房子,有半地穴的那种,灰坑、陶窑、墓葬全有,最宽敞的房址能有七十平米大,墙体有痕迹,能看出有人不光住过,还修过,打理过,先民那会儿,建房子手艺挺到位,圆角长方形也有,圆形也有,坑壁底下那一段,专门凿对槽,就是木头框架悬着搭在那儿,南方那种潮湿环境用的法子,偏偏在浐河边上出现,挺有意思,墓葬这块,三十四座,每座都是仰身直肢葬,没见几件陶器,随葬的全是石铲、石锛、石斧、石钺,偶尔来点骨簪、陶环,M1257那座墓,石钺和石铲放着,估摸着那个人当时地位不低。
再往后推,东周的时候,这地盘换了主人,变成秦人家了,遗址第四五层堆积最厚,里面的东西最多,墓葬两百七十多座,清出来一看,秦人风格,关中西头那些秦墓基本就是这路数,除了一个是仰身直肢葬,剩下的全是屈肢葬,秦人下葬就是这规矩,春秋那会儿的陶鬲,柱足鬲也能见着,时间最早能拔到春秋中期,这一带,史书上,秦武公十一年,设杜、郑二县,那会儿马腾空东周层正好赶上,聚落咋扩张,秦人南渡渭河,实物证据全在这儿。
有意思的还得说是战国末年到秦的时候,遗址东北角那房子,一处灰坑,坑浅,埋得急,三件青铜器,铜鼎、铜盘、浴缶,保存都挺利索,这三件器物,秦人常用的样式一点不沾,反倒全是楚地做派,浴缶尤其特别,直口、鼓腹,还有兽首衔环,三只兽面足,楚文化那边专门供祭祀前洗浴那种,讲究净身,说明楚人对祭祀那套很看重,这套铜器能在秦人地头出现,稀罕事,考古学家说,可能楚人带来的,也有可能两地文化交流流过去的,也可能打仗时缴获,反正楚秦之间的往来,摆在眼前。
再往后翻页,到唐朝,马腾空还没歇,大型建筑墙基、鸱吻、瓦当,地上多联灶,卵石路,灰坑里还翻出过被陶罐装着的陶佛头,说明这地方唐代极有可能成了长安东南佛寺之一,宗教气氛在,这一套东西,跟过去完全不一样。
马腾空遗址就像一本老档案,从仰韶晚期一直写到明清,浐河上游四千多年人没断过,楚式青铜器那一组,像盖了个专门的章,说明打仗归打仗,秦楚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影响很深,这片地,从表面上看稀松平常,可要真想明白中华文明那多元一体是咋成的,这块地,就少不了。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