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风向标丨新能源,两大方向有望困境反转!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中信证券)

《赛道风向标》专栏准时与您见面了,为您聚焦赛道热点,捕捉风向变化。

多变行情,我们希望借助中信证券的投研力量,通过热点事件解读、资金流向透视、未来一周大事件梳理,助力大家捕机会、防风险,掌握投资先手。

本文为专栏第47期,供您参阅

热点透视

分 享 嘉 宾

01 复盘新能源近年行情,我们需要敬畏周期的力量。

回顾过去几年新能源的行情表现,经历了2020-2021年持续上涨、略创新高的高光时刻;经历了2022年快速下跌后的反弹;也经历了2023-2024年的长期持续回调。今年以来,新能源行情又从底部开始回升,让投资者看到了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希望。

分析新能源行情背后的驱动力,周期的力量不可忽视。

2020-2021年上涨,主要原因是新能源产业周期迎来爆发式增长推动业绩高增,同时市场增量资金活跃推动估值上行。具体来看,2020年9月中国双碳目标提出,同时动力电池技术进步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光伏技术进步实现平价上网,打开了新能源行业的需求空间,产业周期进入爆发增长阶段。此外,股市行情好转,吸引增量资金入市,新能源作为领涨主线,受到资金青睐,估值被不断拔高,交易出现拥挤。

2022-2024年深度调整,新能源产业周期由于供需失衡进入调整期,市场环境走弱拖累估值。由于前期需求快速增长,带动行业投资火热。但2022年以来行业需求增速自然回落,但供给持续释放,形成供给过剩局面,各环节产品价格下跌,拖累企业盈利,行业周期进入调整期。同时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等多重影响,整体偏弱也拖累板块估值。

今年以来,市场环境好转,同时新能源在“反内卷”和需求回暖带动下,产业周期进入上行周期值得期待。

因此,复盘新能源行情,我们想提示投资者“敬畏周期的力量”。一方面,产业自身发展存在周期波动,即使是长期空间巨大、发展方向明确的行业;另一方面,股市情绪也存在周期,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均存在回归均值的可能,投资者需要关注相关风险和机会。

02 目前,新能源赛道的交易拥挤度和估值均处在偏低位置。

估值方面,以新能源赛道最主要的新能车和光伏产业为例,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最新PE为36倍,处在历史60%分位;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最新PB为2.8倍,处在历史53%分位。均处在历史中枢附近,位置不高。

交易拥挤度方面,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在电力设备行业的重仓持股比例为12.3%,环比有所提升,但相比此前最高21%,仍然属于偏低位置。

03 新能源两大细分赛道,有望迎来困境反转机会。

我们认为要寻找“困境反转”的机会,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①看哪些行业在过去几年受损最严重。②看哪些行业的“反内卷”方向最明确。

从工业企业盈利数据看,过去几年传统地产基建链,以及新能源板块下滑最为明显。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例,在“反内卷”之前:截至2025/05,汽车制造毛利率降至11.9%,处在历史最低;行业内亏损企业数量占比28%,处在历史70%分位。电气机械毛利率13.6%,历史分位8.7%;行业内亏损企业数量占比29.4%,历史分位98%。

此轮“反内卷”最明确的方向可能在新能源。7月以来“反内卷”不断加码,从政策表态看,新能源最受关注。如6月29 日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点名光伏、储能、新能源车行业,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内卷式竞争。9月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工信部强调将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绝不能容忍非理性竞争毁掉企业、行业。

所以,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新能源行业,包括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相对更有可能迎来“困境反转”的机会。

04 光伏板块各环节均具有盈利回升的可能,其中硅料环节的弹性可能最大。

首先在“反内卷”加码之前,由于供给过剩,光伏陷入全行业亏损,主要环节价格均跌破现金成本。7月“反内卷”加码后,可以看到各环节盈利均有回升,往后看预计均有盈利改善趋势。

从盈利弹性角度看,此前受冲击最大、目前“反内卷”力度最强的硅料环节,有望出现盈利最大弹性。目前硅料产能过剩最严重,7月以来硅料是“反内卷”力度最强的环节,硅料价格反弹超50%。近期媒体报道,备受关注的多晶硅重组“联合体”平台正在筹划中,收购方案具体细节仍在商讨。据悉,目前正在筹划中的“联合体”计划成立700亿元左右规模的基金,采用百亿资金撬动700亿元的“承债式”收购。

后续更多政策落地,有望推动硅料价格继续回升,成为弹性最强的环节。

05 新能车产业链,有望出现戴维斯双击机会。

展望后市,我们看好新能车产业链供需改善,景气和估值双升,建议把握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供给端,“反内卷”基调下各环节盈利水平有望修复。

9月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强调“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绝不容忍非理性竞争毁掉产业、企业”。所以预计新能车产业链的“反内卷”同样会持续推进,此前产业链资本开支已有明显放缓。

需求端,看好产业链景气延续回升趋势,特别是锂电环节,下游需求存在支撑。

锂电景气持续受益动储双轮驱动。动力电池方面,1-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近500GWh,同比增长42.5%。四季度是新能源汽车传统旺季,将有利于动力电池需求维持快速增长。此外,欧洲市场汽车电动化形势持续向好,未来2年重要新车型或将放量。中国锂电出口管制暂停,出海空间巨大。②储能电池方面,全球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并成为锂电重要增长引擎。国内独立储能商业模式经济性跑通,代替配储成为增长主力,后续多省政策出台可期。同时新兴市场、欧洲大储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高增长可持续。多家机构上调未来几年储能电池需求。

估值方面,产业链估值仍在历史中枢位置,位置不高。

此外,催化剂方面可以受益固态电池、“反内卷”、辅助驾驶、机器人等多维度催化,估值可能具备较大上行空间。

资金捕风

正如我们常说,市场走势,表面看起来纷繁复杂,但无一不是资金博弈的结果。

利用市场大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知晓资金在不同赛道间的调仓变动。为了方便大家更加落地投资,我们特以ETF为例,梳理近5个交易日(2025年11月13日至11月19日,下同。11月20日数据将于11月21日公布)的重要变动。

从数据来看,近5个交易日,A股波动有所放大,上证指数再次失守4000点,累计下跌1.33%。在此期间,股票型ETF净流入130多亿元,结束了此前5个交易日的净卖出态势,具体看点我们做如下梳理。

01 资金顺势买入

近5个交易日,盘面热点较为散乱,其中仅有稀有金属、CS新能车指数的区间涨幅超3%。

落地到ETF市场,由于上涨方向就少,资金顺势净买入ETF仅40多只。其中,跟踪港新能电池、SSH黄金股票指数的2只ETF获超5亿元资金净买入,获超亿元顺势净买入的ETF则有13只。

近5个交易日资金顺势净买入前20高ETF概况,如下表所示,供您参阅。

近5个交易日

资金顺势净买入TOP20 ETF一览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

数据截至数据截至2025年11月19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02 资金逆势布局

逆势入场,也就是我们说的越跌越买,也是一种常见的投资思路,我们同样做了梳理。

近5个交易日,下跌方向较多,尤其是港股通非银、港股通互联网、港股通科技指数的跌幅超过了5%。

落地到ETF市场,资金逆势买入近300只。具体来看,跟踪中证500、港股通非银、港股通创新药、沪深300、上证指数、CS电池指数的6只ETF均获超10亿元资金净买入,超亿元逆势净买入的ETF则超50只。

近5个交易日资金逆势净买入前20高ETF概况,如下表所示,供您参阅。

近5个交易日

资金逆势净买入TOP20 ETF一览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5年11月19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未来一周大事前瞻

2025/11/21

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

标签: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

第23届广州国际车展

标签:汽车、电动化、智能化

2025/11/22

2025能源转型大会

标签:储能、氢能

2025/11/23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

标签:半导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财经   赛道   风向标   新能源   困境   方向   资金   行业   周期   环节   产业链   数据   需求   中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