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没想到,连韩国最强的三星集团,也招架不住中国芯片的反击

2025年9月,一组来自韩国《每日经济新闻》的数据,犹如一记重锤,砸在了韩国芯片产业的神经上。

中国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仅在今年上半年就赚了6478亿韩元,是三星旗下设备公司Semes利润的整整8倍。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韩国可是亚洲芯片王者,三星更是“半导体国家队”的门面担当。如今,却连利润榜都被中国企业“踹”下去了。

这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胜负问题,更像是中韩芯片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一次换位的信号。

设备江湖,换人做主了?

半导体行业不是光靠喊口号能赢的,账面上的数字才是硬道理。先看看两个“主角”的账本。

三星电子旗下的Semes,今年上半年销售额1.1万亿韩元,同比下滑了11.59%,利润勉强增长了1.41%,达到821亿韩元。这个增幅,说好听点是“稳”,说难听些就是“原地踏步”。

反观北方华创,销售额3.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9.5%,利润更是直接飙到6478亿韩元。

一个在下坡路上刹不住,一个在快车道上狂飙不止。光是利润,北方华创就能买下8家Semes,还绰绰有余。

更扎心的是,这不是偶然的风头,而是全球版图正在改写的信号。

北方华创如今已经挤进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前六名,与ASML、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等行业巨头并肩站在榜首行列。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跟跑”,而是真刀真枪地挤进了技术话语权和供应链议价权的核心圈。

韩国业内也坐不住了。多家半导体研究机构出来发声,承认“中国设备比预期更实用”,甚至“值得韩国考虑进口”。

这可不是开玩笑。对于一向以“技术精密”自居的韩国来说,这几乎就是给对手送上一张认证书,承认对方已经具备了行业入场券——甚至可能要换个“主裁”。

从芯片设备,到“芯片之母”

设备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韩国感到压力山大的,是中国在芯片全产业链上的“连环突破”。

芯片设计离不开EDA工具,被称为“芯片之母”。在这块领域里,韩国一直“跪着用”美国的工具,比如Synopsys、Cadence,或德国西门子的EDA系统。

自己国家的工具研发几乎是空白。直到中国的华大九天、广立微等企业杀了出来,打破了EDA市场的“西方垄断”。

不仅价格打到美国同类工具的一半,性能还不打折扣,甚至更适配中国自家的芯片制造工艺,比如长江存储的3D堆叠架构。

更尴尬的是,韩国芯片巨头三星电子,早在几年前就被爆出在某些环节偷偷用了中国EDA工具广立微的解决方案。

这一幕,多少有点“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意味。

而且中国EDA企业现在正加速与AI融合,自动化程度更高、效率更强。韩国也开始掉头追赶,想在国内搞出属于自己的EDA系统,但这条路,从起步到成型,远不是一年两年能走完的。

更大的问题是,中国已经在打通全链路的国产化流程。从EDA到设备、再到材料和制造,每一个环节都在逐步摆脱对外依赖。背后依靠的,是全球最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政策资源。

简单说,中国有“练兵场”,有“真金白银”,有“时间窗口”。

而韩国,大多时候只能靠两家巨头——三星和SK海力士——撑起整条产业链。生态单一,一旦头部企业掉链子,整个产业都可能跟着打摆子。

博弈背后,国家战略才是胜负手

芯片不是一门普通生意,它背后是国家战略,是供应链安全,是技术主权。中韩之间的这场半导体较量,看的不仅是企业实力,更是制度和战略的比拼。

韩国不是没有意识到风险。

早在2019年,日本就给韩国上了一课。当时日本对韩国断供关键半导体材料,韩国第一次尝到了被“卡脖子”的滋味。

外部一断供,韩国的芯片线就跟着抖三抖。这次之后,韩国开始加强本土化建设,但进度缓慢,根子问题没解开。

一个关键问题在于,韩国芯片产业过度依赖三星和SK海力士。

没错,这两家确实牛,但牛得太集中,就成了隐患。国内设备企业配不上它们的高门槛,生态链自然也就难成气候。

到了2025年4月,韩国政府终于坐不住了,宣布把对半导体零部件、材料和设备的扶持资金从27万亿韩元提高到33万亿韩元,试图复制中国的“国家队打法”。

但这笔钱,放在中国的大基金面前,还是显得太“小儿科”。

中国的大基金,从第一期到第三期,累计投入早已超过133万亿韩元,相当于韩国新计划的4倍还多。这还不算各级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银行的配套支持。

更关键的是,中国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资金、政策、人才、科研,全都围着半导体转,目标明确,打法统一,而不是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资。

韩国媒体自己都写道,在面对中国“绝对的产业规模”和“巨额的投资预算”时,韩国企业越来越“焦虑”,但又“无可奈何”。

说白了,这已经不只是技术差距的问题了,而是国家能力与战略眼光的较量。

不是三星不够强,是对手正在换挡提速

北方华创利润是Semes的8倍,这可不是偶然撞大运,而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设备、EDA、制造等多个维度完成“组合拳”的体现。

从个体胜出到产业突围,中国正在用系统性的打法重塑全球半导体格局。

三星的“招架不住”,不是因为它退步了,而是这场比赛的规则、对手和赛道都在发生变化。

中国的打法是全链路自主、生态自洽,而韩国仍在依赖巨头独撑大局、关键环节靠外部输入。这一来一去,差距自然就摆在台面上。

半导体行业不靠一时爆发,而是一场马拉松。

中国虽然在设备和EDA等部分实现了领先,但光刻机等高精尖技术仍是待破的堡垒。韩国如果不能尽快补齐生态短板、提高基础研发投入,未来在这场赛跑中只会越掉越远。

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在剧烈重构,自主可控和合作共赢的平衡点,也将成为所有国家绕不开的挑战。

而如今这份由韩媒亲口承认的“反击”报告,不过是这场全球产业棋局中,一枚悄然落下的关键棋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财经   招架不住   韩国   中国   最强   芯片   没想到   三星   韩元   半导体   设备   产业   全球   利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