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决赛:南通VS泰州,竟是一场“盐城”之战

11月1日19点35分,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上演江苏省足球城市联赛(苏超)的决赛。一边是所向披靡的“状元狼”南通队,以十连胜的辉煌战绩挺进决赛;另一边是连续成功逆袭、“凤凰展翅”的“黑马”泰州队,从联赛第六名一路杀入决赛。这场比赛门票中签率仅1.2%,抢手程度堪比欧冠决赛!

图片创意来源:何明周

如火如荼的苏超,更让江苏文旅“燃”了起来,“散装”江苏不“散装”,“十三太保”群众也热情高涨“晒家底”,迎八方来客,晒城市人文历史、时代新貌。说到这里,如果细细盘南通、泰州的家底,竟然可以发现,两座城市真是有“盐”千里来相会——南通VS泰州,可以说是一场“盐城之战!

1 因盐而兴双城记

纵观古今,因盐而兴起的城市不少,但是如江苏沿海地区的城镇体系从肇始、兴盛至衰败,历时两千多年,皆受海盐经济文化影响者,实属罕见。

——《淮盐画传》

点击图片购买

南通凭借临江靠海的地理优势,成为淮南盐场最重要的海盐产地之一;泰州则依托内陆水网,发展成为盐业管理和运输中心。

2025年,是“南哥”之争元年。在古代,或许只能有“通”哥、“宁”哥之争。

图片源自网络

南通的成陆过程与盐业开发同步。南通地区逐渐成陆后,最早在这里的生产活动是烧制海盐。西汉初年,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其在扬州开通的运盐河直达今如皋境。南北朝时期,今天的南通市区还只是海中的沙洲。这些沙洲成为早期盐业生产的天然场所。从南北朝到唐末的400余年,胡逗洲得到开发,洲上多流民“煮盐为业”。南通盐业的规模化发展始于唐代。至宋代,南通境内已形成吕四、余东、余西、金沙等十余个重要盐场。

清光绪五年(1879)余西场煎盐火伏场牌 南通博物苑藏

泰州的盐业历史更为悠久。考古证实,早在3000余年前的西周,泰州地区就开始制盐。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泰州始建海陵县。

这里我们需要再次提到吴王刘濞。他为运输海陵(今泰州)一带的海盐,开凿了运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泰州地处运盐河要冲,成为淮南盐出海外运的重要枢纽。

盐为国之大宝,是中国古代王朝重要的财赋支撑。泰州在盐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非常突出。清代雍正年间,在泰州设立的泰坝监掣署尤为重要,它是淮盐南运途中关键的查验和征税机关,所有经泰州转运的淮盐都需在此完税。这一机构存在了近200年,足见泰州在盐税征收和国家财政中的重要地位。

泰坝衙署高凤翰题“盐津总会”匾额 张晓晖摄

清嘉庆《两淮盐法志》中的泰坝过掣图 穆家良供图

点击图片购买

2 名人辈出两“盐城”

在淮盐文化的滋养下,两淮盐区名人辈出。限于篇幅,我们无法做深入大盘点,只能挂一漏万,先略举几位名人。

南通盐业名人最著名的或许要数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他倡导“废灶兴垦”,将部分盐场改为农田,促进了产业转型。明末清初,“海势东迁”,土壤淡化,盐产日绌,两淮盐场不断撤并。到了晚清至民国初,社会经济状况恶化,淮南盐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所以,以张謇为首,在淮盐产区兴起的“废灶兴垦”运动,意义重大而深远。

点击图片购买

《淮盐画传》图文并茂地记述了“废灶兴垦”的历史

《盐迷》杂志中的张謇题词 穆家良供图

此外,南通海安等地,还有不少抗倭历史名人与遗迹值得书写。邱陞、刘景韶是明代如皋、海安地区抗倭的杰出人物。他们不是南通本地人,但他们在海安东乡西场盐场奋勇御敌的事迹,值得南通与全国人铭记。

海安市西场镇抗倭古战场纪念亭 张晓晖摄

说到泰州,我们不由得想到大名鼎鼎的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创立者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南直隶泰州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王艮出身盐丁,11 岁因贫辍学,跟随父兄烧盐。他在日用而不觉中明德悟道,创立学派,此后又将教育推向农夫、盐丁,践行并发展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袁承业摹《明儒王心斋先生遗像》 徐健供图

眼尖的读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重大“转会”。泰州学派王艮家乡东台,现在已经在行政区划上划归盐城了。但考虑到历史沿革,我们这不算“借调”名人到泰州。我们顺着这个思路讲——北宋西溪(对,当时还属泰州)三相。

东台市西溪盐仓监与犁木古街 张晓晖摄

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曾担任过西溪盐仓监,负责盐税管理,并且在任期间整顿盐法,改进盐仓管理制度,提拔了范仲淹等人才。范仲淹在天禧五年(1021)就任西溪盐仓监,在任期间为防范潮患、保障盐业生产和民众生计安全,修建了捍海堰,后世民众称之为范公堤。

范仲淹半身像轴 清 顾云臣绘 苏州博物馆藏

我们这里其实已经过渡到那些不在泰州出生,但来到泰州,在泰州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这类值得我们感念的名人还可以举很多。前面我们说到过泰坝,很多人不知道,清代的左手书画名家高凤翰、著名政治家林则徐,都是泰州历史上有名的盐官。

《高凤翰自画像》(局部) 清 高凤翰绘 故宫博物院藏

今日的泰坝监掣署遗址上,一座名为“古泰坝监掣署”的雕塑,生动地再现了清代名人高凤翰任此地监掣官期间在船上处理公务的场景,以此纪念其造福一方的功绩。(照片详见《淮盐画传》)

泰州市税碑亭 张晓晖摄

《扬关奉宪永禁滕鲍各坝越漏南北货税告示碑》,为清代林则徐所立税务告示碑。(碑文详见《淮盐画传》)

不知是谁起了“ 伟(味)大,无需多‘盐’”的梗,小编挤破脑阔,感觉分明得好好熬肝言一言,才能一“盐”望千年。

也欢迎小伙伴们畅所欲“盐”,留言盘一盘自己身边的盐文化吧,去过的盐业古镇,了解的盐政名官,等等……对了,说到盐,还得回到吃。再举个例子,泰州早茶也跟盐有关。泰州作为重要盐产地和集散地,稻河两岸商铺云集,茶馆成了人们歇脚的好去处。因此,泰州早茶文化由此应运而生、经久不衰!南通的朋友们是不是再说几句源自淮扬菜系的南通菜?

足球是圆的,我们还要“圆”回苏超。踢球人菜瘾大的小编一看,预测准确——“盐城”终成最大赢家!并温馨提醒大家,累了,记得补点水,补点盐!

《淮盐画传》

章朝阳 穆家良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内容简介

在江苏的海滩与河网间,藏着一部淮盐书写的中华文明史,《淮盐画传》便是这部历史的生动载体——从新石器时代的煮盐灶火,到汉唐穿梭的盐车盐船,再到明清盐商缔造的商业传奇,从革命年代“华中金库”的经济支撑,到新时代的技术革新与生态转型,每一段盐史都串联着国家命脉与地方兴衰。

《淮盐画传》也是一座纸上构建的盐业博物馆,由行业专家和文博学者联袂打造,解读前沿盐业考古发现,收录稀见盐文化藏品。汉代盐政简牍的古朴文字,明清行盐凭证的斑驳印痕,老照片、旧书影、古地图交织出的盐民滩涂劳作、盐船运河往来的鲜活场景,无不让读者在图文间,真切感受到淮盐的悠长韵味与磅礴力量。

供稿:黄金左脚撑小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体育   盐城   泰州   南通   决赛   苏超   盐业   海安   盐场   江苏   淮南   海盐   学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