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上周央行宣布降准0.5后,今天四大行也集体宣布存款降息:最大降幅25个基点,其中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后为0.95%,全面进入了“1时代”。
从2020年至今,为拉动经济,刺激消费,降准和降息就一直成为货币政策的主旋律。持续降准从货币的供给端发力,通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不断释放贷款流动性;而降息则从货币的成本端开刀,在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同时,力图把源源不断蜂拥而来的居民存款撵出来,加快流通,促进消费。这样带有极强目的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期可谓立竿见影,市场回应明显及时。但时至今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这项曾经屡试不爽的政策组合拳,力量正在逐步衰减,边际效应进一步凸显后,政策已成强弩之末。
按照政策预期,降准0.5向市场释放的信贷流动性为一万亿,将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不足和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但从现在银行业的情况看,流动性并非主要矛盾,最大的困难反而是资产荒。由于企业产能过剩和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和消费疲软,社会整体信贷需求严重不足;再加上社融中政府专项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银行信贷形成挤出效应,所以银行现在最犯愁的是,贷款如何安全高效地投放出去。一方面,以居民储蓄为主体的高成本存款蜂拥而来,势不可挡,另一方面,贷款投放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好不容易找到优质客户,也成各家银行争抢的焦点,就算贷款放出去也不得不打利率的价格战,导致利差空间越来越窄。存款源源不断,贷款投放不足,流动性根本不成问题,降准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从居民储蓄存款看,尽管利率一降再降,但整个存款规模却是有增无减。现在一年期储蓄利率已进入“1时代”,比两年前的1.55%已下跌60个基点,储蓄余额却从两年前的136万亿猛增到今年4月末的160万亿。这样的反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储蓄与利息的关联性正在不断减退,大家存钱的根本目的还是防御性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二是目前投资渠道狭窄,房市、股市、基金、、期货、外汇,包括一度火爆的黄金等等,全部都是教训而非获利,把钱放在银行实属别无选择。这样来看,就算存款利率再降,大家出于安全这个最基本点,也要把钱存到银行来。所以降息的作用今非昔比,只剩一声叹息了。
尽管持续降低储蓄利率对促进消费作用有限,但对于各家银行而言却是喜大普奔。其一,在贷款利率一路下行净息差快速收窄的情况下,银行也急需通过负债端来降低资金成本,通过减少付息来增加营收,所以才会出现有的银行存期越长利率反而越低的情况;其二,降低储蓄利率就目前情况看,并不会导致存款大搬家。所以少付息却能占用更多低成本资金,银行对降息自然有恃无恐。当然,银行现在最焦虑的还在贷款如何找个“好婆家”。想要贷款的担保抵押无法落实不敢贷,实力雄厚具备条件的又不要贷款。贷款放不出去,不仅营收和利润要减少,不良贷款也无法通过扩大信贷规模来进行稀释。银行的日子都不好过,其他行业也就更加艰难了。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