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

爱是不能数字化也决非一次性的。它必须心心相印,也只能发自内心。所以缺乏爱也就是缺乏自信心。实际上人们现在连对自己都不那么放心,更不用说对别人。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认为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因此他们才会下意识地把自己遮蔽起来,用太阳眼镜,也用猫眼和防盗门。

也许,只有猫眼和防盗门不是一次性的。

但,透过猫眼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大约只有自己的孤独和世界的冷漠。这就是伟哥时代的世界背景。这幅图画看起来可不太妙。当然,本文有意忽略了二十世纪辉煌的一面。因为辉煌总是耀眼的,问题则往往看不见。


不知反省,不肯忏悔,不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不承认自己做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为,其实就是放弃做人的权利。因为做人只能是每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一个社会,当所有的人都放弃做人权利和自由意志,都为了不对自己负责,为了随时能把责任赖到别人头上,而把自己的意志交由他人、交由权势者支配时,离真正“身不由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那时,就真会“叫天天不应,哭地  地不灵”,只能去做祥林嫂。

  没有人愿意这样吧?

  因此我们必须忏悔。

  我们忏悔,不是说忏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就像检讨就可以“过关”一样,也不是如余杰所说,可以做什么“榜样”。我们忏悔,只因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为负责。负责才能反省,反省才能使我们真正“做”成一个人。


在中国,要做到人人都能自觉地忏悔,很难。

  问题并不在于中国人对忏悔颇多误解(理解为认错伏罪、赔礼道歉、当众检讨,以及在检讨时“深挖思想根源”等等),也不完全在于中国缺乏忏悔的环境和氛围。的确,在一个全民不知反省的社会里,能够反省的人是痛苦的,而带头忏悔的人则几乎注定是要倒霉的。他会被看做是“疯子”或“傻子”,或者被看做是“出风头”或“作秀”。最好的评价,也不过是  一声“何必”。他的忏悔,除了给报刊增添花边新闻,给闲人提供饭后谈资,便多半是做了“人血馒头”。即便他德高望重如巴金,又能怎样?为巴金老人喝采的倒是不少,可是跟着做的又有几个?

  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问题的根本是,中国人几乎从来就没有真正对自己负责过。不是说中国人没有责任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无权无势连自己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的“匹夫”,却把“天下兴亡”的责任都负起来了,还能说没有责任心?这责任心可真是太大了。然而唯其责任太大,与其能力又相差太远,反倒靠不住。这就好比一个三岁孩童夸下海口,说只要他守在门前,保证家里进不来一个贼,你说这话是负责还是不负责?


苦涩而又酸甜的山楂果


显然,这种爱的方式注定了这种爱一开始就是悲剧性的。这是它一开始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忧伤抑郁情调的根本原因。因为爱情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爱慕与追求,它是一种必须有回声的灵魂的呼唤。也就是说,爱情必须是“对等”的:同样的渴望,同样的爱慕,同样得到回爱。但在《初恋的情绪》中,恋爱双方的感觉却不对等。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现实价值”不相等。也许在旁人看来,她和他正所谓“天设一对,地造一双”,或者他比她差得远,根本不值得她去爱。但是,在爱情中,并没有什么“现实价值”,只有“感觉价值”。只要一方觉得不等值,它就是不等值的。而我们读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感觉,一种一方以“压倒优势”征服另一方的体验:“海潮般你淹没了我的朝夕,浩浩荡荡用你男子汉的气势涤荡了我”;“为什么我总在你面前说不出一句话,不能完成我的整个形象呢”?“最惊心的是你远去的足音,笔直地抽红了我呆滞的眼睛”,“我的眼泪和渴望在海水里默默奔流,而我不敢升起那张神秘的白帆”。这种在对象那里完全丧失自我的爱情,难道不注定了要以悲剧告终吗?

这需要时间,但并非对于一切人都是漫长的。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经历了一番凄风苦雨的阵痛之后,鸽子般的少女已经长大成人。尽管“没有人能遗忘她的初恋,也没有人能遗忘失恋带来的痛苦”,但恰恰是痛苦而不是其他,使她变得刚强和成熟起来。人类永远追求幸福,这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但如果没有痛苦,人类又会在幸福的甜腻中沉沦。这是历史悲剧性的“二律背反”。因此,痛苦较之甜蜜,忧伤较之欢乐,有着更为深刻的美学意义。事实上,正是在经历了痛苦之后,胡鸿才写得出这样刻骨铭心的诗句来:

你走吧 我恨你

为什么

你只用日出的晨雾

淹没我所有思念的山谷

也正是因为在痛苦中升华出自我意识,她才有权利也有力量宣布:


让风让雨都吹进我的小窗吧

淋湿每缕发瀑颤栗的忧伤

山楂树倒下的时刻

我不再畏惧暴风雨的来临


这正是独立人格的开始确立。不再是困惑于“为什么你我都不可能径直走进夏天”,而是坦然宣布“你我会告别心灵的沼泽,走向远方”。如果说,他们的相爱是不对等的话,那么,他们的分手就是完全平等的了。从此,她将不再作为一只受伤的鸽子,而是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去寻找真正的爱。

即便如此,这些小诗无论对于她还是我们,都仍然具有美学上的意义。因为那里有她的追求。尽管“不是一切爱都能理解”,“不是一切的爱情都有回声”,但对理解和回声的渴望则是一切爱情都有的。也许,正因为有渴望而无回声,那爱情才忧伤,也才因其忧伤而美丽?那么,当“初恋之旅在泪中完成”,当“一段弦上的夏日凝固在子夜的山楂果里”时,那渴望和追求,难道不该更为凝重地留在了心底吗?

在这里,初恋的情绪终结了,但追求与渴望却永在。我希望它永在,也相信它永在。因为正是有了它,生命才永在,世界才永在,人类才永在。

当然,诗和艺术也永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美文   痛苦   爱情   回声   意志   忧伤   对等   猫眼   初恋   权利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