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评价赫鲁晓夫:和中国关系破裂,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时间定格在1956年2月25日凌晨,克里姆林宫会议厅内,1400多名代表静若寒蝉。

赫鲁晓夫正在做一个改变世界的演讲,这个秘密报告,后来被称为苏联解体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震撼世界的凌晨四小时

苏共二十大本该在2月24日结束,代表们已经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突然收到通知:参加一次事先没有计划的秘密会议,外国共产党代表被排除在外。

赫鲁晓夫走上讲台时,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这份被他称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将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彻底颠覆一个时代。

会场内连呼吸声都能听见,赫鲁晓夫情绪激动地谴责斯大林的大清洗和驱逐少数族裔的罪行,他攻击斯大林农业政策带来的灾难,还抨击他军事指挥上的无能。

有代表当即昏厥倒地,会后,数名老布尔什维克自杀身亡。

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斯大林如何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

他如何利用颁发"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

更震撼的内容接踵而至,赫鲁晓夫公布了列宁1924年5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

他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信中列宁要求斯大林为他在电话中侮辱唾骂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的粗暴行径向列宁夫妇赔礼道歉,否则列宁就要和他断绝关系。

报告传达到基层后,苏联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

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学生的父母完全理解所发生的事情,他们一贯认为斯大林是罪犯,周围所有人都感到激动和高兴:"难道就是这样?"

另一部分人的反应截然相反,他们无法接受心中的神被推倒,一些老党员感到天塌地陷,精神支柱轰然倒塌。

这种极端对立的两极评价表明,即便是在20世纪50年代表面上高度一致的苏联社会,斯大林问题已经成为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中苏意识形态的正面交锋

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震怒了。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高层对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做法感到强烈不满。

在毛泽东看来,赫鲁晓夫完全否定斯大林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始讨论苏联的变化,许多高级干部认为,赫鲁晓夫此举是在迎合西方,背叛了社会主义原则。

毛泽东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态: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就是搞修正主义。

矛盾在1958年彻底爆发。

苏联方面向中国提出建立"联合舰队"的建议,在苏联人看来,这是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军事合作的正常提议。

毛泽东的反应异常激烈,他认为这是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的阴谋,在中南海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拍案而起:"我们不做任何人的附庸!"

会谈没有任何结果,双方各自坚持立场,谁也不肯让步。

中苏关系的裂痕开始显现,这道裂痕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越来越深,最终无法弥合。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0周年庆典,这次访问原本是为了修复关系,结果适得其反。

围绕如何看待中印边境冲突中中国政府的政策,两国领导人发生了激烈争吵,赫鲁晓夫认为中国太过激进,可能引发世界大战,毛泽东则坚持中国有权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

关于是否有必要为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而主动释放在押美国犯人的问题,双方同样针锋相对,赫鲁晓夫主张缓和,毛泽东坚决反对妥协。

争吵持续了几个小时,双方都红了脸,声音越来越高。

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提议双方各自销毁这次会谈的记录,以抹去这段不愉快的记忆。

记录虽然被销毁了,关系的恶化趋势已经无法逆转。

决裂的多米诺骨牌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照会,决定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

这个决定来得突然,苏联方面甚至没有等中国答复,就在7月25日通知说,在中国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都将在7月28日到9月1日期间全部撤走。

当时苏联专家共1390名,分布在200多个经济、国防、文教、科研企业和部门,他们撤走时,带走了全部技术资料和设计图纸。

许多重要项目被迫停工,正在建设中的工厂半途而废,科研项目中断,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同时,苏联单方面撕毁了600份合同,这些合同涉及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中苏关系正式破裂。

1961年,苏共召开二十二大,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这成了中苏友谊的最后一次正式聚会。

会议期间,双方再次发生激烈辩论,苏联方面继续批判斯大林,中国代表团坚持为斯大林辩护。

会场上剑拔弩张,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眼睁睁看着两个大国公开对抗。

周恩来愤而离席,中国代表团提前结束访问,拒绝参加大会的全部议程。

从此,中国拒绝参加任何苏共召开的国际会议,两党关系彻底断裂。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解除职务,许多人以为,赫鲁晓夫下台会为中苏关系带来转机。

11月,周恩来率团访问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这被视为修复关系的努力。

纪念招待会上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喝了酒,对中国代表团团员贺龙元帅说:"中苏关系所以不好是因为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关系不好,我们已经赶走了赫鲁晓夫,也该你们赶走毛泽东了,这样,我们的关系就没有障碍了。"

贺龙当场与马利诺夫斯基发生争吵,周恩来立即向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提出抗议,要求苏方正式道歉。

苏共领导人没有立即回应,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全体成员退出宴会厅表示抗议。

虽然第二天勃列日涅夫代表苏共中央向中共中央道歉,关系已经无法修复。

中国得出结论:苏联执行的是"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

俄共的彻底否定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共产党对赫鲁晓夫进行了严厉批判。

俄共认为,斯大林时期形成的创新精神在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消失,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使社会丧失了创新精神,导致苏联没有跟上20世纪60年代末全世界掀起的科技革命浪潮。

自赫鲁晓夫上台以来,苏联党和国家机器中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地方主义和阴谋主义越来越猖獗,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发展。

更严重的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培养了一代"二十大产儿"。

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在20世纪60年代受苏联共产党二十大影响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被称为"二十大产儿"或"60年代人"。

这一代人从青年时期就接受了对苏联历史的批判态度,他们对苏联制度缺乏信心,对西方民主制度充满向往。

当这些人掌握权力后,他们推动了更加激进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为后来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时至今日,俄罗斯学者对赫鲁晓夫仍然评价不一。

有人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原则;有人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核心问题;还有人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又有严重错误。

有学者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认为这种批评破坏了苏联的政治稳定,也有学者认为批判个人崇拜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只是这种批判不够彻底。

赫鲁晓夫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但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苏联解体30年后,俄罗斯学者普遍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的侵蚀是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坍塌的重要原因。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开启了否定苏联历史的先河,这种历史虚无主义逐渐蔓延,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理想信念的崩塌。

当一个国家开始全面否定自己的历史,这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就会轰然倒塌。苏联的解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1956年那个凌晨开始的。

赫鲁晓夫本想通过批判斯大林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没有想到,这种批判会像病毒一样传播,最终吞噬了整个苏联。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一个四小时的秘密报告,改变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格局,最终导致了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

这就是历史的力量,也是思想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7

标签:历史   赫鲁晓夫   中国   俄罗斯人   评价   原因   关系   斯大林   苏联   周恩来   列宁   代表团   报告   俄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