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能够把一个技能学精,把一件事情做好,那么大部分事情他都能做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也就不是一件难事。做好一件事背后藏的是毅力和智慧,这与当前整个教育体系是冲突的。整个教育体系培养的是一个工具人、标准的人、模板刻出来的人,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只有将一件事学明白,才能大概称得上是人才,因为触类旁通。
当前的教育不是已经将人划专业进行培养了吗?是的,但这并不纯粹,这由三方面的因素造成:家长、社会教育体系、教师。作为家长,他们是第一次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这是一次探索,不恰如其分地说叫做试验品,每个家长都在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培养孩子。问题就在这,有的父母学识渊博,孩子很容易培养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人。有的父母大字不识,极大可能性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有缺失,这也是造成阶级固化的原因之一。
社会教育体系同样无法对每孩子进行精准识别,那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会呈几何倍数增长。这并不是这一阶段能够解决的问题,春秋时期早已提出因材施教,两千年过去了依然做不到。
教师层面上,教师也是一个人。今天我们站在古圣先贤肩膀上发展各类体系,但我们真比先贤更智慧吗?和他们站在一起,我们更高吗?教师的认知也决定了学生大概率只能是一个标准的人,并不完整。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应当保持谦卑,而不是高高在上。
所以在学校教育体系下,学生应当是按照长板理论来教育。发展长板,躺着的长板够长,木桶也能装很多水。站着的长板够长能够指引这个领域人找到方向,让该领域快速发展。直到有一天发现在这方面寸步难行,那么应该明白,木桶理论说的是短板决定桶能装多少水,回头补短板会变得容易,装水的量也有质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