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200亿!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人大建议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制定专项立法计划

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 实习生 贾雨菲报道 广东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大省、强省,目前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又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卡点堵点?7月11日,广东省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会议透露,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突出,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与此同时,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波详细介绍了专题调研情况。

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据介绍,此次调研由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承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参加。今年4月以来,调研组深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组织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调研30余家企业,征求了21个地级以上市、30多个单位、23个省基层立法联系点、50余名专家学者意见,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调研显示,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457.4亿元,增长19.6%;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992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同时,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已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珠三角全链条竞争力优势明显。高端企业集聚优势突出,以华为、腾讯等行业巨头为引领,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机器人领域涌现出以机器人“七剑客”为代表的一批领军企业,在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

关键技术基础支撑仍有待加强

尽管成效显著,调研也发现了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有待加强,珠三角地区算力紧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利用率较低。场景应用充分赋能有待挖掘,模型开发覆盖有限,模型研发集中于部分产业且技术应用单一。

调研还发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有待协力推进。多任务场景训练和复杂环境数据采集能力存在短板,距离规模化落地应用仍有差距。产业协同发展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尚未集聚抱团,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领军人才及跨学科高端人才占比不高,机器人运维、数据标注等新兴岗位人才短缺。

此外,法治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国家层面目前没有针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出台综合性法律、行政法规,广东层面也尚未开展综合性的专门立法。

建议抓紧关键技术攻关,

加强应用场景开放力度

针对上述问题,调研建议,要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措施,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推动广东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调研建议,要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竞争优势。加强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坚,牵头编制产业规划,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开展关键零部件精准补链,分类制订关键零部件招商图谱,精准引育一批高精尖企业。

针对场景应用不充分问题,调研还建议,抓实场景应用深化,赋能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发布场景开放清单和应用落地操作指引。强化应用场景供需精准对接,主动加强应用场景开放力度。继续巩固壮大广东垂类模型研发优势,开发行业大模型和基于特定场景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小模型。

立法方面,调研建议继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制定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项立法计划。同时,建议制定省市协同推进的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监督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制度政策落地和完善。重点监督《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其他关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行动、实施方案和计划的实施情况。适时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等。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科技   方阵   人工智能   广东   核心   规模   产业   全国   机器人   场景   建议   企业   模型   优势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