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这几年经济搞得挺不错,人均GDP涨了好几倍,失业率也降到了欧盟最低,但奇怪的是,日子越好过,愿意生孩子的人反而越少。
2024年当地生育率跌到了1.1,和战乱中的乌克兰并列全球最低,今年预计还会往下掉,这种经济繁荣和人口衰退的反差,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2015年的时候,有位学者给波兰总统提过建议,当时该国生育率就只有1.3,已经是欧洲倒数,那会儿大家觉得,问题出在工作不稳定、托儿服务少、房价太高。
之后十年,波兰政府确实下了功夫,幼儿园和托儿所数量翻倍,还推出了每个孩子每月800兹罗提的补贴计划,把近8%的国家预算都投了进去。
经济数据也很亮眼,失业率大幅下降,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本来以为这些措施能提振生育率,结果事与愿违。

十年间波兰人口少了150万,单人家庭多了上百万,30岁以下的年轻人里,差不多一半是单身,还有五分之一恋爱了却不住在一起。
年轻群体的孤独感比75岁以上的老人还严重,不少年轻男性已经一年多没有性生活,这种情况在不同党派支持者中还不一样。
与其说是生育危机,不如说是大家连找个伴侣一起过日子的动力都没了。

波兰的快速转型,让老一辈和年轻人的生活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有位学者的外祖母10岁就辍学,当年还劝她别去剑桥深造,怕耽误找对象。
她的母亲是镇上首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支持她上学,却搞不懂英国的学生贷款,觉得负债生活根本不合常理。

她伴侣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当初也劝儿子好好写硕士论文,别冒险创业,现在很多波兰年轻人成年后,不是向父母请教经验,而是要反过来给父母解释这个新世界。
如此看来,代际间的认知鸿沟,直接影响了大家对家庭和婚姻的理解,传统家庭的凝聚力也在减弱。
以前波兰非婚生儿童比例特别低,现在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自由,而不是承担家庭责任,有数据估算,45岁以下的波兰人中,不少人和父母断了联系。

当家庭不再能提供榜样和支持,连怎么当父母都成了没人教的事情。
波兰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大学里三分之二的文凭都被女性拿到,但很多女性还是想找和自己地位相当或者更高的伴侣,这在现实中变得越来越难。
大城市里女性数量比男性多不少,男性更愿意留在小城镇,远离新的社会规范,男女之间的观念差异也很明显。

女性常挂在嘴边的是自我关怀、个人需求和界限,男性则更看重责任、规范和他人期望,这种认知上的错位,让两性相处变得不容易。
再加上政治极化的影响,不同立场的男女更难走到一起,本来想靠约会软件解决交友问题,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七成年轻人都试过约会软件,但真正通过网络结识并走到一起的情侣只有9%,无限的选择反而让人变得犹豫,怕错过更好的,最后连开始都不敢。

很显然,虚拟世界的连接,根本替代不了现实中的亲密关系。
家庭和教会曾经承担的情感支持功能,现在慢慢被心理治疗取代,十年前,找心理医生在波兰还是件忌讳的事,现在公立心理机构的咨询量涨了很多,私人诊所更是遍地开花。
这几年,差不多五分之一的波兰人都寻求过心理治疗,其中年轻未婚女性占了不少,但这个行业现在也有点乱,专业的治疗师和各种所谓的人生导师混在一起,被人吐槽像“狂野西部”。

大家之所以涌向心理诊所,说到底是情感滋养的缺失,成长过程中没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长大后又不会处理亲密关系,无奈之下只能寻求专业帮助。
波兰的生育危机,从来都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政府砸了不少钱在育儿补贴上,却没看到效果,核心就是大家失去了构建亲密关系的能力。
经济繁荣让每个人都学会了独立生存,却忘了怎么和别人共同生活,波兰的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

物质生活的改善固然重要,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才是生活的核心,当孤独成为常态,当亲密关系变得奢侈,再亮眼的经济数据也掩盖不了内心的空虚。
如何在独立与陪伴之间找到平衡,可能是这个时代很多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