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到白内障,就觉得离自己还远,老了才得的病,现在不急着管。其实不然,白内障是个“慢性选手”,它不会一下子让眼睛糊成一团,但它会悄悄从模糊、怕光、看东西重影开始,一步步蚕食视力,到最后眼前一团白雾。
不少人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现代生活节奏这么快,不少坏习惯也就悄悄养成了。有些看着小,其实对眼睛是连番重击。

有些事,眼睛其实真的“吃不消”。尤其是早上,很多人图省事,醒来就灌一口凉水,图个清醒。但这么做其实特别不友好。
人的眼压在清晨会略高,这是生理性的,没什么大问题,但要是这时候灌进冷水,可能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管收缩,让眼压瞬间变化,眼内液体循环节律被打乱,诱发视网膜小血管收缩。对本来眼部循环就不好的中老年人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

有研究发现,白内障患者早晨饮用低于十度的水,眼压波动比常人高出三成,眼部血供容易紊乱,还容易让本来已经轻微混浊的晶状体加速病变。这时候要是再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诱发眼底并发症的几率就更大了。
清晨起来应该喝温开水,给身体一个缓和的过渡时间,不刺激胃肠也不激眼压。
到了中午这段时间,又是一道坎。不少人喜欢来点重口味的,油爆虾、红烧肉、辣子鸡,一顿饭下来盘子都泛光了。还有人吃饭配甜饮,感觉美滋滋。这些东西确实香,可问题也不少。
高油脂饮食不仅增加血脂负担,还会加速氧化应激反应。这几个词听着拗口,但作用不小。

晶状体本身就是个透明结构,一旦受到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变性、聚集,透明度就下降,这是白内障的基本病理过程。高脂饮食让身体产生更多氧自由基,还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视黄醇代谢,从而影响视网膜功能。
再说甜饮问题,摄入过多的糖分会让血糖快速上升,胰岛素波动大,会直接影响眼内液体代谢。对于糖尿病人群,眼部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叫糖尿病性白内障,起病快,进展猛。

更别说不少老年人对甜饮料没什么抵抗力,天天来一罐,觉得能量满满,实际上眼睛早就开始吃亏。有数据显示,长期高糖饮食人群白内障发病率是正常饮食人群的1.6倍。而且不是说今天喝一罐就能看到结果,而是日积月累,一点点把眼睛推向深渊。
中午吃得油、吃得甜,不光让眼睛吃苦,还容易引起脂代谢紊乱。尤其老年人代谢慢,胆固醇容易沉积到各个组织器官,连眼内房水也不例外。

很多人到了五十岁以上,身体表面看着没事,实际上晶状体已经开始轻度混浊,只是还没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这种“隐形危机”特别不好发现,常规体检都检查不出来,只能通过裂隙灯等专业设备才能看清问题。到那时候再调整饮食,其实晚了。
晚上这段时间,最容易放松。很多人白天忙了一整天,晚上就是放飞自我,该吃吃该玩玩。可往往就在这一松一懈里,眼睛遭了罪。晚饭吃太晚,吃太多,是不少人忽略的习惯。

吃得晚,消化系统长时间运转,睡眠质量下降。肝脏排毒节律被打乱,眼部微循环也受影响。吃得多了还容易引起血糖、血脂的反弹,身体整晚都处于代谢活跃状态,眼内晶状体也跟着受累,氧化压力更大。
晚上的另一个大忌,就是不少人躺在床上刷手机,屏幕亮度刺眼,还不肯关灯。这种蓝光刺激,会直接影响褪黑素分泌,破坏眼部生理节律。眼底黄斑区对蓝光特别敏感,长时间盯屏幕还容易诱发视疲劳、干眼,甚至加速晶状体变性。

研究显示,每天夜间使用手机超过一小时者,白内障发病年龄平均提前3到5年。很多人觉得开灯就不会那么伤眼,其实不然。光源不均时,瞳孔处于收缩和扩张的交替状态,会加重视疲劳。尤其不对称光照,会让晶状体反复调焦,长期下来结构容易出问题。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坏习惯,不洗脸就睡。听着像是懒人专属,其实不少人图省事真就这么做。白天眼部接触了大量灰尘、化学微粒,晚上如果不清洁干净就睡觉,这些细小颗粒可能残留在睑缘或者眼睑皮肤,增加眼部感染风险。

有的甚至会刺激泪膜,导致干涩发痒,影响泪液分泌。泪液里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如果长期泪膜不稳,晶状体周围环境失衡,会影响其透明性。不是说不洗脸就一定得白内障,但这点小事积少成多,影响不小。
白内障不是老年人才会得,也不是只有老人才需要防。其实三十岁之后,晶状体的蛋白质结构就开始缓慢变化,紫外线、蓝光、饮食、作息都会加速这个过程。
如果年轻时就开始注意,到了老年眼睛还清亮;反过来忽视这些细节,即便没有基础病,也可能提早迎来“白雾人生”。很多人到了手术时才追悔莫及,其实该做的早在几十岁前就应该开始。

更何况,白内障虽然能通过手术治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手术。有青光眼、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也不低。而且晶状体手术是不可逆的,一旦更换,就再也不能恢复原样。所以预防是关键,保护好自身的透明结构,才是最划算的健康投资。
每个人的眼睛只有一双,保护它不是靠灵丹妙药,而是靠日常习惯。从清晨那杯水开始,到午饭那一口少糖少油,再到晚上那盏该关的灯、那顿该早吃的饭、那张该洗的脸,全都是为了让眼睛能多清亮几年。

白内障其实没那么可怕,怕的是每天都在做着眼睛讨厌的事,却还自以为没关系。等它真的来了,就只能看着世界一点点模糊,什么也做不了。
参考文献:
[1]眼部清洁习惯与干眼症发生率关系探讨[J].中华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电子杂志,2024,18(1):33-36.
[2]糖尿病与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23,59(6):421-426.
[3]高脂饮食对眼部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24,42(3):198-203.
[4]蓝光对视网膜黄斑区损伤机制的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40(9):756-761.
[5]夜间屏幕使用行为与白内障早发关系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8):97-100.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