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他们,明明已经权钱兼得,为何还非要毁掉苏联?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大里环庆

2025年11月,俄乌战争依旧没有结束,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至少在今年,怕是结束不了了。

真是令人唏嘘呀!

毕竟,在30多年前,他们可是苏联的领头羊,是真正的一家人,而今却闹得兄弟反目,杀得血流成河!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年摧毁苏联的不是外面的敌人,而是靠着苏联吃得脑满肠肥的官员!

那他们又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变质的理想!

屠龙者终成恶龙,应该是苏联布尔什维克的真实写照了。

没有谁会忘记,1917年的10月25日,在列宁的带领下,代表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革命,结束了俄国的沙皇历史!

接下来,又是他们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2年,苏联建立,更是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全新阶段!

然而,在这看似宏大光辉的叙事中,布尔什维克却已经面临着变质的风险!

原因也简单,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直到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才正式成立,且以列宁为首的领导人长期在国外工作。

甚至在十月革命发生之前,列宁仍处于流亡状态。

这就使得布尔什维克,在当时的俄国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成员也极其有限。

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十月革命之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约莫也就1万人左右。

就这点人是真不够用的。

无奈之下,为了夺取政权的列宁不得不放松了入党要求,从而造成了布尔什维克龙蛇混杂,泥沙俱下的乱象。

不过,就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列宁的这一选择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而且,历史也证明了,列宁确实是懂得聚拢人心的,硬生生将一群乌合之众打理得井井有条。

奈何,1924年,列宁就去世了!

这下就坏事了,因为不是每个领导人都有列宁那样的耐心以及威望、手腕。

尤其是作为典型俄罗斯强人的钢铁慈父斯大林,在面对反对派时,更是主打一个粗暴!

本着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的领导风格。

斯大林掌权后立刻就开始了消除异己,将列宁时代与自己平级的元老们杀的杀,赶的赶,成功实现了一人独大,

可在中央独揽大权后,斯大林依旧不放心,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反对派还有很多,需要来一场彻底的大清洗!

于是,在1934年,臭名昭著的大清洗开始了!

大清洗对布尔什维克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人被杀,

大会的1225名正式全国党代表中有1108人被杀,

5个元帅有3个被直接杀掉,还有一位被折磨致死,

与他们一同上路的,还有35000多名高级将领。

而仅在1936年到1938年间,苏共就有一半的党员——约120万人被逮捕!

甚至共产国际领导人和东欧国家共产党领导人也不例外,

包括波兰、德国、匈牙利、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意大利、英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芬兰、荷兰、土耳其等国共产党在苏联的大批干部,也几乎全被杀害!

据不完全统计,外国共产党人的遇害人数应在3万人以上!

也难怪有人哀叹:列宁创建的党被斯大林消灭了。

大清洗对苏联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其中最深远的影响就是,斯大林以最残暴的方式彻底摧毁了布尔什维克的信念!

没有人再相信真理万岁,也没有人再高呼人民万岁,

所有人只会称赞慈父万岁,斯大林同志万岁!

除非他们不想活了。

毫不客气地说,在斯大林的努力下,他实现了空前的权力集中,并以此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工业化。

但同样,布尔什维克也不再是无产阶级政党,而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只听命于斯大林命令的官僚机器。

其中最好的体现就莫过于乌克兰大饥荒了,但其实当时的乌克兰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斯大林的农业改革脱离实际,结果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大饥荒!

有俄罗斯的官方数据统计,这场饥荒至少造成了700万苏联人饿死,其中,乌克兰就接近400万!

为什么会造成这一惨剧呢?

因为对于当时的苏联官员而言,只有完成斯大林同志的指示,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性命,否则就会被打成反革命!

那时,他们不仅自己会死,家人也将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你说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二、终成恶龙

在摧毁了布尔什维克的信仰之后,为了保证官僚们的积极性以及巩固自己的统治。

斯大林如同曾经的沙皇一样,给了官僚们两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首先,斯大林确立了官僚终身制,

即,只要关掉不犯原则性错误,就可以一直当官,甚至能够家族传承。

其次,斯大林搞出了大信封制度,

在1922年的规定中,中央委员、中央监委委员和省委书记每月的工资也只有430卢布。

对于那些真正的社会主义战士而言,这些钱已足够他们生活了。

可对于官僚而言,那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斯大林便搞出了大信封制度,即,由自己对那些表现出色的官员进行犒赏。

将装着钞票,房产证等好处的信封交给官员,以此来获得官员们的效忠。

同样,这也是一种试探,拿了斯大林同志的钱,那就是斯大林同志的人,

如果不拿,那就等着被当成慈父的敌人,被清算掉吧!

而相比于斯大林,赫鲁晓夫却是个难得的天真者。

因为他是真想要搞社会主义的!

哪怕他最大的黑点,秘密报告,人们也只是谴责他不应该全面否定斯大林,而没有谴责他抹黑斯大林。

因为他所揭露的那些罪行都是存在的。

更难得的是,当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后,赫鲁晓夫竟然还真的想要为了信仰,去打破斯大林留下来的官僚体系!让布尔什维克恢复其本来面目!

他以身作则,号召领导人们不忘初心、不要远离群众,

他追求公平,废除了大信封制度,以及对官员们的种种经济优待,

他努力打破固化,废除官员终身制,实行差额选举,以求保证官员的流动性,

……

讲真,就赫鲁晓夫干的这些事,他要是能坐稳,那就有鬼了!

后来的事情也不出意外,他成功激怒了官僚集团,并被政变下台。

而接替赫鲁晓夫的则是苏联真正的掘墓人,勃列日涅夫。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布尔什维克在斯大林时期,退化成了官僚机器,那在勃列日涅夫的手上,他们更是变成了红色贵族!

本着让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而且还要活得好的原则。

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的官僚可谓极其友好,

以前官员们想要拿好处,得等最高领导人发信封,

现在不用了,因为不仅有简直是白送奢侈品的特供商店,而且,他也几乎不在乎官员们贪污。

哪怕真的贪污贪出事,往往也只是换个职位而已,很少有官员因为贪污而被免职!

甚至,勃列日涅夫都不要求官员们做什么,只要不反对自己,躺平等死,无所谓!

正是在这种极端纵容下,布尔什维克彻底堕落了!

他们不再辛勤工作,而只想着混吃等死,

也不再想着为人民服务,而只想着贪污国家财富,

以至于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根据苏共中央自己的统计显示。

当时全苏联的富翁中,有97.2%都是党政干部!剩下的2.8%,则是他们的亲戚!

按理来说,苏联对他们都已经纵容到了这种地步,可为什么他们还是要毁掉苏联呢?

三、欲壑难填

说来也是难得,即使在经历了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的折腾后,苏联也还是有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

比如接替勃列日涅夫的安德罗波夫。

这位一手将克格勃带上巅峰的政治家,同样也是最后一位有能力、有魄力也有意愿,改变苏联的人了。

他早就已经对苏联的腐败深感不满,并立志要改变这一切!

在1982年,他刚刚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后,就立刻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大案进行彻底调查!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有上万名党员因为严重违纪而被永远开除,6000多名官员被免除工资,还有不少民怨极大的败类被枪决!

安德罗波夫的重拳反腐,让苏联民众看到了一丝希望,遗憾的是,这却只是回光返照。

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去世。

这位布尔什维克的离开,宣告了苏联的灭亡已无可挽回,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还加速了这一过程。

因为他的重拳反腐,让那些蛀虫们意识到了,一旦再出现一位布尔什维克执掌苏联,那么他们也难逃法律与人民的制裁!

所以,他们要在这之前彻底毁灭苏联!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

在叶利钦等苏联精英的努力下,1991年红旗落地。

而那些曾经的苏联官员们也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的寡头!用所谓的合法手段,侵吞着国家与人民的财富!

根据俄罗斯杜马1997年公布的资料,仅在1997年私有化运动就导致俄罗斯国内损失高达1.7万亿美元,这几乎相当于199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4.2倍!

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那些曾经的苏联官员!

正如俄罗斯寡头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所说:

“在最近的二十年里,除了商界,政府不可能从任何地方挖到得力的干部。”

因为所谓的政界精英,现在已经成为商业寡头!

结语:

没什么可说的了,该说的前面都已经说过了。

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一句,勿使后人复哀后人了!


文章信息来源: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论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历史演变及其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官僚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的 -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张树华:俄罗斯政治精英蜕变“陷阱”

人民网:俄罗斯政治精英蜕变“陷阱”--理论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历史   苏联   斯大林   布尔什维克   俄罗斯   官僚   官员   列宁   赫鲁晓夫   信封   乌克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