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好!继大s后,又一位著名女演员去世,死因令人感慨

你记得那个在病床上还念着“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老人吗?

高玉秋走的那天,手上还插着留置针,可她说的不是疼,是“这句腔得再润一润”。

她不是在演花木兰,她就是花木兰。

常香玉的徒弟里,她最像师父,也最不像师父。

别人学的是调子,她学的是气儿——那股子从丹田里顶出来的劲儿,不是练出来的,是命里带的。

八十五岁,白发稀疏,声音哑了,可一开口,台下老观众眼眶就湿了。

不是因为怀念,是因为听见了当年的自己。

她最后一个月还在带学生排《花木兰》。

不是指导,是“较劲”。

一个转身,一个眼神,她能重来十遍。

学生说老师您歇会儿,她摆摆手:“戏不等人,人等戏。

”这话听着像老话,可你知道吗?

现在多少年轻演员连基本功都懒得练,手机一掏,抖音一拍,就叫传承。

高玉秋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

她录了五十个小时的口述史,没人催,自己找的录音笔。

她说:“我走了,别人还能听我说话。

”这话轻,但压得人心疼。

那些录音里,有她怎么把“哭腔”唱成“笑中带泪”,有她怎么在台上偷看观众的呼吸节奏,有她年轻时为了一个音符,在雪地里练到凌晨三点,脚冻得发紫,嘴里还哼着“谁说女子不如男”。

她没拿过多少奖,可每个奖背后,都有她蹲在后台,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演员改身段的影子。

有人问她为啥不收红包,她说:“我师父没要过,我也不能要。

”这话现在听,像古董,可它真。

她走的前两天,还有人看见她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闭着眼,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板眼。

没人打扰,没人拍照,就那么安静地,像在等一场戏开场。

豫剧圈这两天很静。

没人发朋友圈,没人刷短视频。

汪荃珍没说话,李树建没露面,可你知道,他们都在练功。

不是为了表演,是为了记住,那个连病床都挡不住的劲儿,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老艺术家该退休了。

可高玉秋一辈子没退休。

她退休的那天,是心脏停跳的那一刻。

可她的戏,还在台上活着——在每一个咬字不松、眼神不飘的年轻演员身上,在每一句“花木兰”唱得像从土里长出来的声音里。

她没留下豪宅,没留下存款。

她留下的,是一堆泛黄的剧本,几双磨破的绣花鞋,还有无数个深夜,一个老人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时,那句轻得几乎听不见的自问:我,够不够格?

够。

太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娱乐   死因   女演员   感慨   著名   花木兰   师父   这话   演员   病床   劲儿   板眼   台上   眼神   观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