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治“阴暑”,你用对了吗?

盛夏酷暑,炎热潮湿,很容易发生中暑,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多病老人、儿童。中医认为,中暑分“阳暑”和“阴暑”两大类,“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什么是阳暑

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等症状。

很多人习惯性地服用“藿香正气水”,其实是错误的。阳暑和暑热感冒(俗称热伤风)服用藿香正气水只会加重病情。

这时如果不能及时散热、补充水分和休息,可能会出现热衰竭(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肤变凉、血浆和细胞间液量减少、晕眩、虚脱等症状)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什么是“阴暑”

阴暑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多是因为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引起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或大汗后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老人、儿童、体质虚弱及久病者,最易诱发阴暑,应加强防护。

治阴暑首选藿香正气水

阴暑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治疗以解表清暑为法,首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经加减化裁精制而成。

方中藿香油解表祛暑,化湿和胃为主药;紫苏叶油、白芷发散风寒,陈皮、厚朴行气去湿、宽中,半夏降逆止呕和胃,共为辅药;茯苓、苍术健脾止泻,大腹皮行气利水消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治疗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导致的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身重、胸膈满闷及脘腹疼痛等症,是治疗阴暑的特效药。

方中大多数药物都具有辛温燥湿作用,对在“桑拿天”中因湿度大、暑热挟湿而引起的胸闷脘痞、恶心呕吐等症也有较好疗效。

文/周满茹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养生   藿香   对了   暑热   风寒   胸闷   湿度   大汗   大腹皮   惠民   潮湿   气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